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潼關縣高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潼關縣高橋鄉位於潼關縣城西10公里處的高橋塬,南靠秦嶺,北連渭河,西鄰華陰市衛峪鄉孟塬鎮,東接安樂鄉、城關鎮、秦東鎮。境內有山、有塬、有溝、有灘、總面積39.63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6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385人。全鄉有黨支部16個,黨員370名,其中農村黨員289名。[1]

中文名稱: 高橋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陝西省潼關縣

地理位置: 陝西省潼關縣城西10公里處的高橋塬

歷史

境內交通便利,隴海鐵路和西潼高速、310國道橫穿該鄉,境內有公莊火車站、吊橋渡口、公莊渡口和桃林塞渡口,目前主要用於農渡,同時可運載客貨車輛通往大荔縣,渭河船運有待開發。

高橋鄉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境內有耕地面積2580萬平方米,其中有效灌溉面積469萬平方米,境內塬高坡陡,溝壑縱橫,山、塬、灘地適宜多種形式的種植、養殖開發。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強農固本,調整結構,多輪驅動,興鄉富民」的發展戰略,通過幹部包村、技術培訓、信息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加大畜牧業、林果業、蔬菜業和水產業的開發力度,農業內部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目前,沿山畜牧業基地初具規模,全鄉共有百頭以上養殖場4個。

中塬發展大棗、花椒基地3000餘畝,塬下已建立大棚50畝,蓮菜600畝,水面養魚800畝,蘆筍基地2000畝。經濟作物「212」新品種花生、抗蟲棉、油葵、芝麻、 綠豆面積逐年增加,全鄉群眾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的意識正在形成。

近年來,高橋鄉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共栽植四旁樹木18萬株,綠化國、省、縣、鄉、村五級道路23公里,綜合治理磨溝河和列斜溝流域7平方公里,綜合開發黃河灘涂1萬餘畝,營造黃渭防護林8000畝。昔日的禿塬、荒草灘已呈現出「田成方,樹成網、樹圍村,防護林帶一堵牆」的景象,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得到很大改善,2001高橋鄉林業站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先進林業站」稱號。

高橋鄉臨近黃河、渭河,漁業資源極為豐富,開發利用價值極大。有天然水面783萬平方米。魚類有草、鯉、鰱、鱅、鯿、弄眼鱘、馬口、船丁等70多種, 其中「黃河鯉魚」久負盛名。

高橋鄉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楊震墓舊址和泉湖風景區。目前正在開發泉湖風景區,泉湖風景區處於著名的黃渭河濕地的核心地帶,水草茂盛,水鳥眾多,生態環境極佳。面積約三平方公里,水面千畝左右,是陝西唯一由泉水噴集成的較大湖泊。該湖的八眼泉水晝夜噴涌,常流不息,水質清澈,透明無污染,空氣清新,風景如畫。

景區與擁有「萬里黃河第一彎」的潼關黃河遊覽區近在咫尺,「觀罷清水觀黃水,游完動水游靜水」。景區交通極為便捷,距西潼高速及310國道不足百米,距華山西嶽廟僅十公里,來往方便,不需專往,順路即可。泉湖風景區不僅是遊客的理想度假休閒地,更是投資者首選的旅遊開發區。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地質資料查明,境內哲園峪金礦石儲藏量大,品位高,成色好,開發潛力大。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56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7元,財政收入79. 8萬元。轄區鄉鎮企業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規模。2002年有各類型企業410家,總產值8900萬元。

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計劃生育工作相繼實現了「三為主」和「省級綜合服務鄉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治安良好,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教學條件逐步改善,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5所,初級小學10所。初中教師40人,在校學生280人。 小學教師98人,在校學生150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2002年全鄉修繕了所有危漏校舍,相繼建小學教學樓5座。民間藝術豐富多彩,高橋旱船、公莊鑼鼓早在民國以前就廣為流傳,在周圍縣(市)影響較大。有鄉衛生院1所,村醫療所10個,醫護人員25人。全鄉兒童免疫入保率、母子保健入保率、新法接生率均得到了提高。2003年,高橋鄉黨委、政府決心按照「扭住一個中心,開展一項活動,突出三個重點,實施五個項目,建設八大基地」的基本思路,促進高橋經濟實現新跨越。具體是,「扭住一個中心」就是要高舉發展大旗,開關招商引資,建設小康社會;「開展一項活動」就是將項目建設年活動貫穿滲透傅全鄉工作;「突出三個重點」就是加強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投資環境;「實施五個項目」就是啟動完成四布路10公里拓寬硬化、黃渭萬畝灘涂治理、「一灘、二溝、三河、五路」萬畝林業生態開發、泉湖旅遊開發、楊震墓址修建;「建設八大基地」就是建成以冬棗、花椒、柿子為主的林果基地。以黃姜、土貝、遠志為主的藥材基地。以秦川牛、布爾山羊為主的養殖基地、五千畝蘆筍基地、千畝水產基地、泉湖旅遊基地、設施農業基地、高產油料基地。為了確保任務完成,我們擬採取四條措施:一是實行領導幹部包聯責任制,全鄉互動,夯實任務。二是優化投資環境,出台優惠政策。三是加強領導,抓督查,促落實。四是開展爭創思考型、學習型、實幹型、創新型的「四型幹部」活動,促進工作縱深開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