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滇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滇源鎮屬於半山區鎮。位於嵩明縣西部,距省會城市昆明僅40餘公里,距嵩明縣城24公里。全鎮轄18個村委會,10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870戶,有鄉村人口36626人,其中農業人口36474人,勞動力2082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435 人。 全鎮國土面積298.7平方公里,海拔1970~2840米,年平均氣溫13℃,年降水915.9 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烤煙等作物。全鎮耕地44811畝,人均耕地1.26畝,林地291825畝。2008年,全鎮經濟總收入451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70.7元。[1]

基層組織

全鎮建有黨支部101個,共有黨員189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65人,漢族黨員1725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1525人,女黨員365人。全鎮建有團總支20個,團支部85個,共有團員2403人,男團員1316人、女團員1087人。 鎮政府由黨委、人大、政府、紀委等組成,下設滇源鎮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滇源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滇源鎮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滇源鎮文化廣播服務中心、滇源鎮為民服務中心、大哨便民服務中心、滇源鎮黨鎮綜合辦公室。全鎮共有18個村民委員會,有村幹部人數128人,女幹部人數20人,村小組幹部人數237人。

沿革

2006年撤銷大哨鄉和白邑鄉,設立滇源鎮。位於嵩明縣西部,面積278.68平方千米,人口3.57萬人(2006年)。轄白邑、周達、老壩、南營、中所、甸尾、金鐘、迤者、小營、前所、團結、蘇海、麥地沖、三轉灣、菜子地、大哨、竹箐口、竹園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白邑,距縣城24千米。特產雲南茶花。黑龍潭、青龍潭為盤龍江重要水源,屬省級水源保護區。原大哨鄉位於嵩明縣西北部,距縣城57千米。大哨之名,始於元末明初。元至順元年(1330),梁王阿喇忒納失里收復中慶路後,在東葛勒山頂屯兵設哨,築城結寨,今大哨村內、竹箐口村南2千米處及白邑鄉菜子地東南3千米處尚分別有土城、石城和校場壩遺址。東葛勒山由此更名梁王山。明清兩朝,仍在梁王山腹地(今大哨村)設置哨所稱"大哨",地屬嵩明州崇正廂。民國中前期屬梁溪鄉。1949年,除竹園村劃屬滇源鄉(白邑)外,其餘屬雲溪鄉(山腳)。1950年屬白邑區。1952年設梁王鄉。1954年改為大哨鄉。1956年復名梁王鄉,屬楊橋區。1958年改設梁王管理區,屬嵩陽公社。1961年設梁王公社,轄大哨、竹箐口、山神廟(竹園)、朵格4個生產大隊。1963年,劃出大哨、竹箐口大隊的11個村,設大哨公社,屬楊橋區;劃出山神廟、朵格大隊的15個村,設朵格公社,屬阿子營區。1966年仍設大哨公社,轄大哨、竹箐口、竹園3個生產大隊。1968年更名建設公社。1982年復名大哨公社。1984年改設大哨區,轄大哨、竹箐口、竹園3個鄉。1988年1月撤區建鄉,改大哨區為大哨鄉(中國政區大典:1987年置鄉),下設大哨、竹箐口、竹園3個辦事處23個生產合作社(20個自然村)。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大哨、竹箐口、竹園3個行政村。原白邑鄉位於嵩明縣西部。昔稱邵甸,亦稱滇源。元憲宗六年(1256)曾設邵甸千戶所,隸屬崧盟萬戶府。至元十二年(1275)改為邵甸縣。治所先在腰站村,後遷白邑村。轄今白邑鄉、阿子營鄉、大哨鄉及今富民縣的散旦鎮。明洪武十五年(1382),裁縣為邵甸里,直屬於嵩盟州,所轄地域不變。民國2年(1913)改里為鄉。民國20年(1931)改鄉為區,為嵩明縣第七區。之後,撤區建鄉,轄區分設滇源、邵內(阿子營)兩鄉。1950年7月設邵甸區,轄滇源、西燕、南倉、嘯獅(牧羊)、普惠(鼠街)、彩雲(阿子營)、邵新、東魚、龍泉9鄉。復又改稱第四區,區公所駐白邑,轄區未變。1958年10月劃出龍泉鄉歸富民縣,梁王鄉歸楊橋公社,其餘分別成立白邑公社和阿子營公社。白邑公社下轄19個管理區。1961年撤銷管理區改設19個大隊。1963年設第五區,下轄12個小公社。1966年撤區,劃出大坡小公社歸楊橋,同時劃出原第五區所屬麥地沖小公社和原阿子營區所屬三轉彎小公社組建高峰公社(駐哨門前),其餘10個小公社合組建白邑公社。1971年高峰公社併入白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改設白邑區,下設白邑、蘇海、團結、前所、小營、金鐘、迤者、甸尾、中所、南營、周達、老壩、麥地沖、三轉彎、菜子地15個鄉。1988年改區為鄉,改原來的鄉為辦事處(中國政區大典:1987年設鄉)。1997年,面積242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白邑、團結、蘇海、前所、小營、南營、中所、甸尾、金鐘、迤者、老壩、周達、麥地沖、三轉彎、菜籽地15個行政村。

人文地理

滇源鎮由原白邑、大哨兩個鄉組成(原白邑鄉俗稱邵甸)。屬昆明市松華壩水資源保護區,東南與盤龍區松華鄉接壤,距省會城市昆明40公里,距嵩明縣城24公里,全鎮國土面積298.7平方公里,海拔1970-2840米,轄18個村民委員會,100個村民小組,103個自然村,居住着漢、回、苗、彝等11個民族,共36626人。共有耕地面積44811畝,林地291825畝。 滇源鎮人傑地靈,歷史悠遠,名勝眾多,地域廣闊,地貌溫潤,沃野千頃,山川秀美,森林蓊鬱,滿目蒼翠,泉清水碧,溪流盤曲,暢流不絕,空氣清新,景色迷人。邵甸壩子聞名的四大名勝古蹟如:"東魚"、"西燕"、"南倉"、"北馬";苗族傳統的鬥牛盛會(又稱苗族花山節)以及民間傳統的花燈文藝、龍燈、獅燈等,為外地來賓和滇源鎮人民增加了節日的氣氛。同時,滇源鎮在鞏固烤煙產業的基礎上,立求在保護中尋求發展,積極探索適合水源區的經濟發展路子,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主要以苕菜、生菜、鮮食玉米、雪蓮果、大小春洋芋、秋蠶豆、蘿蔔為主,經濟效益明顯。

正在崛起中的滇源鎮,以豐富的水資源,肥沃的土地,優美的環境,勤勞善良的人民,將熱誠期待您的到來。讓我們共同開發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共創滇源鎮美好的明天。

歷史文化

滇源街道辦事處人傑地靈,歷史悠遠,名勝眾多,地域廣闊,地貌溫潤,沃野千頃,山川秀美,森林蓊鬱,滿目蒼翠,泉清水碧,溪流盤曲,暢流不絕,空氣清新,景色迷人。邵甸壩子聞名的四大名勝古蹟如:"東魚"、"西燕"、"南倉"、"北馬";苗族傳統的鬥牛盛會(又稱苗族花山節)以及民間傳統的花燈文藝、龍燈、獅燈等,為外地來賓和滇源人民增添無窮樂趣。

特色產業

滇源街道辦事處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省內,2010年源街道辦事處種植主產業銷售總收入421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23%。擁有企業8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3個。源街道辦事處目前正在發展雪蓮果、生菜、百荷花特色種植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經濟林果,苗木產業。

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現已投資547萬元。 為積極探索我鎮新農村建設經驗,我們堅持抓點帶面,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以不平衡發展帶動全面發展。

龍潭營村已投入資金182萬元。實施街道硬化、環境潔化、居民美化、村莊綠化等一系列工程。道路硬化已投資168萬元,綠化美化7萬元,文化活動室、禮堂修繕3萬元,文化園地4萬元,文化場所正在建設中。

甸尾村委會已投入資金158萬元,建為民服務中心投資47萬元,學校修善25萬元,村容村貌整治資金10萬元,煙水配套工程資金39萬元,衛生建設投入7萬元,文化活動中心投入30萬元。

白邑村委會已投入資金135萬元。新建文化活動中心投入45萬元,路燈1萬元,道路硬化投入65萬元,牆體美化投入6萬元,牌坊建設投入6萬元,綠化帶建設12萬元。

團結村委會已投入資金72萬元,對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修繕3萬元,對村內老化水管進行改造40萬元,人畜飲水工程20萬元,辦公樓修建投入8萬元,路燈20盞投入1萬元,文化場所建設正在進行中,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邁出新的一步。

自然資源

滇源街道辦事處有耕地總面積44811畝(其中:水田14272 畝,旱地30539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91825畝,其中,經濟林果663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8畝,主要種植梨、蘋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737畝,其中,養殖面積1234畝;荒山荒地10581畝;其他面積98086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