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談李白詩中的月(胡洪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漫談李白詩中的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漫談李白詩中的月》中國當代作家胡洪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漫談李白詩中的月

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

一一李白《江上送張丞》

歷代詩人,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和個人經歷、地位、氣質不同,他所喜愛的事物也就各異,這往往會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例如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十分喜愛菊花,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膾炙人口。正是由於他的喜好和描寫,在後人的心目中,菊花幾乎成了陶淵明的化身。再如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尤愛梅花,他在《梅花絕句》中曾寫道:「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故而清人姚瑩在其《論詩絕句》中說:「平生壯志無人識,卻向梅花覓放翁」,陸游愛梅之深,可見一斑。

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卻特別愛月。他在一首叫做《古朗月行》的詩中寫道:「從小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說明李白童年就很喜歡月亮,甚至連李白之死,據傳,也是因為水中捉月,落水而亡。此事雖屬傳說,但卻可證明,人們早就發現了他對月的喜愛。這從他詩中反覆運用月的這個意象,也可得到驗證。當然,並非只有李白詩中才有月,古代其它詩人寫到月亮的也大有人在。但個人認為,不論在思想上、藝術上,無人象李白那樣執着,那樣突岀。因而,本文試就月在李白詩中的運用情況,做一點初步的探究。

月色望不盡,空天相交宜(1)

——月在李白詩中運用的數量及範圍

月在李白詩中運用的數量是驚人的,筆者根據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版,清人王琦所注《李太白全集》統計,在保留至今的千餘首詩中,有月這個意象的詩就達二百多首,占全部詩歌的五分之一。月在李白的一首詩中,有時岀現一次,有時反覆出現,甚至貫穿全篇。更令人驚訝的是,月不僅岀現的次數多、數量大,而且涉及的範圍很廣,在歷代詩家中都是比較突岀的。在體裁上,不論古風,樂府,還是古近體詩,都有月的存在。在贈、寄、送詩中有月:「相期相約何太深,棹歌搖櫓夜中尋」(《江上寄竇長史》),「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佐遷龍標遙有此寄》),「吳洲如見月,千里幸相思」(《送張舍人之江東》);在酬答、留別詩中也有月:「月岀魯城中,明如天上雪」(《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我欲因之夢吳月,一夜飛渡鏡湖月」(《夢遊天姥吟留別》);在游宴,登覽詩中有月:「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游泰山》),「待月月未岀,望江江自流」(《掛席江上待月有感》);在題詠、雜詠、歌吟詩中也有月:「北堂見明月,更憶陸平原」(《題金陵王處士水亭》),「箭逐雲鴻落,鷹隨兔月飛」(《觀獵》),「苦竹寒聲動秋月,獨宿空簾歸夢長」(《勞勞亭歌》);在感遇,抒懷詩中有月:「清雲拂素月,了可見光輝」(《感遇》),「夢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秋月抒懷》);在行役,懷古、哀傷詩中也有月:「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太平早歌》),「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蘇台覽古》),「池台空有月,詞賦舊凌雲」(《宣城哭將徵君華》);在閒適,宮怨、閨情詩中更是離不開月:「秋山綠夢月,今夕為誰明」(《秋夜獨生懷故山》),「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長門怨》),「拂試皎冰月,光輝何清圓」(《代美愁鏡》)。

從上面所舉的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月作為一個藝術形象,在李白詩中得到了多麼廣泛,多麼頻繁的吟詠,完全可說無月不入詩,所以他的詩中,常常閃現出皎潔的月光。月的形象承載着不同的情感,與其它意象有機、恰切、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個完美的意境。當我們沉浸在李白詩歌的意境中時,便如同籠罩在一片月的光輝里,那光輝無邊無際,真可謂:「月色望不盡,空天相交宜」了!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

——「抒情月」在李白詩中的運用

抒情詩的一個鮮明特點,是我們在讀詩的時候,往往會被詩中洋溢的各種情感所打動,而借物抒情,更是詩家經常運用的創作手段。在現實生活中,詩人總是從大自然獲取素材,由某種客觀景物引動詩思,激發靈感,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藉由某一事物表達岀來。但在借物抒情這一點上,每個詩人由於對事物的熟悉、喜好程度不同,所選用的意象也因人而異,而李白則喜好借用月這個意象,來寄託和抒發他內心的感情,這是一個很突出的特點。為此,本文把李白詩中用於抒發內心情感的月,稱為「抒情月」。

「抒情月」的運用,並不是李白的獨創,很多詩人也借月來抒發相思離別之情,但在李白之前,從未有一個詩人,像他那麼頻繁的藉由月亮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例如:「清泉映疏鬆,不知幾千古。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憶何深。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望月有懷》),再如:「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峨眉山月歌》),都借月來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而盡人皆知的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之所以倍受人們喜愛,正是因為詩中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在寂靜的夜晚,照進了無數人的心底,讓人觸景生情,觸發了人們的思鄉之情。

李白不但借月來抒發相思離別之情,而且還非常善於結合自己的處境,借一輪孤月,來表達自己的孤獨,煩悶、空寂、憂傷之情。詩人生活在大唐開始由盛轉衰的時代,仕途上的不得志,世人又不了解他,因而倍感孤獨寂寞,於是他就把這種心情借着一輪圓月抒發了岀來。《月下獨酌》可稱為這方面的代表作。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感到孤獨,又不甘寂寞,只有舉懷邀月,人、月、影居然成為三人,這是一種多麼無可奈何的自我慰藉!然而,月亮和影子畢竟不是真人,所以他又寫道:「月即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他的心情再次回歸寂寞。但有月與影作伴,總比在黑暗中連月和影都喪失掉好得多吧,所以他接着寫道:「暫伴月將影,歡樂須及春。」接下去,作者又寫了與月和影子一起歡樂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遊,醉後各分散」,有歌有舞,相互呼應。這場景看似熱鬧,但仔細玩味,一種孤獨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李白認為只有明月是了解他的,所以,他把明月當作好朋友,要和它永結「無情游」,相約到天上一起去遨遊。整首詩中,在表面的快樂下,隱藏着無盡的失意和悵惘之情,而這種心情,李白正是借着明月抒發出來的。全詩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越是寫有月作伴,越顯出自已孤獨,越是寫眼前的歡樂,越顯得憂愁和煩悶。李白把自己的這種心情,通過月表達得淋漓盡致,可謂抒情詩中的傑作。

另外,李白也常常把月看成是美好光明的象徵,以月來寄託自己的理想,甚至用來表達追求理想和理想不能實現時的悲憤。《把酒問月》一首,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詩的開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這是李白夜飲時,忽發奇想,停杯問月。表面上說他想攀上明月雖不可得,但聊可自慰的是,「月行卻與人相隨」。這實際上是在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理想雖然得不到實現,但卻並不放棄,而是讓它時時伴隨着自己。接着,詩人用月中仙兔搗藥和嫦娥奔月的傳說,來表達時光流逝之快和理想不得實現之後的孤獨之情:「白兎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詩的後半部,李白又借着月亮抒發了理想不能實現後的悲觀:「今人不見古人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表達了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那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也同樣抒發了這種悲觀之情。

以上我們可以看岀,李白十分善於用月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不論是相思離別,憂愁苦悶,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幾乎都借月得以抒發。所以,「抒情月"在李白詩中的運用,是十分突出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3)

——「想象月」在李白詩中的運用

李白詩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藝術魅力,他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聯想、甚至是幻想的翅膀,讓自己的思維馳騁於廣闊的時間與空間中,故而本文將李白詩歌月的意象中,帶有想象因素,能開闊詩歌意境,盡情表達思想情感者,稱之為「想象月」。

「想象月」的運用在李白詩中較為突岀。作者用它來烘托景物,渲染氣氛,描寫環境,往往起到了開闊意境,突出了詩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充滿了生活情趣。如:「鋪沙靜如洗,海月明可掇」(《江上寄元六林宗》)一句,李白看到映入海中的明月是那樣淨明透亮,充滿着立體感,因此觸動了他的情思,於是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吟出了「海月明可掇」( 掇,即拾取)這樣引人遐想的詩句。再如:「天借一明鏡,飛在青雲端。」(《游秋浦白笴陂》)在這裡,李白看到天空那輪圓圓的明月,想象它是上天借來的一面鏡子,照着地下的萬物,想象十分新穎奇特。此外,在「春華弄江月,秋色碧海雲」(聞丹邱子與城北山營門居…》),「波光搖海月,星影入城樓」(《宿白露洲寄揚江寧》)等一些詩句中,都對月充滿了想象,通過想象,展現出奇異壯麗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大好河山的熱愛。

「想象月」在他的詩中,往往寄託着詩人的理想,表達詩人對理想的追求,在這一點上,詩人想象的翅膀常常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李白托月寄情,追求理想的精神表現得尤為強烈:「俱懷逸興壯思飛,可上青天攬明月。」李白滿懷激情,想象他要高高地飛翔,飛到青天上去擁抱明月,體現出李白凌雲的壯志,昂揚向上的情感。另外,在其他詩中,李白還想象登月、掇月、騎月、借月等等,也都是這種情感的表現。除此,李白還時常藉助夢幻來馳騁他的想象:「我與因之夢吳月,一夜飛渡鏡湖月」(《夢遊天姥吟留別》),「乘月托高夢,因之寄金輝。」(《擬古》)有時,甚至藉助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來展開想象:「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鷥"(《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想象月」在李白的詩中,也經常用來表達對朋友的懷念,或者表現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時的高興心情。這方面,不少詩句想象奇特,令人回味。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見注3在這裡,李白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愁心託付明月捎走,讓明月帶着他對朋友的一片衷情,陪伴着朋友遠行。此類詩句還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曲送泉明」(《送韓侍卿之廣德》)等等。

總之,「想象月」深刻地表達了詩人豪邁的氣概,奮發的激情,開闊了詩歌表現的意境,取得了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鈎(4)

——「比喻月」在李白詩中的運用

李白詩中的月,不僅具有想象的因素,他還非常善於運用比喻,對事物進行藝術描繪,產生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他常用一些事物來比月,也常用月來比一些事物。為此,本文把李白詩中帶有這種因素的月,稱為「比喻月」。

「比喻月」在李白的詩中運用較多。由於李白對明月有着真摯深沉的愛,所以,他常用一些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月亮。如:「從小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古朗月行》),這是用玉盤來比月;「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鈎」見注4,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鈎」(《掛唐江上待月有感》)用玉鈎來比月牙;而更多的,則是李白用仙鏡來比作圓月:「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長門怨》),「蘿月掛朝鏡」(《贈松山焦諫師》),「月下飛天鏡」(《渡荊門送別》),「皎如飛鏡臨丹闕」(《把酒問月》)等等。這些比喻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帶有十分誇張的因素,而誇張,正是李白最善於運用的寫作手段。

同時,李白岀於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也常用明月來作比。這一點突出表現在他常用月來擬人或人的美好品格上。例如:「眉目艷曉月,一笑傾城歡」(《古風》)用曉月來比喻人的眼眉舒朗。「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自我內贈》),「觀心同水月」(《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王候象星月」(《古風》)等,都是以月喻人。而在《哭晁卿衡》一詩中,李白更是用月來比喻人的美好品格。原詩只有四句:「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曉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晁衡是日本人,是李白的好友。天寶十二年,他乘船回國,突遇風暴,傳來他被淹死的消息,李白寫了這首詩悼念他。詩中,李白借用明月來比喻晁衡,說他為人的品格如同明月一般高尚純潔,通過這樣的比喻,把人的抽象品格,很形象地表達了岀來。

此外李白也用月亮比喻其他事物,如:鏡湖水如月」(《越女詞》),「蘿月下水碧」(《宣城九日…》),以月比水;「滿月不虛發」(《行行里遊獵》),用滿月比喻拉滿的弓;「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以月比喻潔白的美玉,等等

以上我們不難看岀,李白運用「比喻月」,用得新穎而奇特,貼切而自然,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詩中的誇張的成分,更讓人張開想象的翅膀,享受到詩歌的浪漫之美。

天借一明月,飛在青雲端(5)

——「比擬月」及其融合運用

李白詩中的月,不僅有想象和比喻的因素,他為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還常常把月人格化,本文把這種月,稱之為「比擬月"。

比擬月在李白詩中也是經常運用的,他常把月同人一樣看待,有時竟向明月發問。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與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在這裡,他把月人格化了,好象月同人一樣是能夠回答問題的。有時他舉杯邀請明月一起喝酒,並且還要同月交朋友,一起去遨遊。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巜月下獨酌》)。

他也常常把月看成是有感情、會走動、具有人的一些機能。如:「江月隱江樓」(《寄准南友人》),說月會藏起來。「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夢遊天姥吟留別》),這裡的月能送人。「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下終南山過…山人置酒》),月能跟人一起歸來。「醉看風落帽,午愛月留人」(《九月龍山歌》),這裡竟說月捨不得人離去,要把人留住。「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牀空」(《春怨》),說月可以象人一樣偷看閨房裡紅燭燒盡的情形……這些「比擬月」的運用,無不具有詩情畫意,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李白不但善於運用「比擬月」、「 比喻月」、「 想象月」,而且還善於將它們有機地統一融合在一起。如「天借一明鏡,飛來青雲端」(《游秋浦白笴陂》),這裡,李白既把自己的思想馳聘於廣闊的空間,想象明月是上天借來的,因而把天擬人化了,同時又把月比喻成一面鏡子,用一個飛字,想象月是有翅膀的,可以自己飛到青雲端,賦予了月以生命。

以上我們不難看岀,李白在月的運用中,善於調動各種表現手法,並善於把誇張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以及妙趣橫生的比擬等手法巧妙地結合起來,使他的詩篇具有豪邁的氣勢,昂揚的情調,奇特的想象,非凡的意境,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6)

——月在李白詩中運用的其它方面

月在李白的詩中,並非可有可無,它不但是吟詠的主體,也在一些詩中起到了重要的陪襯作用。有的,用於表示時間,這可稱之為「時間月」。如《烏棲曲》一詩,通過寫吳王夫差日夜尋歡作樂,諷刺那些過着腐朽靡爛生活的封建統治者。詩中不正面寫他們尋歡作樂,而是就時間的流逝着筆:「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詩中的日代表白天,月是指夜晚,用落月墜日來表示時間,揭露了吳王不分白晝黑夜的淫樂,形象生動,深化了詩歌的主題。

此外李白還以曉月、初月、夕月、古月、秋月等來表示時間,運用得恰到好處。

除此而外,李白還善於描寫各種情態的月,在他的詩中可有「動態月」和「靜態月」之分,即便是寫同一空間的月也不顯得枯燥古版,而是富於變化,如:同是寫水中的月,就有江月、海月、湖月、池月。在月的形態上,也富於變化,如:弦月、鈎月、滿月、圓月、蝕月等。而就月的性質來說,更有皎月、明月、新月、風月、白月、浮月、好月、寒月、冷月、孤月、素月。寫到對月的動作,也是千變萬化的,如:捧月、攬月、登月、坐月、乘月、騎月、弄月、吐月、拂月、望月等等,等等。

以上我們看到,李白愛月,也善於把各種情態的月運用到他的詩中,而且用得變幻多端。他善於對各種各樣的月進行描繪,善於用各種月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我們通讀李白詠月的詩歌,就象進入了一座藝術宮殿,各式各樣的月綴在不同的時空中,千變萬化,瑰麗多姿,讓我們沉醉在各種月色中,真可謂「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了。 [1]

作者簡介

胡洪冰,少時喜文,好讀,曾志於此。及長打工,受身邊習作者影響,隨之塗鴉,有幸發表於報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