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湟中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湟中區隸屬青海省西寧市,位於青海省東部,區境西面與西寧市湟源縣接壤,南、北、東面分別與城中區、城北區、城西區和城東區相鄰,地理坐標為北緯36°13′32″~37°03′19″東經101°09′32″~101°54′50″,總面積2444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湟中區轄1個街道、10個鎮、5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甘河工業園。湟中區是青海人口大區。有回、藏、土、蒙等13個少數民族。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湟中區常住人口為395043人。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湟中獲組織創新獎。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20年,湟中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8億元、增長0.1%。[1]

建制沿革

秦漢以前,湟中屬"羌戎之地"。

西漢武帝時,漢軍進據湟水流域,在今西寧設西平亭,湟中從此列入中央政權版圖。此後,漢在今湟源縣設臨羌縣,歸金城君轄,湟中屬臨羌縣。東漢末年,在青海省東北部設置西平郡,改西平亭為西都縣以為郡治,今湟中大部分地區歸屬西都縣轄。

魏晉時期,臨羌縣移治今湟中多巴鎮,此後很長時期湟中地區為西都、臨羌兩縣轄地。

東晉和南北朝時期,湟中和青海東北部地區一樣,先後在前涼、後涼、南涼、西秦和北涼等地方割據政權的統治下。

隋時,湟中屬今樂都縣地的湟水縣轄。

唐代在今西寧設置鄯城縣,湟中歸鄯城縣轄。唐朝末年,湟水流域被吐蕃占領。

宋初,湟水流域屬吐蕃角廝羅政權管轄,後湟中為宋西寧州地,在今魯沙爾鎮徐家寨村一帶設置倚郭縣。不久,西寧州先後被金、夏占領,湟中地區歸金和西夏西寧州轄。南宋末西寧州歸元,湟中地屬元朝。

明時,湟中地屬西寧衛,明以後,漢族、回族大量移居境內,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漢、回、藏等多民族共居的地區。

清時地屬西寧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西寧縣縣城遷至魯沙爾,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始稱湟中縣。

新中國建立後,湟中為省直屬縣。

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屬西寧市。

1961年8月,復為省直屬縣。

1978年,劃歸海東地區。

1979年,劃屬海東地區。

2000年1月,屬西寧管轄。

2019年11月,《國務院關於同意青海省調整西寧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9〕106號),批准撤銷湟中縣,設立西寧市湟中區。

2020年6月23日,西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湟中縣撤縣設區有關事項的決定》。7月16日,湟中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關於湟中縣撤縣設區有關事項的決定》。7月22日,湟中舉行撤縣設區大會,湟中縣自此更名為湟中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湟中區轄2鎮(魯沙爾鎮、多巴鎮)、24鄉(丹麻鄉、田家寨鄉、什張家鄉、群加藏族鄉、土門關鄉、昇平鄉、總寨鄉、上新莊鄉、馬場藏族鄉、西堡鄉、大源鄉、甘河灘鄉、坡家鄉、漢東回族鄉、大才回族鄉、維新鄉、共和鄉、盤道鄉、攔隆口鄉、拉沙鄉、上五莊回族鄉、四營鄉、李家山鄉、海子溝鄉), 共418個行政村、2450個合作社。

截至2018年,湟中區轄1個街道、10個鎮、5個鄉:康川街道、魯沙爾鎮西堡鎮上新莊鎮田家寨鎮甘河灘鎮共和鎮多巴鎮攔隆口鎮上五莊鎮李家山鎮、群加鄉、土門關鄉、漢東鄉、大才鄉、 海子溝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甘河工業園。[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湟中區位於青海省東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6°13′32″~37°03′19″東經101°09′32″~101°54′50″, 總面積244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湟中區為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屬青藏高原涼溫半乾旱地區,境內三面環山,祁連山余脈娘娘山雄踞西北,拉脊山脈綿亘西南。境內溝谷錯縱、山川相間,地形地貌比較複雜,地勢南、西、北高而東南略低,海拔2225-4488米。

氣候

湟中區屬高原大陸性氣候, 年平均氣溫5.1℃,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年蒸發量900-1000毫米,平均無霜期170天,日照時數2453小時。

水文

湟水由西向東橫貫區境中部,大南川、西納川、雲谷川等十四條河流呈扇形從南、西、北三面山區匯集湟水。[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2011年,湟中區水資源總量7.334億立方米,實際可利用水資源4.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93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36.3%。

2011年,湟中區工程蓄水能力4680萬立方米,調蓄能力不到可利用水資源的20%。全縣年總用水量1.63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2328.8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用水2189.6萬立方米,農業用水10691萬立方米(包括生態用水和林業用水),農村人畜飲水1080.73萬立方米。

2011年,湟中區現有各類水利工程600餘項,建築39640座,其中9個萬畝灌區有干、支渠174條、1203公里,斗、毛渠406條772.9公里。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湟中區土地總面積403.2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4.88萬畝,園地449.3畝,林業用地42.22萬畝,牧草地144.8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9.57萬畝(農村居民點13.93萬畝),交通用地2.12萬畝,水域面積4.64萬畝,未利用土地74.77萬畝。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湟中區林區內分布有雲杉、樺樹、落葉松、青楊、沙棘、檸條、金露梅、銀露梅等140多種植物資源(其中有黨參、大黃、冬蟲夏草、柴胡、紅景天等20多種藥用植物)和白唇鹿、馬鹿、馬麝、猞猁、赤狐、蘭馬雞、雪雞、荒漠貓等20多種野生動物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湟中區境內主要有丹麻彩玉、石灰岩、白雲岩、硅石、礦泉水、砂石、粘土、地熱、花崗岩、三岔(金、銅、鎳)等10多種礦產資源。探明石灰石儲量1.22億噸,其中門旦峽礦區9888.32萬噸,上峽門礦區2281.73萬噸;白雲岩儲量1982.3萬噸,其中,門旦峽礦區儲量1482.3萬噸,小石門礦區儲量500萬噸;硅石儲量841.22萬噸;昇平鎂質粘土礦2893.75萬噸;甘河灘礦區紅粘土岩儲量837.37萬噸。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湟中區總人口437835人,占西寧市總人口19.82%。城鎮人口73792人,鄉村人口364043人,城鎮化率16.85%。湟中區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

湟中縣2017年轄10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380個行政村、16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48.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01萬人,占總人口的76.8%;城鎮人口11.17萬人,占23.2%;男性人口24.8萬人,占51.5%;人口密度197人/平方公里。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的基本情況公布如下:

全區常住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為39504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37835人相比,減少42792人,下降9.77%,年均下降1.02%。

戶別人口

全區共有家庭戶115403戶,集體戶4835戶,家庭戶常住人口為375408人,集體戶常住人口為1963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減少 0.61人。

民族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80214人,占70.93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4829人,占29.0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0903人,下降12.74 %;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889人,下降1.62%。

全區常住人口性別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05999人,占52.15 %;女性人口為189044人,占47.85 %。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8.97,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下降0.22 。

全區常住人口年齡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8208人,占19.8%;15-59歲人口為262240人,占66.38%;60歲及以上人口為54595人,占13.8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0721人,占10.3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33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67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個百分點。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湟中區常住人口為395043人。

交通運輸

湟中區境內,青藏鐵路、109國道、西湟一級公路、西久公路穿境而過,西塔高速公路直達縣城,22條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全區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截至2008年,湟中區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1803公里,其中,縣道508公里、鄉道584公里、村道702公里,建成農村公路橋樑213座。

經濟

綜述

2011年,湟中區地區生產總值124.45億元,比2010年增長(增長基礎均為2010年,下同)18.7%,超計劃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5億元、增長6.9%, 第二產業增加值99.69億元、增長22.6%,第三產業增加值13.11億元、增長5.4%;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300萬元、增長24%,超計劃7個百分點。

2017年,湟中區地區生產總值153.9億元、增長6.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2億元、增長19.8%;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億元、同口徑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7億元、增長10.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7685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24元、增長9.1%。

2019年,湟中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縣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突破3億元大關,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達到11756元;

2020年,湟中區地區生產總值168.8億元、增長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億元、下降19.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億元、增長2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達到12655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湟中區全年完成農業項目投資4.7億元,比2010年增長15.9%。在攔隆口、共和等鄉鎮新建蔬菜溫棚3000棟,建成蔬菜生產基地6個;新建妙樂、榮盛等養殖基地15個,改造提升聖亞、春源、文元等養殖基地17個,完成畜棚建設75000平方米;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各類渠道307公里,改善灌溉面積1.7萬畝,人飲工程解決了25個村、2.97萬人、2.24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

2011年,湟中區優勢特色農作物種植比例達到76%,糧食總產量達到13.47萬噸,油料產量分別達到4.3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種植面積12.55萬畝,總產量達到28.14萬噸,肉、蛋、奶、毛產量分別達到2.58萬噸、2440噸、6.59萬噸、487噸。新培育龍頭企業7家、專業合作社50家,建成蔬菜保鮮庫3座、蔬菜配送中心2處,城市直銷點6個。實現農業總產值22億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94元,增長23.3%,淨增1113元。

第二產業

2011年,湟中區屬工業完成投資7.2億元,比2010年增長17.3%;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行業重點工業產品生產、銷售進一步擴大,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266.26億元,增長38.8%,工業對生產總值貢獻率達到74.4%,其中,區屬工業產值22.84億元,增長15.1%。

2011年,湟中區實施各類項目131項,完成區屬固定資產投資26.4億元,增長31.2%,拉動經濟增長2.35個百分點,超省下達目標任務16.2個百分點、市分解任務1.2個百分點;落實各類項目專項資金8.51億元,貸款1.05億元,引進及自籌資金16.83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湟中區接待遊客244.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79億元,分別增長11.1%和22.2%。

2011年,湟中區客運量、貨運量分別達到2478萬人(次)和620萬噸,增長40%和29%。

2011年,湟中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4億元,增長16.3%。[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湟中區堅持教育資源均等化配置,"兩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投資2.32億元,實施教育事業項目39項,改造校舍面積17.7萬平方米,是2010年的2倍多。

醫療衛生

2011年,湟中區第一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完成機構改革崗位設置;攔隆口、上五莊衛生院業務用房建成,縣醫院醫技樓項目主體封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3‰。

基礎設施

2011年,湟中區建成5個鄉鎮文化站,26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628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及農村獎勵性住房建成,720套城鎮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42個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全面完成,扶持貧困戶1.01萬戶。

社會保障

2011年,湟中區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3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轉移農村勞動力15.3萬人次,實現勞務性收入8.06億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9%,新農保參保率達到79%。

2011年,湟中區發放各類民政救助金2.47億元,相繼建成縣級福利中心及魯沙爾、李家山2所敬老院。

脫貧攻堅

湟中全力以赴抓脫貧,全縣剩餘的172戶、503名貧困群眾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縣8980戶2870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一舉摘掉了貧困縣帽子;逐步補齊了224個非貧困村基礎短板,156個貧困村安全飲水、村道硬化、光纖網絡實現了全覆蓋,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

城鄉建設

2020年4月14日,湟中區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歷史文化

非遺文化

2010年,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申報的"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項目類別,序號9。

藝術文化

燈影戲,皮影戲劇種,俗稱"影子"。唱燈影戲叫"唱影子",看燈影叫"看影子",燈影戲唱腔也叫"影子腔"。燈影戲的人物形象,道具(如車、馬、刀、槍、桌椅等)是用加工的黃牛皮革雕制而成。人物臉譜神態各異,服裝花紋細膩,色彩鮮明,對比清晰。它是由演員操縱皮影表演,透過燈光投影於銀幕,讓觀眾看影像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5]

名勝古蹟

湟中區景點主要有:塔爾寺,群加國家級森林公園、上五莊水峽、大源南朔山、上新莊藥水灘、蓮花山旅遊風景區等。

著名人物

湟中區著名人物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最早的共產黨員寇從善,社會知名人士竇仁山、馬興泰,清代舉人楊興霖、李煥章,武術名家趙成章,名藝人甘世霖、血日尼瑪、羅藏丹珠、獸醫名家韓寶仁,農民書法家莫如志。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湟中區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

2019年12月,湟中區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3月,湟中區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

2020年5月,湟中區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

2020年6月,湟中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2020年7月,湟中區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

2020年11月,湟中區入選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2021年,湟中區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1年7月,湟中區入選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2021年9月,湟中區入選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