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激盪十年,水大魚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知名財經作者吳曉波新作,暢銷十年、銷量超過兩百萬冊的《激盪三十年》續篇,至此完成改革開放四十年企業史完整記錄。

作為時代記錄者,吳曉波有意識地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記錄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對我們影響至深的人物與事件,串成一部我們每個人的時代激盪史。而最新的這十年,無疑更壯觀,也更撲朔迷離。

很多事情,在當時並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過頭來再看,可能命運的軌跡就在那一刻無意中形成。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應該回望歷史的原因。

「對於過往的十年,如果用一個詞彙來形容,您的答案是什麼?」當我將這個問題拋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時,這位善於用簡潔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來的教授,回答說:「水大魚大!」

的確是水大魚大。

急速擴容的經濟規模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能力,如同一個恣意泛濫的大水,它 在焦慮地尋找疆域的邊界,而被猛烈衝擊的部分,則同樣焦慮地承受着衍變的壓力和不適。它既體現在各社會階層之間的衝突、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與妥協,同時,也體現在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以及周遭鄰國之間的政治及經濟關係。

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在這十年當中,中國公司的體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中國公司的數量從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進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聯網及電子消費類公司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別增加了15倍和70倍,闖進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機領域,有四家中國公司進入前六強,而在傳統的冰箱、空調和電視機市場上,中國公司的產能均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產公司中,中國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前四大銀行都是中國的。

中國的商業投資界發生了基礎設施級別的巨變,以互聯網為基礎性平台的生態被視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費者互動關係,重構了商業的基本邏輯,在十年時間裡,中國人的信息獲取、社交、購物、日常服務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

因此,這個十年,是中國水大魚大的十年,風雲激盪的十年。這十年的變化,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更甚於之前的三十年。在這本《激盪十年,水大魚大》之中,我們將跟隨作者的筆觸,再次經歷這改變了每個人的十年。

作者簡介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巴九靈新媒體、藍獅子財經出版創始人,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敗局I》和《大敗局II》、《激盪三十年》、《跌盪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等廣具影響力的財經類經典暢銷書,著作兩次入選《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

2014年在微信、愛奇藝等內容平台開設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訂閱用戶超過300萬,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個人財經類自媒體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馬拉雅FM推出付費音頻會員服務「每天聽見吳曉波」,現已有超過40萬付費用戶。

原文摘錄

進入2015年,深滬兩市暴漲暴跌, 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基本面的不支持。 可以讀到人性的貪婪與恐懼,可以發現制度層和技術層的缺陷,可以探究金融創新的陷阱與克制。總而言之,它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產物,在某種意義上,帶有深刻的不可避免性。

書評

2017年4月,吳曉波在杭州的一個會議上遇到了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吳曉波對周其仁說,他想要對過去的十年做個總結,但苦於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所以要向他請教。周其仁只是簡單想了想,便說出了四個字:「水大魚大」。

於是這四個字,就成了吳曉波這本「激盪」系列新書的名字。

拿到吳曉波的這本新書之後,我用一個晚上和一個早晨讀完。我承認,無論我喜歡不喜歡這個名字,或者說,無論我認可不認可這種微言大義式的總結,都不妨礙我對的過去的這個十年報以情緒複雜的感嘆。

這種感嘆當然有一些個人情愫在內。

2008年初的時候,還只有20多歲的我開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生涯——我從一名時政記者,變成了一個財經新聞的編輯。當時的我很懵懂,而且我也並不知道,自己偶然開啟的這段新職業旅程,會遇到很多人半生都遇不到的精彩變幻,更沒有意識到,2008年,會是無論對這個世界還是對我都有着重要影響的一年。

接下來的故事很多人都會有印象。一場1929年之後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到來了,華爾街有幾家重要的老牌投行倒閉;中國股市從6000點開始下跌,一直跌到1600;緊接着,中國的四萬億大水來了,總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經濟逐漸復甦,但還是有經濟學家發出醒世恆言:中國經濟必將再次硬着陸,而我採訪的一位美國金融家說,危機會持續十年。

能有幸親臨這場重大的世界變化,並因此得以採訪或者面見全世界的無數知名的經濟人物(索羅斯,魯比尼,巴菲特,比爾蓋茨……),當然是一種職業的榮幸。但2008年對我這種小人物的影響也絕非僅僅到此——實際上,當我和當年的室友談起這十年的時候,我們心中充滿的不是這種親歷時代的興奮,而是更為一種複雜的心情(或者叫心塞):

我們在2008年都沒有買房。

如果說2008至今的歷史叫做水大魚大,那麼顯然,買了很多房子的吳曉波是那個看見了大水抓住了大魚(或者自己變成大魚)的人,而我和我的室友並不是。

當然,因水而大的魚絕非只有吳曉波。

2008年的胡潤百富榜上,前三名是黃光裕、杜雙華以及楊惠妍。許家印和王健林排名在20-30之間,但馬雲並沒有出現在前100名之中。那一年馬雲還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股價狂跌,宏觀環境的惡化讓他驚恐不已,他發出內部信說,冬天來了,會很漫長。

冬天是來了,但並不漫長。10年之後,馬雲、王健林和許家印輪換坐着財富排行榜的首把交椅,而黃光裕的好消息是,他可能很快就出獄了。馬王許這些人,都踏上了水,變成了更大的魚。

儘管在當年有着無數的爭論甚至詬病,儘管我們現在也似乎不願意承認,但十年過去之後,我們大體可以看清,這十年之間的大水到底如何而來——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的均衡被打破,全球之水開始向中國傾斜,而中國的一系列舉措,尤其是金融和貨幣政策上的釋放與放鬆,更是讓這水變得蕩漾,變得迅猛,變得深不可測。

水大了魚就會多。2008年開始之後的潤澤與豐盈,推高的首先是資產價格和收入(也許前者更高一點),而收入和資產價格的提高,推高的是消費的欲望。於是乎,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今天我們在富豪榜上看到的,不再是線下實體店的老闆,不再是鋼鐵廠的老闆,而是房地產商人和電商老闆。

水大了魚也就更肥。2008年時,百富榜第一名的黃光裕,資產430億;今天,第一名的許家印,資產2900億。與10年前不同,如今的魚更會順勢而為,踏浪而行,水是他們的生存之本,卻也是他們翻雲覆雨的工具。魚和水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更加如膠似漆,更加不分你我了。

可是也不是所有的魚都變肥了,變大了。原則上來說,水越深,層級就越多,包容性就越強,但是另外一方面卻是,在同一水面的魚,互相為生存或者顏面的爭鬥也變得更為激烈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從底層冒出來的小魚,開始考慮如何吞掉那些大魚,甚至還有海外的大魚。他們藉助一種叫做槓桿的東西,開始了蛇吞象的過程,這期間,有的成功了,但更多的是失敗——改變在水中的層次是可以的,但是你的吃相,不要太難看。

但終歸而言,水越大越深,渾水摸魚似乎也就變得更加容易。在2009年時,一個叫吳英的女人因為非法集資7個多億而被判處了死刑,後來經過多方的輿論呼籲才改判無期。但到了2015年,一家打着P2P旗號的龐氏騙局公司非法集資了500個億。兩件案子的當事人都是80後,可是只是隔了幾年,渾水摸魚者摸到的也是大魚——更不用說,現在還有一種叫做現金貸的東西,已經開始到海外上市。

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就像水大魚大這四個字的意義,永遠也無窮盡。

但不管我們如何回顧這十年的歷史,我們總是要有個結論,那於我而言,這個結論就是,水大是好的。而這也意味着,我認為十年前的那場防水意義重大。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相信除了戰術的區別,我們的放水戰略仍舊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想我也會變得更聰明一點,起碼先把房子買了。

如果說歷史到此為止,那麼我們只要向後看就可以了。但可惜的是就像我回不到2008年,這個世界終究還需要新的故事。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如果過去十年叫做水大魚大,未來的十年呢?水還要繼續大下去麼?魚還要大下去嗎?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水的規模,還是水的清潔度?我們的大魚如此歡騰,而那些更多的小魚呢?

雖然像吳曉波這樣的「激盪」故事裡只有大魚,但這個世界卻並非如此。畢竟,小魚也是魚。

寫到這裡,我已經發現這已經超出了我的思考能力範疇。而且,我畢竟也是一條小魚,如何能管得了水的事兒呢。我思考的應該更多是我們小魚的事兒啊。

那麼,小魚該做的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真的還是很簡單的,當然還是要儘量搞好和水的關係。畢竟,魚的一生雖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最終要考慮的是水的流向。你說呢?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