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澳門鳳尾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澳門鳳尾蘚

中文名:澳門鳳尾蘚

地 點:澳門九澳濕地

別 名:鳳尾蘚

繁殖方式:芽胞和塊根

澳門鳳尾蘚(ào mén fèng wěi xiǎn),學名 Fissidens macaoensis L. Zhang,澳門鳳尾蘚是2009年底由張力和同事在澳門九澳濕地首次發現的並以澳門命名的一個鳳尾蘚新種。 [1]

發現經過

2009年底,張力和同事在澳門九澳濕地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種鳳尾蘚。當時,他認為是一個老種,但仍採集了一些標本拿回研究室研究。

在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對比後,張力斷定這是一種從未發現過的鳳尾蘚,命名為澳門鳳尾蘚,更為特別的是,該種在同一個居群中存在兩種無性繁殖方式:芽胞和塊根。

植物界通常依賴有性繁殖繁衍後代。塊根是植物根膨脹長成儲存營養物質的器官,人們常見的紅薯就是塊根。一般苔蘚植物的塊根,呈圓球狀或串珠狀兩種形式。

張力在顯微鏡下反覆研究,發現澳門鳳尾蘚的塊根為分枝的串珠狀,這種形態的塊根是首次在苔蘚植物中發現。「人類頸部裝飾用的珍珠項鍊就是串珠,如果串珠呈現樹枝狀,這種分枝就是一種新發現。」張力說。

那為什麼澳門鳳尾蘚會存在兩種方式的無性繁殖方式呢?張力提出了一個假說:即有性生殖主要用於長距離的傳播,芽胞適合於中等距離的傳播,塊根適合於本地居群的維持。[2]

因此,澳門鳳尾蘚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和生存能力。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1年第一期的英國苔蘚植物學報》上,再次引起業內關注。 [3]

聰明的苔蘚:長期人為干擾和城市化影響下的生存策略

張力 洪寶瑩

【摘要】: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開埠幾百年來,澳門的地理及生物多樣性都經歷了巨大的變遷。由於長期人為干擾及城市化帶來的影響,原生植被已消失殆盡,只有在遠離市區的溝谷,還殘留有極為零星的次生林。由於填海工程,澳門的陸地面積從1840年的10.37km2變成了2010年的29.7km2。據2006-2010年有關澳門苔蘚植物調查的結果顯示,澳門共有苔蘚植物104種,隸屬於34科63屬。路環島是澳門苔蘚植物的主要棲息地,共有86種,其中更有多達48種僅分布於該島,當中包括於2011年首次發現並以澳門命名的"澳門鳳尾蘚"。鑑於長期人為干擾和城市化的影響,澳門依然擁有極為豐富的苔蘚植物多樣性,我們試圖探究它們是採取何種策略生存及繁衍下來的。我們分析了不同干擾程度生境的苔蘚植物多樣性與生殖方式(有性vs無性)、雌雄性別狀況等的關係,發現人為干擾越嚴重的地區,有性生殖和無性繁殖的比例均較高;無性繁殖方式對於苔蘚植物在人為干擾生境下的生存至關重要,尤其以雌雄異株的蘚類為甚。[4]

參考來源

  1. 澳門鳳尾蘚, 植物智, 2020-01-18
  2. 澳門濕地入選中國十大魅力濕地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 2013年11月2日 黑臉琵鷺來澳越冬,以及發現世上特有且對生長環境要求相當高的"澳門鳳尾蘚",體現了人與自然和平共處,是廣大澳門市民、民政總署、環境保護局及愛護澳門濕地人士一直...
  3. 走進「苔蘚叔」張力的「微觀森林」 2017年7月11日 和發現擬短月蘚一樣,張力發現新物種澳門鳳尾蘚,也是一個偶然。 2009年底,張力和同事在澳門九澳濕地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種鳳尾蘚。在經過仔細觀察和對比後,張力發...
  4. 聰明的苔蘚:長期人為干擾和城市化影響下的生存策略--《201... 路環島是澳門苔蘚植物的主要棲息地,共有86種,其中更有多達48種僅分布於該島,當中包括於2011年首次發現並以澳門命名的"澳門鳳尾蘚"。鑑於長期人為干擾和城市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