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贊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贊化(1885-1959年),安徽桐城西鄉(今桐城市潘家樓)人,張知行將軍的表兄。祖父曾官居天津知府,但父母早逝,他由慈祥的伯母戴氏拉扯大。

  1901年,其兄潘縉華在安慶與陳獨秀交好,倡導革命,組織社團,年方十六七歲的潘贊化熱心參與,奔走其間。稍後,潘縉華被清廷通緝,其兄帶着贊化逃往日本,適逢孫中山先生在東京組織興中會,潘氏兄弟均加入了興中會。躲了一陣,見風聲小了,兄弟倆又回到了安慶。兄在徐錫麟主管的巡警學堂任總教習,贊化在安徽陸軍小學堂從事教學工作。

  1907年7月6日,鑑湖女俠 秋瑾的戰友徐錫麟在安慶組織反清起義失敗,清政府瘋狂搜捕革命黨人,潘贊化因同情和支持徐錫麟起事,被迫再次東渡日本。直到辛亥革命時才回國,投奔新軍柏文蔚部。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贊化擔任蕪湖海關監督,那時的財政部由北洋軍閥控制,潘贊化不願把關稅上交財政部,而是匯寄到上海同盟會。不久,中山先生巡視蕪湖,接見了潘贊化,讚揚了潘的義舉,就是在此期間,潘贊化巧遇張玉良,遂結為夫妻,並送張玉良入由劉海粟為校長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習畫,後又助張赴法國留學。

  1913年,新任安徽都督倪嗣沖,免去潘贊化蕪湖海關監督一職。潘攜玉良寓居上海。此間他資助革命黨人倒袁,與鄉友陳獨秀過從甚密。1915年,雲南蔡鍔通電討袁,潘贊化赴滇參加討袁活動,雲南起義無疑給袁世凱以毀滅性一擊。潘因此獲「雲南起義紀念章」之殊榮。

  北伐戰爭中,潘任柏文蔚部副師長,作戰勇敢,指揮有方。1937年抗戰爆發,他同仇敵愾,奔走呼號,積極宣傳團結抗日。後對政治活動不感興趣,斷然離開政界,輾轉流寓四川 江津,到國立九中任教。在江津又重逢生活窮困潦倒的陳獨秀,潘不忘鄉誼和友情,經常帶學生去看望獨秀老人,還從經濟上給陳以接濟。

  1940年,在外漂泊了大半輩子,且已55歲的潘贊化返回桐城老家,潛心教育工作,為家鄉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直到1947年遷居安慶,解放後,任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工作勤勉,深受敬重。1959年病逝於安慶,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