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溪柄鎮位於福安市東南部,轄區面積128.4平方公里,下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3.5萬人,其中畲族人口3745人,占總人口的10.7%。該鎮交通便利距福寧高速公路互通口僅3公里,104國道和省道下浦線交叉過境,水路有500噸級的下邑碼頭和山碼頭與賽岐港連接,電力有多條的線路和裝機容量1.0萬KW的茜洋溪電站,電訊信號覆蓋全鎮。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3.96億元,工農業產值2.94億元,財政收入651.22萬元。[1]
溪柄是閩東農業大鎮,是寧德市農科所和省水稻新品種中試基地,農業開發、新品種新技術的示範推廣有力推動了農業發展。近幾年,隨着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該鎮大力發展良種種羊、種豬和水鴨等家禽養殖,已成為福安六大畜牧業基地之一。溪柄是閩東革命中心,葉飛、陶鑄、曾志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領導過武裝鬥爭,柏柱洋被譽為「閩東延安」,集紅色文化、鄉賢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休閒文化於一體,柏柱洋紅色旅遊景區被福建省列為全省15個紅色重點旅遊景區之一,有保存完好的閩東特委、蘇維埃政府、婦女工作團、共青團等主要領導機關舊址,這裡還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福安三賢之一的南宋忠義之士——鄭虎臣祠堂(祠內有文天祥、范光宗、張蔚然等名人的題詞),有毛主席親筆題按語的《福安縣中農社與貧農社教訓》一文中的南山村貧農社和中農社舊址,有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獅峰寺,有「興雲寺」、「福泉寺」、「橋頭寺」、「報恩寺」等多個名寺,有十里生態綠竹走廊、茜洋溪天然浴場、千畝葡萄觀光園。
獅峰寺又稱獅峰廣化禪寺。位於福安市柏柱洋獅峰山麓:距縣城30公里。寺始建於唐景福元年(892年),原在山頂,明永樂年間(1403-1424)移建於此。據載。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題寺匾「獅峰廣化禪林」,並贈詩,詩中有「影動方池魚驚客,聲來半嶺竹引風」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