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火爐鎮位於重慶武隆城區東北部,距武隆城區30公里。鎮政府駐地火爐鋪,東與滄溝鄉、彭水縣相連,南與江口鎮巷口鎮相接,西與仙女鎮相鄰,北與土地鄉、桐梓鎮相通,全鎮幅員面積179.6平方公里。古時火爐是渝至湘、鄂、贛、黔的必經要道,故有「大唐路」重要驛站之美稱。全鎮共有14個行政村,112個農業社,1個居委會, 2個居民小組,9024戶,31514人,共有耕地39185畝(其中:田8487畝,土30698畝)。[1]

概況

[沿革]因其四周高寒,中間低暖,形似烤火爐而得名。古時為渝至湘、鄂、贛、黔的必經要道,有「大唐路」重要驛站之美稱。民國初為福來鄉,1954年建火爐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184.1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向前、南泥、茶台、筏子、螞蟥、木水、保興、順水、尖山、魯家、杜家坪、鳳凰、七嶺槽、徐家、石門、五星、向光、後槽、雲豐、雙勝、五一、回龍、新田、夢沖塘、車壩、萬豐、八一、三壩、關橋、新橋、萬一、同盟、岩峰、文峰、南門、保豐、豐嶺、大土38個行政村和火爐1個居委會。?年析置萬峰鄉、龍壩鄉。

2003年底區劃調整後的火爐鎮,轄原火爐鎮、萬峰鄉和龍壩鄉(除五一村外)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79.6平方千米,人口31158人,鎮政府駐火爐鋪。

附:萬峰鄉 [沿革]2003年底撤銷併入火爐鎮。

附:龍壩鄉 [沿革]2003年底撤銷,將雙龍、雲峰、後槽、向光、五星、夢沖塘、回龍、新田、車壩等9個村劃歸火爐鎮管轄,將五一村劃歸滄溝鄉管轄。

歷史沿革

火爐鎮因在該鎮上場口有一直徑約3米的石制烤火爐而得名。建國初,成立了火爐鎮公所。1959年4月改火爐鎮公所為火爐鄉黨委。1953年火爐鎮先後劃出回龍、雙龍、後槽等村新置龍壩鄉,周家、魯家、杜家等村新置周家鄉,劃出黃泥、魚塘、螞蝗等村新置筏子鄉。1955年筏子鄉、周家鄉合併入火爐鄉。1986年,火爐鄉轄15個行政村93村民小組。1992年9月將火爐、龍壩、萬峰三個鄉合併為火爐鎮,轄38個行政村,221村民小組。1998年11月重新恢復火爐鎮、龍壩鄉和萬峰鄉。2003年11月,全縣建制調整,將原火爐鎮、龍壩鄉(除五一村外)和萬峰鄉合併成新的火爐鎮,轄14個村,1個居委

地理地貌

火爐地處桐梓山脈與老盤河流域交界處。火爐鎮鏡內以山地為主,高、中、低山並存,呈立體型氣候,最高海拔1650米,最低海拔2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

自然資源

火爐鎮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急待開發「三潮水——萬峰林海——東山箐林場」旅遊線,此線是盛夏避暑的好去處。龍壩夢沖塘神秘的傳說,令人美不勝收。森林資源:萬峰森林植被好,有「萬峰林海」之美稱;兩大林場(東山箐林場和周家山林場)林地面積3萬餘畝。名特土產:龍壩的臍橙個大甘甜;東山箐林場和周家山林場的蕨芭、野生香菇、黑大腳菌味道鮮美;萬峰的西瓜、大米、苡仁遠近聞名。

特色產業

畜牧業資源:「洋三元」一級擴繁場年產仔豬2000多頭,平常豬場仔豬庫存近500頭,全鎮年出欄生豬7.5萬頭,出欄山羊5000隻。

紅磚廠

萬峰和龍壩紅磚廠,年產紅磚2000萬塊,解決就業近100人。

淡水養殖火爐鎮利用夢沖塘水系和關橋水系在夢沖塘村和關橋村發展淡水養殖200畝,主要以養殖鱘魚為主的冷水性魚類。

滄溝西瓜水分充足,脆甜可口,很受市民的歡迎。

相關視頻

武隆縣火爐鎮風光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