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坊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坊鄉,是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轄鄉,位於黎川縣東南面,距縣城20公里,東與福建省光澤縣李坊鄉交界,南接熊村鎮,西靠荷源鄉,北鄰洵口鎮,總面積82.38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358人(2017年)。全鄉共有10個黨支部,全鄉有耕地1.7萬畝,人均耕地1.8畝,有山地10.5萬畝。人均山地10.1畝,森林覆蓋率85%以上。[1]

中文名稱: 湖坊鄉

外文名稱: Hufang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石陂、水湖、湖坊等7個村委會

電話區號: 0794

郵政區碼: 344612

地理位置:黎川縣東南面

面 積: 82.38平方公里

人 口: 6358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F

行政區劃

湖坊鄉轄石陂、水湖、湖坊、營心、大排、梘源、塘坊等7個村委會。 共76個村小組,其中小數民族村小組1個。

地理環境

湖坊鄉總面積82.3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6850畝,其中旱澇保收面積占68%,機耕面積約40%,有山林面積94000畝,主要植被毛竹、杉樹、濕地松以及其他闊葉林,森林覆蓋率55%。境內主要河流兩條,總長20公里,由西向東江入黎灘河。較大水利工程有西坑水庫,鄧家畲電站,紅源電站,總裝機容量150千瓦。工業企業主要有拉絲廠。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風景資源

湖坊歷史悠久,古文化淵源流長。「妙法寺」是湖坊古老禪寺,始建於唐貞觀盛期,一千多年歷史。寺廟坐落湖坊鄉妙法村,寺內古色生輝,是了解佛教文化的勝地,每年前來觀賞者很多。湖坊「紅色」與「古色」的人文景觀,構成了人們觀光的好去處,可以說湖坊鄉極具旅遊開發的好地方。湖坊境內資源豐富。毛竹、木材是湖坊支柱產業,西瓜、草菇也久負盛名,尤其是湖坊草菇在廬山會議時曾進入國宴,故有「草菇之鄉」的美譽。湖坊鄉作為革命老根據地。解放後一直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1986年列為省定特困鄉,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給予我們老區的大力支持,使湖坊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較快發展。建設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2004年,湖坊鄉國民生產總值4200萬元,湖坊鄉財政收入139萬元,人均年純收入1680元。與其他鄉鎮相比差距較大,但與早些年比確實有很大提高,當然湖坊鄉還正處於發展之中,由於基礎比較薄弱,加上所處地理條件較差,交通比較落後,所以發展步伐不快,工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

歷史發展

湖坊是革命老區,1933年5月中央蘇區閩贛省蘇維埃政府在湖坊成立,是紅七軍團的發源地,管轄建寧、黎川、泰寧、光澤、金溪、資溪等21個縣市。邵式平同志任省政府主席,顧作霖同志任省委書記,肖勁光同志任閩贛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這些革命老同志在湖坊工作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閩贛省一帶從事過革命活動,閩贛省舊址仍保存完好,是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有「紅色湖坊」之稱,列為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重大節日,本縣一些機關單位、學校、甚至其他縣市(福建省的也有)的幹部職工、學生都會到這裡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經濟發展

湖坊境內主要礦產有稀土,花崗岩,甲長石,儲量豐富,未曾開採。毛竹、木村是這裡的支柱產業,「無籽西瓜、白蓮、食用菌是這裡的特色產品,尤其「草菇」特產久負盛名,五十年代,曾以其「天然培育,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等特點而聞名全縣,故有「草菇之鄉」的美譽。烤煙生產是近二年中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2006年湖坊鄉種值面積1900畝,是稅費改革後湖坊鄉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主要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種植業有糧食、西瓜、烤煙、白蓮等,養殖以豬、鴨、鵝為主。土特產品有稈菇、茶菇、竹筍等。尤其是西瓜和稈菇聞名全縣,素有「西瓜之鄉」、「稈菇之鄉」的美稱。湖坊鄉養殖業以家禽、生豬為主,也有少量的養牛、養羊、養魚、養蛙太豐富養殖戶絕大多數農民以生產糧食為主,兼經營一種或幾種其他生產門路。過去湖坊鄉由於所處地理條件較差,底子薄弱,人民群眾生活長期處於貧困狀態,所以1986年被省定為特困鄉。在國家和各級組織的正確領導與關懷下,經過干群的不懈努力,不僅解決了溫飽,而且老區的落後面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十幾年中,湖坊鄉經濟和社會事業更是得到長足發展。當今湖坊鄉糧食總產量達到1000萬公斤,生豬出欄1萬餘頭,毛竹年銷售量約20萬根,竹筍10萬餘斤,還有其他多種經營收入和務工收入。2005年鄉財政收入總數是1990年的10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734元,比1990年翻了一番。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高檔商品進入普通農家。2010年,全鄉生產總值累計完成1億元,年均增長20%;財政總收入1018萬元,比2006年增長663%,年均遞增185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6538元,比2006年增長265%、年均遞增915元。——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8000萬元,引進企業8家農業總產值累計完成4000萬元。生態畜牧、優質烤煙、無公害蔬菜、西瓜、毛竹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以紅色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日趨成熟,投入資金130餘萬元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紅軍戲台、紅軍廣場等配套景點即將完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十五」期末增長265%,年均遞增915元。民生工程紮實推進,投入300多萬元修復受損水利工程,維修改造危房172間,新建住房63間。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農村醫保、新農合、新農保順利啟動,城鄉低保範圍進一步擴大。

社會事業

公共服務全面加強。積極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普九」債務化解全面完成,適齡兒童入學率99.5%、中學入學率97%。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認真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工作不斷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加快發展,全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內,自然增長率為7.6‰。平安建設紮實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全面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專項整治深入推進,信訪秩序明顯好轉,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科技、體育、民族宗教、國防教育、「雙擁」、文史、殘疾人救助等事業取得新的成就。

城鎮建設

城鄉統籌卓有成效。投入資金40.5萬元,完成了鄉便民服務中心、人武部建設,完成派出所辦公大樓新建工程及衛生院擴建工程;完善了計生服務站服務設施配套建設;集市路燈、綠化、垃圾箱等城鎮公共設施進行改造,改善了城鎮環境,提升了對外形象。

基礎設施

着日新月異的變化,90年代初,湖坊還是一個相當落後的鄉鎮,交通閉塞,電力缺乏,農民文化素質低,導致貧困落後,如今,湖坊鄉所在地有一條400米長的水泥街道,街道兩側樓房林立,這條街是湖坊集市貿易交流中心,每逢一、四、七為趕集日。縣到鄉公路全部實現了硬質化,湖坊鄉至村的公路全面進行了擴建改造,並於2006年開始鋪設水泥。與洵口鎮的邊際公路已經修通。湖坊的區位優勢開始凸現,這些公路的建成,將拉近了湖坊與福建沿海市、縣的距離,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農網改造,電力供應得到解決,湖坊鄉已架設了高壓輸電線路,並與華東電網聯網,現家家戶戶用電均與縣城同網同價。通迅設施建設也有較快發展,湖坊鄉已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100多戶,移動電話600多戶,通信信息便捷;有線電視普及湖坊鄉,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全面改善了校舍設施,新建起的中學教學大樓和配套設備,建起中心小學一所,村小5所,消滅了危房,適齡兒童入學率99%。培養和造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和新型農民。人們的文化素質明顯提高,醫療衛生事業有較快發,現有中心醫院一所,村醫療所5所,實行農村合作醫療,湖坊鄉有85%人參加了「農醫」保險,農民群眾新醫方便。基礎設施快速推進,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大力實施交通、通信、教育、供電、水利和辦公陣地建設,累計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全鄉交通通達率達100%,硬化村組公路16300米,並且在各村道路上修建了10個候車亭進一步方便了群眾出行。籌集70餘萬元資金正在新建鄉所在地人畜飲用水工程,可解決500餘戶群眾的生活飲用水難題;投入資金330餘萬元修復陂壩17座,水渠、水溝219處21650米;並投資90多萬元新建了梘源、水湖煙水工程等一批重要水利工程設施;基本完成電網改造;通訊網絡基本形成,村村開通了有線電視、互聯網。

教育事業

黎川縣湖坊鄉中心小學位於江西省撫州市,主要負責實施小學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湖坊鄉育發展。學校在致力於建立健全多項管理規章制度,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運作的同時,立足於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通過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對教師管理隊伍情感管理以及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了大家積極工作的內在動力,使全校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以及教學常規的實施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一支重責任、講奉獻、有幹勁、肯鑽研的教師隊伍正在我校形成。在學生教育方面,學校一直能自覺地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育工作。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專長。

視頻

湖坊鄉環境整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