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山水庫管理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山水庫管理中心位於湖南壩西南端口(雲林縣斗六市及古坑鄉交界處山區),隸屬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為雲林地區水資源調度中心,負責水庫之操作運轉、維護檢查及蓄水管理等工作。

湖山水庫位於斗六丘陵西麓北港溪支流梅林溪上游,集水區面積6.58平方公里,總蓄水量5139萬立方公尺,屬離槽水庫,於清水溪構築桶頭攔河堰(集水面積259.2平方公里)攔蓄清水溪剩餘水量,引入水庫蓄存。計畫主要目標為解決雲林地區地面水源不足及減緩地層下陷,完工後與集集攔河堰聯合運用,可提高雲林地區供水穩定,帶動區域發展。

業務範疇

依據「湖山水庫運用要點及水門操作規定」等機制,將雲林縣北港溪支流梅林溪水源及由南投縣桶頭堰越域引入清水溪水源,除取水分配給雲林地區民生及公共給水,也援助彰化和嘉義地區用水。

湖管中心內部除置有管理中心辦公室外,一樓設有展示廳,二樓設有多媒體室可播放湖山水庫興建工程、周邊生態保育措施及水資源保育與利用等宣導片,並可提供教育之場所。

樓層配置

一樓:會議室、展示廳、備勤室

二樓:檔案室、電腦機房、多媒體室

三樓:辦公室、控制室

大壩工程

包含位於土地公坑溪之湖山主壩、位於中坑溪之湖山副壩及位於南勢坑溪之湖南壩等三座壩,大壩體斷面採用中央心層分區滾壓式土石壩設計,壩頂寬度10 公尺,壩頂標高EL216m,壩頂最大高度75 公尺,壩體上下游坡度分別為1V:3H 及1V:2.5H。上游擋水壩採均質土石壩設計,擋水壩於完成擋水任務後併入主壩內,本工程基礎採用塑性混凝土截水牆其厚度、深度及長度各為1 公尺、30~55 公尺及2298.43 公尺。

馬蹄型自由溢流堰、洩槽

溢洪道工程其功能係用以排洩水庫於暴雨時之洪峰流量,避免洪流漫溢壩頂造成嚴重災害之重要設施。湖山水庫溢洪道設計以能順利通過可能最大洪水流量(PMF)、符合結構穩定及經濟性考量為原則。

取水工

即水庫取水塔,主要功能為庫水之流出口,在湖山水庫為斜依式取水塔與水平面之夾角採30度。斜依式取水塔設上、下兩層取水口,分別位於高程180m與165m處。取水塔最前端處設置攔污柵,可避免大型漂流物流進輸水管路內;取水塔隔牆上游面設置一扇阻水閘門,以分別控制取水塔上、下取水孔之開啟與關閉,可依庫區水質情況調整上層或下層取水。

桶頭堰

湖山水庫為離槽水庫,於清水溪流域建置桶頭攔河堰引水蓄存,主要設施包含攔河堰、固床工、取水口、引水路、沉砂池、操作機房及董庵圳引水管路等項目。

引水路

功能係將桶頭攔河堰取水口所引進清水溪部分水量,經由渠道、管路及隧道等設施,穿過清水溪及北港溪分水嶺後,輸送至湖山水庫調蓄運用。其起自桶頭攔河堰巴歇爾量水槽以下,主要設施包括明渠、倒虹吸工、暗渠、管路及輸水隧道等,總長度為3.842公里。 [1]

溢洪道及取出水工程(機電部份)

  1. 進水口阻水閘門及吊門機阻水閘門及吊門機:為能分別控制進水口上、下層取水孔之開啟與關閉,在進水口隔牆下游面設置一門固定輪閘門。閘門門扉平時懸吊於上層或下層取水口關閉位置,以配合水庫狀況,關閉其中一取水口,由另一取水口取得較乾淨之庫水,以供應自來水用水需求。當水庫需緊急排放庫水時,則可將阻水閘門開啟,以利由兩取水口同時排放庫水。
  2. 進水口擋水閘門及吊門機擋水閘門及吊門機:在輸水路隧道進水口前端設置一閘門,當維護檢修輸水路及下游側設施或設備時阻斷水流。 關閉:閘門門扉平時置放於上方維修固定平台(EL.212.50m),當閘門需關閉擋水時,於平衡水頭下操作閘門下降至關閉位置。 開啟:先關閉下游閘門室輸水路出口,再於水庫水位不平衡水頭狀況下開啟充水閥,使輸水隧道充滿水後,於平衡水頭下開啟擋水閘門至維修固定平台。
  3. 緊急排水道閘門操作閘門:設置於緊急排水道防護閘門下游處,主要功能為為控制水庫之緊急排放水使用。 防護閘門:設置於緊急排水道上,主要功能為當下游之操作閘門維修時阻斷水流使用,或在操作閘門故障時能緊急關閉使用。
  4. 河道放水道閘門噴流閘門:設置於河道放水道環滑閘門下游側,主要功能為提供下遊河道之必要基本放流量,本閘門可控制流量以及能作微小開度之放流。 環滑閘門:設置於河道放水道上,主要功能為維護其下游噴流閘門時,阻斷水流用,或在噴流閘門故障時能緊急關閉之用。
  1. 公共給水放水道蝶閥蝶閥:設置在公共給水放水道,當需要阻斷供應自來水水源,或其下游需檢修或損害時可關閉本閥。

湖山主壩

除儲存桶頭攔河堰導引的清水溪引水外,湖山主壩同時攔截土地公坑集水區流域的逕流。民國82年前水利局選訂的第一案壩軸線在土地公坑河床高程約為145公尺,壩頂高程215公尺,壩頂兩岸寬度約為570公尺。第二案為減少第一案壩軸線位置所在之地質及地形上之弱點,規劃將壩軸向上游移60公尺,因右壩墩面之滲流控制、上游擋水壩於一個枯水期可構築完成及左壩下游壩趾施工的考慮,採用第二案壩軸線。

湖山副壩

湖山副壩位於主壩之西南方,其右壩墩與主壩之左岸僅隔約50公尺,除儲存清水溪之越域引水外,亦可攔截中坑的逕流。

湖山水庫,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及古坑鄉,位於斗六市東南方10公里,由於集水區範圍較小,於清水溪建置桶頭攔河堰越域引水補充水源,聯外道路工程已於2003年施作,大壩工程2008年開始進行,全部工程預計於2014年完工,主要用途為提供雲林縣農業灌溉及養殖漁業用水,以減緩抽取地下水所造成地層下陷及地下水中「砷」汙染的問題,提高用水品質。完工後將與集集攔河堰共同調節水源,於豐水期自集集攔河堰引水,枯水期時則運用湖山水庫之蓄水。

湖南壩

原規劃設於位於湖山水庫南側之南勢坑,壩軸線左、右壩頂高程EL.215公尺,壩址附近河床標高144公尺.河床坡降約1/60~1/30,後因壩軸線右壩墩山脊之寬度於高程EL.215公尺處僅約有25公尺,故將右壩頂往上游移約50公尺。 [2]

湖山水庫是雲林縣第一座水庫,也是全台第一座離槽水庫,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及古坑鄉,蓄水量5218萬公噸,全台水庫中排名第十;於2015年年底全面工程完工,原先需要預約才能參觀,因應雲林民眾的休閒需求,於2018年2月開放參觀,全長約三公里,享受大自然的清幽。 開放時間為每日早上8點到下午5點,而停車處則在管理中心前方。 遊客中心有湖山水庫的相關介紹,也能預約免費導覽,一起到水庫這個環境教育的場域,了解認識水資源、集水區保育的重要性,讓水庫成為兼顧水資源、環境教育、休憩多功能園區,同時也能夠提升觀光的能量。 水庫附近有觀景台,能夠俯瞰斗六市,還能見到遠處湖山似的大佛,而在附近還能前往湖山寺禮佛,同時是休閒與教育的好場所。[3]

雲林的後花園

湖山水庫於2016年4月完工蓄水,也是台灣最年輕的水庫,位於雲林斗六市及古坑鄉交界處山區,湖山水庫主要供水為公共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灌溉及養殖漁業用水,以減緩雲林縣高鐵沿線抽取地下水所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水庫滿水位時與周邊的山中的景色搭配,景物美好令人心曠神怡,是個不錯的觀光景點 [4]

受惠梅雨及山區午後大雨

湖山水庫109年5月20日時水位才183公尺,水庫蓄水率19.21%,受惠於梅雨,5月底蓄水量已達1980萬噸,加上開始從清水溪引水入庫,才短短兩個多月,水位已逼近滿水位,增加3000萬噸,除了山區午後大雨挹注儲水,因湖山水庫屬於離槽式水庫,可源源不斷從清水溪引進水源,更是關鍵。

清水溪水源也源源不斷

湖山水庫集水區僅6.58平方公里,主要水源來自南投清水溪,集水區廣達279平方公里,目前清水溪的出水量超過下游用水水權量及生態基本流量,水庫持續從桶頭進水,蓄水量已逼近滿水位。

湖山水庫主任李炎任表示,一般狀況水庫日供應19至20萬立方公尺民生用水,近日水情較好,供水量提升至23萬噸。昨天下午雲林繼續有午後大雨,氣象局預估,近期山區還有降雨機會,水庫目前接近滿水位,會調節水庫蓄水,若持續降雨,則暫時不從清水溪引水。

正值暑假期間,各地景點因民眾「報復性旅遊」人滿為患,湖山水庫近斗六市區,交通方便,觀光人潮相對少,假日到水庫走走,是休閒的好選擇。

曾文水庫颱風進水20多毫米

另一方面,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今年第一個颱風哈格比並未對曾文水庫集水區帶來大量降雨,統計曾文水庫進水量僅20多毫米,目前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合計蓄水量共約1億8000萬噸、蓄水量約25%,水情尚屬穩定,9月底前供水無虞。

至於供應嘉義地區民生用水的仁義潭、蘭潭水庫,目前總計蓄水量共約3100萬噸、蓄水率達9成。[5]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

場址為雲林縣斗六市原台糖埤仔頭農場,由湖山水庫與集集攔河堰的地表水源聯合運用供給雲林、嘉義及彰化地區民生用水,除了原先使用之地下水源,而且於颱風、暴雨期間處理更多湖山水庫清澈水源以減少前處理設備取用集集攔河堰高濁度原水及淨水設備處理負荷,更提昇雲林縣、南彰化與北嘉義地區之自來水水質水量,屆時雲林縣及南彰化大部分地下水將停抽轉為備援,提昇「彰雲地區地層下陷防治計畫」之推動成果。「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除了具有完善的淨水設備之外,同時也將整體園區景觀設計為「生態綠廊」的意象,整合周邊生態特色,提供鄉野自然與人文塑造兼具的空間;因此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豐富的環境內涵足可設立為自來水中部地區環境教育場域。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1年6月12日核備機關「湖山水庫下游自來水工程-前處理設備及湖山淨水場環境影響說明書」辦理環境教育場所認證並且奉環保署105年3月9日環署綜字第1050013961號函同意變更備查,內容為:「將於營運後6個月內管理大樓取得綠建築銀級標章;本計畫將於湖山水庫下游自來水工程計畫項下所有工程完成並營運後3年提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後續配合主管機關審查作業至完成認證為止」。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依「湖山水庫下游自來水工程計畫」各項作業完工期程及「環境教育法」進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規劃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成為在地性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展示自來水處理設備、流程及推廣水資源保育,樹立重大工程開發與保育並重之良好範例,達到生態保育及水資源永續經營之目標。 [6]

開放時間

08:00~17:00

乘車資訊

  1. 國三南下北上:斗六交流道-湖山水庫

國道3號高速公路→斗六系統交流道→石榴路→水庫路(左轉)→梅堤路→梅南橋→梅南路→湖山水庫管理中心

  1. 國一南下北上:斗南交流道-湖山水庫

國道1號高速公路→斗南系統交流道→大業路(斗六方向)→延平一段→雲林路三段→大學路三段→大學路二段→榮譽路→埤頭路→雲217→梅南路→湖山水庫管理中心 [7]

視頻

斗六後花園-湖山水庫紀錄片

雲林湖山水庫完工3年 首次達水庫滿水位 20190626 公視中晝新聞

湖山水庫滿水位 溢流景象超壯觀! | 華視新聞 20190626

壯觀!雲林湖山水庫首度滿水位自然溢洪

雲林新聞網-斗六湖山水庫蓄水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湖山管理中心
  2. [2] 經濟部水利署
  3. [3]雲林文化旅遊網
  4. [4]玩轉人生旅遊部落格
  5. [5]自由時報
  6. [6]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
  7. [7]雲林文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