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漾濞莢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漾濞莢蒾

 

 

 

漾濞莢蒾,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常生長在山谷密林中以及草坡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漾濞莢蒾

別   名

秦氏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chingii 二名法 Viburnum chingii Hsu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當年小枝圓筒狀,黃白色,連同葉柄和葉下面脈上初時散生帶黃色簇狀微柔毛,後變無毛,二年生小枝灰褐色。

葉亞革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弄倒卵狀矩圓形,長3.5~9厘米,頂端短尖或鈍形,有時急狹而短尾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形,邊緣具鈍或尖的鋸齒,齒端微凸尖,或為開展的銳鋸齒,基部全緣,上面有光澤,中脈凸起,但低於葉平面,側脈約6對,沿葉緣弓彎而互相網結,上面略凹陷,下面顯著凸起;葉柄長1~2厘米。

圓錐花序頂生,寬4.5~5厘米,被帶黃色簇狀微柔毛,總花梗扁,長 (2~)3.5~4.5 (~6) 厘米,花芳香,生於序軸的第一級分枝上,大部分無梗,長約3毫米;萼齒短,卵狀三角形,頂鈍圓;花冠白色,漏斗狀,直徑約6毫米,筒長約7毫米,裂片寬卵形,長約2毫米,頂圓形;雄蕊約與花冠筒等長,花葯紫黑色,矩圓形,長約1.5毫米;花柱高出萼齒,柱頭頭狀。 果實紅色,倒卵圓形,長約8毫米,直徑約6毫米;核扁,長約7毫米,直徑約4毫米,兩緣內彎,有1條寬廣的深腹溝。花期12月至翌年5月,果熟期7~8月。

生長環境

耐陰植物

生長於海拔20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或草坡上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東北部和東部至西部和西北部。越南北部和緬甸北部可能也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漾濞。

大葉組

▪ 水紅木 ▪ 厚絨莢蒾 ▪ 光果莢蒾 ▪ 淡黃莢蒾 ▪ 鱗斑莢蒾 ▪ 錐序莢蒾 ▪ 三葉莢蒾

齒葉組

▪ 浙皖莢蒾 ▪ 樺葉莢蒾 ▪ 短柄莢蒾 ▪ 金腺莢蒾 ▪ 粵贛莢蒾 ▪ 莢蒾 ▪ 宜昌莢蒾 ▪ 臭莢蒾 ▪ 南方莢蒾 ▪ 台中莢蒾 ▪ 海南莢蒾 ▪ 全葉莢蒾 ▪ 衡山莢蒾 ▪ 甘肅莢蒾 ▪ 披針葉莢蒾 ▪ 長傘梗莢蒾 ▪ 呂宋莢蒾 ▪ 黑果莢蒾 ▪ 西域莢蒾 ▪ 小葉莢蒾 ▪ 常綠莢蒾 ▪ 茶莢蒾 ▪ 瑤山莢蒾

裂葉組

▪ 朝鮮莢蒾 ▪ 歐洲莢蒾

側花組

▪ 廣葉莢蒾 ▪ 側花莢蒾

蝶花組

▪ 蝶花莢蒾 ▪ 粉團

合軸組

▪ 顯脈莢蒾 ▪ 合軸莢蒾

圓錐組

▪ 短序莢蒾 ▪ 短筒莢蒾 ▪ 滇緬莢蒾 ▪ 漾濞莢蒾 ▪ 傘房莢蒾 ▪ 紅莢蒾 ▪ 香莢蒾 ▪ 大花莢蒾 ▪ 巴東莢蒾 ▪ 長梗莢蒾 ▪ 珊瑚樹 ▪ 少花莢蒾 ▪ 峨眉莢蒾 ▪ 瑞麗莢蒾 ▪ 亞高山莢蒾 ▪ 台東莢蒾 ▪ 騰越莢蒾 ▪ 橫脈莢蒾 ▪ 雲南莢蒾

以上物種均分布於中國

參考資料

1. 漾濞莢蒾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2. 漾濞莢蒾 .中國花木網[引用日期2014-05-10]

3. 漾濞莢蒾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4-05-10]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