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滇西野古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古草屬

中文學名:野古草屬

拉丁學名:Arundinella khaseana Nees ex Steud.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屬:葉下珠屬

滇西野古草(學名:Arundinella khaseana)為禾本科野古草屬的植物。分布在印度、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西部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較粗壯,高90-180厘米,徑3-4毫米,花序以下被毛至無毛,節上密被短柔毛。葉鞘硬厚,基部者常宿存包裹稈之基部形成直徑達1.5厘米的假莖,外面密被短柔毛至無毛;葉舌干膜質,上緣平齊,鞘口着生白柔毛;葉片線形,質硬,長15-30厘米,寬5-8毫米,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被毛;邊緣粗糙或被硬毛。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長18-35厘米,主軸及分枝具棱,粗糙或被纖毛;花序分枝長2.5-10厘米,斜展;小穗長卵形,長6-8毫米,密被白色硬疣毛;孿生小穗柄分別長約1毫米及3毫米,粗壯,有時頂端具數枚刺毛;穎近等長,具5脈;第一小花雄性,長5-6毫米,外稃具5脈;第二小花長3-4毫米,外稃質硬,背面具短硬毛,頂端肩部各具1刺毛,其長約1毫米;芒宿存,自外稃背部約2/3處伸出,芒柱淡褐色,長1-2毫米,芒針長3-4毫米,基盤毛長約1毫米,約為稃體的1/3-1/4。

生長環境

常生於潮濕的牧場,草地; 海拔600-15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部。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參考資料

  1. 滇西野古草,《中國植物志》第1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