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濰城區北關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濰城區北關街道位於濰城區東北部,東臨白浪河奎文區相望,南與城關街道西關街道毗連,西與於河鎮接壤,北至濟青高速公路與濰坊經濟開發區相連。面積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8公頃,轄9個行政村,17個社區,人口80164人(2010年)。[1]

中文名稱: 北關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

人 口: 80164人(2010年)

特產

北關是濰縣蘿蔔產地。濰縣蘿蔔又稱「濰縣青蘿蔔」或「高腳青」,是濰縣土特產,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濰縣蘿蔔原多產於古濰縣城西郊,以北宮地片(今濰城區北關街道北宮附近)所產為最佳,故又稱「北宮蘿蔔」。北宮地屬北關,所以又稱「北關蘿蔔」。後隨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產地逐漸北移到北關街道東夏莊附近。1950年後,省農業部門把濰縣蘿蔔提純復壯和增進品質列為科研項目,協作研究,產量品質不斷提高。濰縣蘿蔔栽培由濰城郊區,逐漸發展到昌樂、壽光、寒亭、坊子、奎文、安丘、青州等縣市,面積不斷擴大。1998年,濰城區率先註冊了「巨豐」牌濰縣蘿蔔商標。濰縣蘿蔔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曾在《勸圃》中書寫「濰縣蘿蔔名天下」,並在給某欽差大臣的禮單上賦詩曰:「東北人參鳳陽梨,難及濰縣蘿蔔皮。今日厚禮送欽差,能驅魔道兼順氣」。山東民間也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蔔皮」的民謠。濰縣蘿蔔為蔬果佳品,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做菜炒、拌、燉、醃均可,舊時為秋、冬、春三季主打蔬菜之一。當地人喜愛生食,常用來招待客人。濰縣蘿蔔每隻重約500克,素有「維他命蘿蔔」之稱,具有開胃健脾、清熱解毒、理氣降濁、消食化痰等功能。當地民間素有「吃蘿蔔喝茶,不用大夫把藥拿」之說。青蘿蔔對食道癌、腸癌、胃癌、肺癌有防治功能,常吃可減少發病率。濰縣蘿蔔有大纓、小纓和二大纓3個品種,以二大纓為最佳。均屬花葉型,葉色深綠。肉質根呈圓柱形,地上部占3/4,青綠色。大纓蘿蔔長勢較強,肉質白綠色,辣味輕,宜做熟食和醃漬。小纓蘿蔔長勢較弱,皮色深綠,皮薄質脆,味甜帶香,宜生食。二大纓蘿蔔特徵介於二者之間,肉質緊密、顏色翠綠、脆甜多汁,生食如水果,且稍具辣香味,故又稱「水果蘿蔔」,所謂「濰縣蘿蔔」通常就指這個品種。濰縣蘿蔔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地理標誌產品」。

古蹟

玉清宮,俗城北宮,原址位於濰城區北宮西街以北、河口路以西(舊濰縣城裡北門外)。約建於金大定年間,原為道觀,由道家全真派宗師丘處機的弟子尹清和所建。元至大三年(1310年)改建為玉清宮,有三座大殿。前大殿為「大通明殿」,內塑四大天王立像,東西各二;中殿為「玉寶殿」,亦稱「玉皇殿」,內塑玉皇大帝坐像,東西配殿分別是藥王殿、關帝殿;後為「三清殿」,塑三清真人坐像,右廂真武殿,左廂七真殿。宮內還有三皇殿、百子殿、雹神殿、祖師堂、鐘樓等。玉清宮殿宇雄偉,飛檐斗拱。院內植有松柏樹300餘株,殿宇樓堂掩映其間,被譽為古濰縣八景之一。舊時玉清宮內碑碣林立,其中書法價值最高的是「四面碑」,上刻清末狀元曹鴻勛所書《重修玉清宮碑銘》,為曹氏歐體楷書的代表作。玉清宮1948年毀損於炮火。

視頻

濰城區電視台報道北關街道創新基層治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