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杭子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滇南杭子梢 | |
---|---|
![]() | |
圖片來源 |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500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滇南杭子梢 漢語拼音:Diān Nán Hánɡ Zǐ Shāo |
滇南杭子梢,中藥名。為豆科植物滇南杭子梢CampylotropisharmsiiSchindl的根。具有化瘀療傷,溫化寒濕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寒濕痢。[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滇南杭子梢
拼音名:Diān Nán Hánɡ Zǐ Shāo
別名:干枝柳、三葉豆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豆科植物滇南杭子梢的根。秋季採收。
原形態
灌木,高達2米。嫩枝有稜角,被細柔毛。三出複葉互生,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3厘米,寬8~15毫米,先端圓有細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有短柔毛;葉柄被細柔毛;托葉鑽形。總狀花序腋生,或圓錐花序頂生;苞片披針形,有柔毛;花梗纖細,絲狀;萼齒4,三角形,外被柔毛;花冠蝶形,紫色。莢果斜矩形,有柔毛。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清熱利濕。
複方
- ①治跌打損傷:干枝柳適量。加甜酒搗絨,敷患處。
- ②治刀傷:干枝柳適量。搗絨,敷傷口。
- ③治痢疾:干枝柳五錢。煨水服。[2]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