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滑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貴州省銅仁市滑石鎮由原滑石、白水、三寨三個小鄉及燈塔的一部分撤併建後組建而成,位於銅仁市東北部,東鄰湖南省鳳凰縣茶田鎮、黃合鄉、本市雲場坪鎮,西連川硐鎮,南抵環北辦事處、燈塔辦事處,北接松桃縣大興鎮、湖南省鳳凰縣阿拉鎮[1]

簡介

貴州省銅仁市滑石鎮

由原滑石、白水、三寨三個小鄉及燈塔的一部分撤併建後組建而成,位於銅仁市東北部,東鄰湖南省鳳凰縣茶田鎮、黃合鄉、本市雲場坪鎮,西連川硐鎮,南抵環北辦事處、燈塔辦事處,北接松桃縣大興鎮、湖南省鳳凰縣阿拉鎮。2007年4月「撤併村」工作後,全鎮轄滑石、白水、豹子營、老麻塘、新寨、芭蕉、三寨7個村,共有83個村民組, 4454戶,18653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本鎮轄區東西長13.5公里,南北寬14.25公里,總面積73平方公里,海拔在350—600米之間,處於湘西丘陵向雲貴高原過度斜坡上的一個平台,地勢起伏平緩,土層深厚肥沃,雨量充沛,熱量豐富,且雨熱同季,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溫、水三大氣候要素配置較好,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全鎮共有耕地3059公頃(即45885畝,其中:稻田36495畝,旱地9390畝)(計稅耕地16371畝,其中稻田14700畝,旱地1671畝),人均耕地2.46畝,其中稻田2.0畝,有適宜發展果、茶的荒山面積1512公頃,園地135公頃,林地1548公頃,牧草地1238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76公頃,效能運輸用地4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150公頃,未利用土地1160公頃,是銅仁市的糧食主產區,素有「銅仁糧倉」之稱,全鎮糧食總產量穩定1.9萬噸以上。

文化地理

全鎮區位優勢明顯,水利化程度高。鎮政府駐地,距大興機場僅13公里,距渝懷鐵路銅仁站20公里。鎮內有水庫7座(豹子營水庫、涼灣水庫、帽子坡水庫、茅坪水庫、老虎龍水庫、魚寨龍水庫、弄子丘水庫),山塘12口,總庫容量800餘萬立方米,水利化程度高。滑石鎮以盛產水稻、荸薺聞名。2006年,農業生產總值達982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650元,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退耕還林4160畝,森林覆蓋率達28%,造林面積500。認真實施促進農民增收的工作,紮實搞好勞務輸出,擴大農民增收渠道,外出務工人員3120人。[2]

經濟發展

滑石鎮基礎設施已有很大改善。投入資金180萬元改擴建的尖砂公路已貫穿全鎮,它已成為推動本鎮經濟發展的交通命脈,同時滑石客運站建設列為市2007年十件實事之一,正在測量規劃階段;率先投入800萬元的農電網改造工程,建有變電站一所,實現了全廣大農戶城鎮同網同價;現已實施了73個村民組的人畜飲水工程;投入200萬元建設程控電話,移動機站、聯通機站,改變了本鎮訊息落後的狀況。全鎮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通郵電、通電話、通自來水。全鎮建有農衛接受站72個,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實施農村「三改」工程,建有1400口沼氣池,逐步解決農村能源和衛生條件。全鎮有少數民族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578人,教職工34人;建有小學10所,在校生1748人,教職工124人;有鎮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13人,床位數8張,有村級衛生室七個,衛生技術人員19人,全鎮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為10714。計劃生育工作,年出生人口238人,出生率達1.224%,自然增長人口253人,自然增長率為1.301%.

自然資源

該鎮處於雲貴高原的丘陵地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文明而且古老的地級文物保護單位復興橋(又名斷橋、湘黔人民友誼橋),她靜臥南長城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南長城起點遺址保存良好,對發展旅遊業有很大潛力;據沈氏族譜記載,中國文學巨匠沈從文的根在滑石鎮老麻塘村下寨村民組;還有獲得殊榮的電視劇《小橋流水》,曾在本鎮白水村境內取景拍攝;三面環山、碧綠如鏡、似如天池而相鄰銅仁機場的豹子營水庫,是旅遊觀光、垂釣、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特產

滑石白水優質大米史稱「白水貢米」,因其自明代嘉靖27年(1548年)起,每年上貢朝廷而得名,斐聲海內外,其公澤潔白呈淡綠色,顆粒飽滿,晶瑩剔透,煮成飯後見之饞誕欲滴,食慾大振。食之清香四溢,鬆軟可口,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營養無素和維生素--硒、鈣、鎂、鐵、鉀、鋅和維生素C、維生素E等壯筋養臟素。不需菜也可吃三大碗。

白水貢米產地範圍包括滑石鄉的新寨村、小田村、滑石村、白水村、楊柳坪村、老麻塘村、帽子坡村、豹子云村,年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達15000噸以上。

滑石人物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祖籍銅仁市滑石鄉白水村下寨組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沈從文1988年病逝於北京。[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