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滏河貢白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滏河貢白菜

中文學名 滏河貢白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白花菜目

十字花科

蕓薹屬

白菜

產地 河北省平鄉縣沿滏陽河兩岸地區

品質特點 緊實、圓潤,軟葉多,色澤潔白

滏河貢白菜 滏河貢白菜只產於平鄉縣滏陽河兩岸,因為這裡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溫度、海拔和光照也適宜,種出來的白菜「汁白如奶、味甜可口、下鍋易爛」,清朝《植物名實圖考》評論「蔬中神品,不虛也」並被選為貢品,所以有「貢白菜」的美譽。在平鄉,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挨着滏陽河,不愁吃不愁喝。吃了貢白菜,不鬧病不招災」。[1]

生產地域

平鄉滏河貢白菜產於平鄉縣沿滏陽河兩岸的平鄉鎮、節固鄉和油召鄉三個鄉鎮的部分村。保護範圍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4′61″~114°06′61″,北緯 36°59′57.9″~37°06′33.61″,共涉及38個行政村。平鄉滏河貢白菜保護面積為10290畝,常年種植規模可保持在2000畝。

自然環境

1、土壤地貌

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地肥沃,質地適中,土壤以壤質潮土為主,土壤PH值7.5-8.2之間,耕層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26%,鹼解氮平均含量為83.7ppm,速效磷平均含量為12.6ppm,速效鉀平均198ppm,具有得天獨厚的生產優質大白菜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

2、水文情況

採用地下水灌溉,水資源豐富,水利條件好,水質優良、純淨、無污染,是理想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有利於優質大白菜的生產。  

3、氣候情況

平鄉縣自然條件優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充足,四季分明,≧10℃積溫4495.2℃,年日照2439.5小時,初霜期在10月下旬,終霜期在3月下旬,無霜期202天,年平均降水量519.3毫米,大白菜生長季節晝夜溫差明顯,適合優質大白菜的生長。

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特定

平鄉滏河貢白菜適宜生產區域共涉及平鄉縣平鄉鎮、節固鄉和油召鄉三個鄉鎮,共38個行政村。  

2、品種選擇獨特

選用滏河小包頭、菊花頂等本地傳統優質白菜品種經過提純復壯和雜交選育,育成的「滏河貢1號」和「滏河貢2號」兩個優質、抗病、高產、耐貯藏、適合我縣種植的大白菜中晚熟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嚴格  

滏河貢白菜生產過程嚴格按照《滏河貢白菜生產操作規程》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00)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00)。  

①整地做畦:播種前澆水造墒施足底肥,實行合理輪作,前茬作物最好是蔥蒜類作物,具一定殺菌或抑菌作用;另可選擇瓜、豆類作物作為輪作前茬,絕不可選擇十字花科作物作前茬。在中等肥力情況下,每畝優質有機肥使用量不低於3000kg。採用高畦栽培,便於排灌,減少病蟲害。  

②適時追肥:為提高大白菜的內在質量,第一次可在定苗後補施一次自製有機無機混合肥料,每畝施腐熟的豆餅粉100千克、三元素複合(混)肥20千克,混勻後進行條施,可有效提高大白菜的品質。第二次在蓮座期進行,每畝追施10千克尿素,由於該階段的田間操作較為方便,故應儘量進行條施,生產面積較大或勞動力不足時,可先撒施後澆水,但應相應提高追施數量20%左右。第三次追肥應在結球前進行,由於白菜封壟,無法進行條施等操作,故可隨水沖入,用量應為上次的2倍。收穫前20天不使用速效氮肥。  

③水分管理:一般做法是苗期乾旱時,多進行劃鋤,促根系下扎,即蹲苗;多雨條件時,安排好排水溝渠,不使田間積水。但當進入蓮座後期時,白菜需水量劇增,應保持地面濕潤狀態,直至收穫前10~15天時停止澆水,以利貯藏。  

④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其主要的病蟲害有蚜蟲、菜青蟲、軟腐病、霜霉病、病毒病等。菜青蟲:用BT乳劑,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農藥防治;蚜蟲:用 10%吡蟲啉或啶蟲咪噴霧;霜霉病:用甲霜靈、百菌清、乙磷鋁等廣譜殺菌劑進行防治;病毒病: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軟腐病: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藥劑有72%農用硫酸鏈黴素、新植黴素等。每隔10天左右,連續用藥2—3次。  

⑤收穫:結球後期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收穫,如天氣晴好,一般在小雪節前後全部收穫。

4、貯藏

剛收穫的大白菜需在田間晾曬,待外葉萎蔫,即可儲藏。如儲存得當,到來年仍可使用。

產品品質

平鄉縣滏河貢白菜由其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釀就了其優良的品質特色。

1、外在感官特徵:結球緊實、圓潤,色澤新鮮,軟葉多,個頭均勻,色澤潔白,外形美觀,一般單顆重約5公斤。  

2、內在品質指標:該產品於2011年1月21日經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譜尼測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品質檢測,平鄉滏河貢白菜與普通大白菜比較,維生素C的含量可高達41.6mg/100g,是普通白菜的2倍,可溶性糖、鈣、食用粗纖維、脂肪、穀氨酸等含量也明顯偏高,具有一定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是國內外稀有的大白菜。

歷史傳說

滏河貢白菜的傳說 平鄉縣滏陽河沿岸水質優良,土地富饒,所產大白菜,品質上佳,是菜中珍品,曾作為貢白菜上供朝廷,關於貢白菜還有一個傳說。

話說梅花拳始祖鄒宏義落戶在平鄉縣後馬莊,死後葬在馬莊橋(現在的鄒氏墓群),三代即絕了子嗣,其孫鄒奎元生有一女名曰鄒月仙,鄒月仙長大後嫁到了銀村橋(現稱尹村橋)張家,張家有口張家井,這貢菜就是自那鄒月仙、張家井而始的。

嘉慶初年,嘉慶帝初登龍位,興致正高,某日到北京郊區光明樓附近行圍打獵,遇一白虎,驚嚇了他的座騎龍駒,一下子將其顛下馬來,眼見那白虎即將傷他,梅花拳的第八代徒張從富從樹上悄然躍下,力擒猛獸,方使驚駭極度的嘉慶帝得救。嘉慶帝自然驚喜異常,欲封張從富為宮內五品帶刀護衛,張因梅花拳有不從官的規矩,堅不從封。皇上甚為感動,於是詳細問了他的情況,記在了心裡。

到嘉慶二年秋,朝政不順,帝心不悅,即跟太上皇乾隆告假,曰去尋訪救命恩人,也順便了解民情,察看民意,故自北京起駕,微服到了邯鄲,後乘船順滏陽河來到平鄉。結果張從富外出雲遊未歸,嘉慶在馬莊觀看並了解了一些梅花拳的情況後,即乘船北上,走過了熱鬧非凡的水旱碼頭油召橋,想去稍稍平靜些的銀村橋(現名尹村橋)休息一日再行。為什麼停在銀村橋?這一是嘉慶怕油召人多眼雜,驚擾官府,二是這銀村橋歷史上曾叫過迎春橋,這迎春、銀村都比油召吉祥,再者那時候銀村橋有棵銀杏樹,樹軀能使數人合抱,樹幹高約數十丈,其蓋如傘遮蔭十丈有餘,自幾十里外即可望見,嘉慶未到油召橋即望到了那棵老樹,於是在油召沒停船就直接去了銀村橋。但到銀村橋停船後,映入嘉慶眼帘的卻是令人不悅的一幕,只見三四個男子圍着一赤手空拳的女子正在撕打,嘉慶皇帝的武功雖不及康、乾,但也自幼在宮中習練諸如南拳、北腿、梅花樁等多種武功,再說畢竟是皇帝呀,儘管出宮不多,到民間見此情形,如不拔刀相助,亦怕給後人留下笑柄,所以那嘉慶帝運足底氣只輕輕往上一縱即瀟灑上岸,可此時岸上械鬥早已平息。為何?就是因為徒手斗持械眾男的女子鄒月仙武功太過高強了,她已將眾匪打倒在地。待嘉慶帝款款而來之際,只見一位俊美俏好女子正氣宇軒昂地做梅花拳的收勢動作,那伙強人皆東倒西歪,或蹲或坐,或躺或臥地倒在了地上。嘉慶帝對梅花拳的這個收勢太熟悉了,京郊光明樓附近打虎的張從富不就是這樣的收勢嗎?且這女子的動作比張還要瀟灑漂亮。嘉慶不僅驚訝,上前一揖道:「俠女可是鄒家弟子,梅花拳傳人?」那鄒月仙俏聲說:「我乃梅花拳始祖嫡傳鄒月仙,客官請了!」嘉慶道:「我此次來平,意在尋找救命恩人張從富,不想在此竟遇到了梅花拳嫡人!」只見那鄒月仙上前深深一揖道:「不知貴人到此,且受小女一拜,那張從富乃我同一師門也。」嘉慶上前一揖道:「鄙人姓愛新覺羅,乃中華大地之微民一子,有些不妥之處還望女俠海涵。」鄒月仙聽後燦爛一笑說:「不知客官從何而來,欲去何方?小女子在此開一小店,名曰張家小店,請各位在小店洗漱歇息,以解車船勞累之苦」。此話正合嘉慶之意,於是一班人就入住了銀村橋的張家小店。

嘉慶帝洗漱完畢後,先是嘗了鄒月仙為他們準備的滏陽春酒,最後喝了頓張氏小店的白菜疙瘩湯。嘉慶帝在皇宮裡吃遍山珍海味,吃了這些地方特色小吃,覺得非常可口,尤其是那白菜疙瘩湯,只喝得嘉慶帝連聲稱讚。這白菜疙瘩湯喝起來是入口兒綿、下肚兒甜,是平鄉的一道名湯。平鄉有句順口溜:「任由騾馬脫了韁,不舍白菜疙瘩湯」。這白菜疙瘩湯的做法是:水開了後,將些許白菜先行放入沸水中,急風慢火熬燉而成,這菜和麵疙瘩都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而稠,太稀也就淡了。張家有口張家井,據說井裡住有井龍王,水面清澈如鏡,水質柔軟甜綿,用這口井的水配上銀村橋特產大白菜,再加上鄒月仙的烹調手藝,所做的這白菜疙瘩湯不稠不淡,火候正好,令人喝起來綿綿入口,非常舒服。因此,才引起了在宮中什麼好吃的都吃過的嘉慶皇帝連聲稱讚。飯罷,嘉慶帝向鄒月仙尋問了一些梅花拳家事,探究了梅花拳拳理,並讓隨從與鄒月仙切磋了一下功夫,自然是嘖嘖稱奇,讚嘆不已。

次日一早,太陽還未升起,嘉慶皇帝即已起來。在兩個隨從的相伴下緩緩走出了小店,到冠蓋入雲的古老銀杏樹下揣摩打量了一番,即走出了美麗的銀村橋,走上了滏陽河大堤。只見滏陽河水自南而北奔騰不息,微風中兩岸楊柳依依,鳥語花香,甚是清幽。再看東方,一輪紅日正冉冉躍出地平線,大地上的莊稼也似乎剛剛甦醒,顯得格外精神。很少步出宮門的嘉慶漫步在這滏陽河大堤上,自然是心曠神怡,興致異常。嘉慶不由道:真乃好地方也!不覺已走出數里。

此時,河沿下的高粱地里突然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鬧聲,一個聲音說,別鬧,別鬧!另一個聲音:不鬧,不鬧你得給俺們唱個小曲兒。剛才那個聲音說:好,好,我給你們唱個「笨娘們和面」,只聽一女子咳了兩聲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小曲兒,唱罷又是一陣笑鬧聲。嘉慶自幼很少出宮門,難得聽到這般幽默通俗的小曲兒,即讓隨從下河沿去打聽這唱的是啥詞,說的啥意思,這裡是什麼村莊。那隨從下去問時,姑娘道:這裡是東西二銀村、南北二周章,姑娘還訓斥他說:沒見這家家戶戶好高粱呀!接着又跟他說了歌詞的大意……隨從回來跟嘉慶回稟了後,嘉慶顯得更加興奮。嘉慶當時才30多歲,正是身體健壯、春情易動之時,當時即被姑娘那脆聲脆語打動了春心,高聲道:我看是東西二銀村、南北二周章,家家戶戶好姑娘嘛!就是這一聲喊,卻驚動了滏陽河河畦子裡幹活的人們,忽啦啦拿鐵杴、扛鋤頭的男女上來了一大幫人要打嘉慶帝。嘉慶見這幫人多是20幾歲,男的瀟灑,女的漂亮,一個個生龍活虎,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但俗話說得好,聰明莫過於帝王。這嘉慶皇帝忙解釋說,我說的是東西二銀村、南北二周章,家家戶戶好莊稼,戶戶家家好高粱。人們這才算作罷,只把幾個隨從與嘉慶帝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幾人訕訕回到銀村橋張家小店,嘉慶帝還要吃昨天晚上所吃的白菜疙瘩湯,鄒月仙是何等的聰明之人,已從這幾個人的行頭、動作看出了什麼,自是盡力而作,但這次她沒做白菜疙瘩湯,而是上了幾個小菜,從家中找出了一些白面兒與高粱面兒做了一鍋花卷,另做了一個清水煮白菜。就是這麼一頓飯又把嘉慶吃了個龍心大悅。殊不知,正是這清水煮白菜,方能真正顯出這黃芽白大白菜的特殊風味來,說是清水,但煮熟後卻不見水儘是稠糊糊的好喝的湯了,且上邊還漂着一層油珠,這就是平鄉人平時好說的「黃芽白」不用放油自生油!飯罷一行人即起駕回京,直到出了平鄉,嘉慶帝等幾人還回首望了好幾眼,嘉慶贊道:真是個和平之鄉喲,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了北京就是平鄉喲。

自嘉慶年間,平鄉的黃芽白大白菜才開始成為了貢菜,一直到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慌亂離京方止,其間歷時一百餘年。現如今大白菜種植是平鄉縣傳統產業之一,「滏河貢白菜」已獲中國工商總局認證商標、獲中國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滏陽河兩岸地理優勢獨特,大白菜種植歷史悠久,菜農種植經驗豐富,積極性高。滏陽河大白菜以它獨特的風味、品質和口感供應京、津及全國各地,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

參考來源

  1. 滏河貢白菜, 飛嘴網, 2012-05-29
  2. 平鄉縣滏河貢白菜聞名遐邇 , 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