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潭西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潭西鎮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地處於陸豐市西南部,東鄰東海鎮,西連海豐縣可塘鎮赤坑鎮,南接上英鎮,北靠河西鎮、西南鎮、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行政區域總面積73.48平方千米。2019年末,潭西鎮戶籍人口82503人。

1961年,成立潭西公社。1963年,河西、東崎又先後併入潭西公社。1983年,撤公社設區。1987年,區改鎮。截至2020年6月,潭西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潭陽社區。

2019年,潭西鎮工業企業1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1]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陸豐一區。

1951年,調整區劃時劃為新二區。

1961年,分成潭西、東崎、河西三個公社。

1963年,河西、東崎又先後併入潭西公社。

1966年,先後又分出上英、河西兩個公社。

1977年,劃出棋湖、新莊二個大隊10個自然村歸湖陂農場管轄。

1983年,撤公社設區。

1987年,區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潭西鎮轄潭陽1個居民委員會,新埔、東山、崎頭、長安、崔陂、潭西、潭東、深溪、恢豐、深港、上埔、鐵爐、溪美1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個居民小組,66個村民小組。

截止至2020年6月,潭西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潭陽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潭西鎮地處陸豐市西南部,東鄰東海鎮,西連海豐縣可塘鎮、赤坑鎮,南接上英鎮,北靠河西鎮、西南鎮、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距市政府18千米。 行政區域總面積73.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潭西鎮地勢平坦,東南近河稍低、西北靠山稍高,東南部屬河流沖積和海相沉積平原,西北部屬赤紅壤低丘陵地帶。

氣候

潭西鎮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一年四季如春,雨量充沛。

自然災害

潭西鎮主要有洪澇、颱風等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潭西鎮自然資源豐富,土地平坦肥沃。

人口

2011年末,潭西鎮總人口7.5萬人。

2019年末,潭西鎮戶籍人口82503人。

2020年,潭西鎮擁有常住人口46393人,比2010年減少7254人,比重由2010年的4%下降至3.8%。[3]

經濟

綜述

2000年,潭西鎮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34億元。

2011年,潭西鎮財政總收入714.37萬元,比上年增長5.6%。農業總產值21875萬元,比上年增長7.6%;工業總產值達到4676萬元,比上年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019年,潭西鎮工業企業1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農業

2011年,潭西鎮有耕地面積38600畝,形成了三個農業經濟發展區域。以上埔、潭西、潭東、深港、恢豐、鐵爐、溪美七個村為精糧生產基地,全片規劃糧食生產面積2萬畝。以東山、崎頭、深溪三個村為水產品養殖基地,大力發展名、優、特水產品養殖;以原有"三鳥"養殖為基礎,在全鎮範圍內形成一個龐大飼養"三鳥"的規模作業帶,"三鳥"年養量達200萬羽。新建了3個麻鴨養殖基地。

工業

2011年,潭西鎮有有各類企業7家。主要包括混凝土、肥料、珠寶、石材、木材等行業。

商業

潭西鎮是陸豐西片最大貿易集散地。

2011年,潭西鎮有各類市場13個。

金融

2011年末,潭西鎮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4]

交通運輸

潭西鎮境內有廣汕公路(324國道)和深汕高速公路橫跨全境,鎮內村村通公路。

2011年,潭西鎮鎮區有道路合計25.3千米,主要有陸潭公路,港陽公路,東長崎公路,潭陽公路等。已開通公交線路4條。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潭西鎮有農家書屋13個,文化站1個。鎮內有各類電影放映室和業餘劇團。中央台、各省衛視等40個頻道在本地落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8%,實現了無線電廣播"村村響"。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潭西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13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13所,在校生7000人,專任教師300人;中學3所,在校生2410人,專任教師1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潭西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潭西鎮有核定低保對象1795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275人,發放三級救助金42.1萬元,五保供養支出72.88萬元,敬老院1家,全年發放救助款項5.5萬元,受惠群眾320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76萬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潭西鎮有郵政網點1個,征訂報紙1.6萬份、期刊0.37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寬帶網絡覆蓋全鎮。[5]

基礎設施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潭西鎮鎮區常年對公眾開放綠地4000平方米,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90%。

風景名勝

綜述

潭西鎮名勝古蹟有清峰寺,位於潭西鎮北部法岫山麓紅面城山中,原名"燈光寺",俗稱"城仔庵"。法留山位於潭西鎮北部,是陸豐八景之一。

法留山

法留山,位於潭西鎮北部。山峰形狀秀美,陰天層雲從山腰飄過,猶如仙界,名稱"法岫停雲",是陸豐八景之一。

清峰寺

清峰寺位於潭西鎮北面烏面嶺中。清峰寺在唐貞元元年(785年)初由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創立,是粵東一帶較早的一處佛教古剎。大顛(731–824年)拜師惠明,再從師於石頭和希遷,入羅浮瀑布岩習大無畏法,後游南嶽,途經法岫山麓建石室為寺居住,始演講西天佛法。相傳,大顛高僧建寺後,是夜,遠處望見該處有燈火,而得名"燈光寺"。數年後,大顛離寺東遊。法岫山因大顛高僧首創寺傳教西天佛法之緣故,後人將法岫山呼之為"法留山"。

清峰寺座落于海撥800米的山腰,後枕山嶽,面朝低谷,雲雨交織,氣勢磅礴,歷經幾次修葺,擁有殿宇、廳堂、禪院、僧房等20多間,拱橋3座,石塔5座。清峰寺自唐、宋、明、清以來,衣缽代代相傳,歷任主持有大顛、清隱、淑引、致忠和秋曾等。清峰山一帶松林茂盛,奇花鬥豔,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泉水叮咚,長流不息,古井清泉,入口甘甜。[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