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 |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襄樊市保康縣境內,東以南漳與保康縣界為界,西以馬橋與後坪鎮界為界,北以後高公路為界,南以大水林場與馬良的鎮界為界,總面積為23816公頃。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0年,2003年成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9年,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生、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及其原生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省級
保護類型:森林生態系統
占地面積:23816公頃
始建時間:1990年
歷史沿革
五道峽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0年,2003年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9年,湖北省政府《關於建立湖北五道峽等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批覆》(鄂政函[2009]40號)批准襄樊市建立「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貌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區域,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地帶,保護區境內地質構造複雜,岩石走向與荊山山脈走向一致,以褶皺為主岩層擠壓緊密。山脈多由沉積岩和石灰岩及變質岩構成。區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多狀,望佛山為最高峰,海拔為1946m,最低點在塔子坪河,海拔為450m。
氣候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180天,平均氣溫8.5℃,月平均氣溫,1月最低,為零下1.6℃,極端最低溫-21.5℃,月平均氣溫7月最高,為25.6℃,極端最高溫35℃,大於等於活動積溫3840℃。在降水方面表現為高度集中,夏季高溫高濕,年降雨量920mm,夏季降雨約占全年總量的50%。
水文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水系較發達。有大小河流7條:桂河、王家溝、打馬石溝、千擔溝、鑼鼓寨河、戰口河、霸王河,其中戰口河河流流量最大,達到6立方米/秒。整個河流流程在保護區內達到32公里。
土壤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土壤類型多樣,呈「三性」規律分布。垂直地帶分布明顯,地域差異很強,水平差異性很小,此外,還呈現出中域、微域分布特點。據1978年冬-1979年進行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共有5大土類,7個亞類,14屬、82個土種。
植被
根據《中國植被》中自然植被的分類原則,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植被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及草叢4個植被型組,10個植被型,有馬尾松林、大果青杄林、亮葉水青岡林等46個群系。保護區森林類型多樣,有常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叢、草叢等,其中落葉闊葉林是保護區森林的主體。
區域範圍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東以南漳與保康縣界為界,西以馬橋與後坪鎮界為界,北以後高公路為界,南以大水林場與馬良的鎮界為界。總面積為23816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7650 公頃,緩衝區總面積為4500 公頃,實驗區總面積為11666 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生、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及其原生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植物
截至2013年,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89科869屬2060種。其中蕨類植物27科55屬112種;裸子植物7科20屬32種;被子植物155科794屬1916種,分別占湖北總科數的78.42%、總屬數的59.85%、總種數的34.22%。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國家珍稀瀕危保護野生植物43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4種,國家珍貴樹種19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32種。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光葉珙桐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大果青杄、篦子三尖杉、巴山榧樹、鵝掌楸、厚朴、樟樹、櫸樹、香果樹、崖白菜等19種;國家3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領春木、八角蓮、紫莖、華榛、金錢槭、銀鵲樹、白辛樹、紫斑牡丹等20種。
動物
截至2013年,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野生脊椎動物93科231屬332種。其中獸類24科56屬75種;鳥類42科102屬159種;爬行類9科23屬34種;兩棲類8科16屬24種;魚類10科34屬40種。昆蟲25目257科1644種。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有1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獸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等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藏酋猴、大靈貓、小靈貓等12種。中國瀕危動物15種。其中稀有級1種(甘肅鼴);易危級有豺、黑熊、鬣羚等11種;瀕危級有林麝等3種。中國特有獸類9種,包括藏鼠兔、復齒鼯鼠、岩松鼠、小麂等。
旅遊開發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旅遊景點主要有五道峽,湯池峽溫泉和九路寨等,主要特產有煙熏臘肉 ,特產糍粑和湖北黃魚等。
保護機構
2004年,襄陽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成立保康縣五道峽市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確定為副科級,編制12人。保康縣林業局於2006年2月正式組建了五道峽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地點設在縣林業局,管理局下設大水、後坪、龍坪三個保護管理站,9個保護管理點。並在保護區所涉及的後坪、龍坪等林站及大水、官山林場確立了專兼職管護人員,初步建立了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管理站—管理點的三級管護網絡。
保護價值
湖北五道峽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和瀕危物種極為豐富,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原始次森林,分布有維管束植物1698種,野生動物268種,其中珍稀瀕危動植物121種;是世界野生牡丹的模式產地,有現存最大的極危物種小勾兒茶群落;其自然景觀險、奇、秀、美,人文歷史淵源流長。保護區對於發揮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湖北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參考文獻
- ↑ 五道峽自然保護區昆蟲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分析豆丁網,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