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箭隊(英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火箭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火箭隊》中國當代作家英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火箭隊

人老了都容易懷舊,那些過往的雲煙,那些流年的往事,時不時地在腦海中縈繞。前幾天在鄰居家看到掛在牆上鏡框裡一張泛舊的黑白老照片,那是1958年我村火箭隊隊員的一張合影照,看後不由我想起了六十多年前在村小讀書時看到的火箭隊隊員秋天田間勞動的一幕幕場景,至今還在腦海中時隱時現。

1958年我國人民在三面紅旗指引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落後就要挨打」的憂患意識,以及「儘早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的強烈願望,以「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豪邁氣概,帶領全國人民制定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開展大躍進運動,成立人民公社。那個時期,舉國上下,到處是萬馬奔騰,熱氣騰騰,大幹快上,趕超英美的壯觀場面。

那時,牟平縣解甲莊公社所屬44個大隊分別都成立了火箭隊。火箭隊是一個特殊年代農村所成立的一個引人注目的青年先進組織,是由二十左右歲的青春奔放,朝氣蓬勃的青年男女組成,實際上就是公社化時期的青年突擊隊。記得那時我村火箭隊是由24名成員組成,是從6個生產隊精挑細選出來的先進青年。那時的青年思想都積極,都爭取先進,都想加入共青團組織。能夠入選火箭隊在當時來說是一件既光榮又高興的事情,是每個青年人都期盼的一件大事。在高興的同時,他們也知道肩負的使命,擔子的艱巨,責任的重大,那就是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勤奮上進,積極肯干,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記得58年成立公社的那年秋天,剛收拾完了玉米,準備種小麥,火箭隊承擔着種植試驗田的任務。火箭隊的隊員們在田間地頭,就地取材,用剛刨倒的玉米秸搭起了一個個的簡易窩棚,黑白吃住在田間。藍天做被,大地當床,披星戴月,大幹快上。那時,一些人為了追求糧食產量,爭當頭名狀元,全國各地「大放衛星」,「大放火箭」,虛報產量,大搞浮誇風。那年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豪言壯語,比比皆是,不絕於耳。在「播下千斤種,收穫萬斤糧」的錯誤思想指導下,不注重「因地制宜,合理密集」。違背了「水,肥,土,種,密,保,管,工」的八字憲法原則,違背了農作物的種植生長規律,結果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秋天收拾完了秋作物,開始種小麥,種小麥就要深翻土地。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向土地宣戰,向土地要糧,那時翻地的要求是深度必須達到4尺。翻地按要求按順序進行,不能打亂土層。曾記得火箭隊在我村東塂一個叫「八畝地」的地塊安營紮寨,整地種麥,種植試驗田。火箭隊的隊員們男隊員用钁刨,女隊員用杴挖,男女搭配,互助合作,泥土翻得一層一層,平平坦坦。人多力量大,他們思路開闊,眼光遠大,干着干着,就想出了一個新方法,不用人挖人刨,不用牛拉人牽。在一個東西大片地的兩頭用軸承帶動鋼絲繩旋轉牽引犁翻地。實際上他們當時就是利用家庭推磨的磨床子,翻過來腿朝上,兩端固定,用鋼絲繩絞磨床上鑲嵌的一個軲轆轉動,靠人搖軸承旋轉牽引犁犁地,既省工又省力。真是公社化時期,大躍進年代,在總路線精神指引下,集思廣益,大膽設想,什麼方法人們都能想得出來呀!

當年的火箭隊隊員們年輕有為,血氣方剛,為改造自然面貌,增加糧食產量,他們都出力了。她們不負韶華,不負重託,把美麗青春,把滿腔熱血,都傾注潑灑在家鄉這片沃土上。當年老百姓隨口給他們編了一套順口溜:「火箭隊火箭隊,男男女女在山睡,地當床來天當被,晝夜奮戰不怕累」。他們白天揮钁大幹,夜晚沒有月亮,挑燈夜戰。這些青年火箭隊隊員們朝氣蓬勃,不負眾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辛勤奮戰在人民公社時期的廣闊天地里,為改變農村面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人生的歷程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光陰荏苒,歲月匆匆,60多年時光如白馬過隙,瞬息而過。如今,當年的火箭隊隊員們,大多都故去了,就剩下兩個老人了。前幾天筆者在老年之家遇到了當年火箭隊的一個老隊員,提起58年火箭隊的事來,當年的青年團支部書記,火箭隊隊長,現年84歲的孫承國老人,他滔滔不絕地對我說起了當年火箭隊的那些令人感動的人和事來。[1]

作者簡介

英山,筆名山巔之鷹,煙臺市萊山區,生於1948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