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灞橋區十里舖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灞橋區十里舖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地處灞橋區西部,滻河西岸。北靠來央區大明宮街道,南依雁塔區等駕坡街道,西接新城區胡家廟街道,東臨瀘河與灞橋街道相鄰,總面積15.6平方千米。米家崖村有新石器時期仰昭文化氏族部落遺址,是半坡遺址的重要參照地,遺址發現了5000年前釀製啤酒的證據,是中國發現的最早釀酒證據,說明中國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開始享受喝啤酒的樂趣。石家街、尹家街一帶有元代安西王府遺址。截至2020年6月,十里舖街道下轄14個社區、9個村。2011年,十里舖街道總人口10.2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23.6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3906萬元。[1]

中文名: 十里舖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

地理位置: 灞橋區西部,滻河西岸

面 積: 15.6 km²

下轄地區: 14個社區、9個村

政府駐地: 十里舖街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43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10.2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原為古長安城東門外十里的一個驛站。據無量廟碑記載,唐貞觀年間(627—649年),臨滻河設驛站,名為滻河鋪。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改稱十里舖。清嘉慶《成寧縣誌》稱東十里舖。

建置沿革

1949年,屬西安市第十區,分設2鄉。

1955年1月,屬長樂區一和二鄉,一鄉駐尹家街,二鄉駐十里舖街。

1956年4月,一鄉和第二鄉部分村莊合併,設十里舖鄉。

1957年7月,劃歸灞橋區。

1958年,為紅光公社十里舖管理區。

1960年5月,為長樂公社十里舖管理區。

1961年4月,成立十里舖公社。

1966年10月,更名向陽公社。

1968年2月,復名十里舖公社,屬西安市郊區。

1980年4月,復屬灞橋區。

1984年5月,改設十里舖鄉。

1994年6月,改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十里舖街道轄十里舖、長樂坡、長石、華清園4個社區,草南、草北、張家坡、黃家坡、高樓、尉家坡、長樂坡、小寨、張家灣第一村、張家灣第二村、十里舖、董家門、尹家街、米家崖、蔣家灣、李家堡、周家坡、蘇王、老人倉、杜家街、秦孟街、楊家灣22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轄十里舖、華清園、長樂坡、長十路、草北、尉家坡、李家堡7個社區,張家坡、黃家坡、高樓、草南、長樂坡、小寨、張一、張二、楊家灣、十里舖、米家崖、蔣家灣、蘇王、周家坡、杜家街、秦孟街、董家門、尹家街、老人倉19個行政村;下設32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十里舖街道下轄14個社區、9個村。辦事處駐十里舖街。

地理環境

十里舖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西部,滻河西岸。北靠來央區大明宮街道,南依雁塔區等駕坡街道,西接新城區胡家廟街道,東臨瀘河與灞橋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2千米,總面積15.6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4.10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轄區總人口10.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萬人,城鎮化率29.4%。總人口中,男性50286人,占49.3%;女性51714人,占50.7%;14歲以下10009人,占9.8%;15—64歲75072人,占73.6%;65歲以上16919人,占16.6%。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101967人,占99.97%。2011年,十里舖街道人口出生率4.2‰,人口死亡率2.7‰,人口自然增長率1.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3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十里舖街道財政收入達到39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7%。

第二產業

2011年,十里舖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2011年,十里舖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0.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商業網點890個,已成為省級中藥材專業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十里舖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7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交通運輸

十里舖街道交通便利,隴海鐵路橫貫東西,西(安)臨(潼)高速公路、709、203等數十條公交線路穿梭其境,米秦路直通東西。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幼兒園(所)7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7所,在校生1628人,專任教師157人,完全小學7所,在校小學生2900人,教職工2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453人,專任教師7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轄區內職業技術學校4所,即西安工業技工學校、陝西隴海技校、西安現代機電技術學校、西安華夏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高等院校1所,即空軍工程大學。2011年,十里舖街道教育經費達0.1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1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1.8%、3.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有鑼鼓隊、秦腔自樂班等群眾藝術團體25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芯子、高蹺、粗銅器等。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體育場地35個,100%的社區和農村安裝體育及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達占常住人口的8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十里舖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個,病床15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1張,固定資產總值0.3億元。專業衛生人員268人,其中執業醫師109人,執業助理醫師51人,註冊護士108人。2011年,十里舖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住院手術359台次,出院病人970人次。2011年,十里舖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1.2/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5‰、2.2‰、1.7‰。

社會保障

2011年,十里舖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9戶,人數323人,月支出6.7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207元,比上年增長9%;城市醫療救助78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戶,人數233人,月支出9.9萬元,月人均427元;農村醫療救助18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2人次,共支出11.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85人次,支出1.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人。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4個。新增就業人員500人,有19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7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566人,比上年末增加211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647人,比上年末增加373人。

歷史文化

米家崖遺址

米家崖遺址位於西安市東郊滻河西岸,分布的中心區域在西安市灞橋區米家崖村周圍。遺址南北長約2.5千米,寬約0.5千米。主要的出土物為陶器、骨器、石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骨器的製作技術極為發達,磨製精細,出土數量多。玉器有少量發現並多數殘損。米家崖遺址是黃河中游一處重要的古文化遺址,遺址年代從早到晚基本上可劃分為兩大段時期,一是為半坡文化晚期遺存,因為米家崖一帶出土的紅陶與半坡文化遺存接近,比如有與姜寨遺物相似陶罐、陶盆、陶碗,這些器物在造型及裝飾手法上與姜寨器物不分伯仲,姜寨文化就是典型的半坡文化遺存。再是為客省莊文化遺存,米家崖遺址出土的許多物品屬於這一時期,比如雙耳斝、鬲、三耳罐、雙耳罐等與康家遺址遺物如出一轍。2016年5月23日,中美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米家崖遺址發現了5000年前釀製啤酒的證據,這是迄今在中國發現的最早釀酒證據,說明中國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開始享受喝啤酒的樂趣。他們在米家崖的兩個窖穴里發現了與制酒相關的器物,包括闊口罐、漏斗、小口尖底瓶和可移動的灶,年代測定為介於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通過殘留物的科學分析,從中找到了啤酒釀造的三個證據。

視頻

西安市計劃生育協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