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湄洲麟山宮,即麟山宮,位於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南端下山村,與北端媽祖祖廟遙相呼應[1] 。該宮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總建築面積523平方米,由山門、前殿、左右偏殿、戲台等組成。其正殿建築風格為重檐歇山頂,門殿頂建有如意斗拱疊澀之八卦藻井,做工精緻,古樸典雅,為明清建築藝術珍品。

中文名稱 湄洲麟山宮

地理位置 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南端下山村

占地面積 523平方米

始建時間 明洪武七年(1374年

目錄

供奉神像

湄洲島上其他媽祖宮廟不同,麟山宮同時供奉兩尊媽祖神像。右邊一尊為創宮時媽祖,左邊一尊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動亂」後新塑的[2] 。此因右邊那尊媽祖當時被破壞(後來才修復),當地村民便重塑一尊敬奉,即今左邊那尊。兩尊媽祖職能有別,右邊一尊為鎮殿媽祖,一般不出宮;左邊一尊則專司節日出巡遊燈,可謂各有所司,相得益彰。在正殿媽祖神像兩旁,還供奉着十八羅漢,齊天大聖、張公元帥等神像。左右偏殿分別供奉王明主尊(玉皇大帝女兒)和楊公太師(即楊五郎)。麟山宮還有一座分靈宮廟名麟開宮,位於湄洲島後巷村。該宮原與麟山宮同屬一座宮廟,後來後巷村民眾從中分靈出一個「球爐」,每次均以它代表麟山宮媽祖出巡,踩街游燈等。1985年,後巷村民眾集資興建麟開宮,專門用以供奉從麟開宮分靈出的媽祖神像,日夜接受當地信眾朝拜,保佑一方平安。

宮宇介紹

湄洲麟山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下山村。明洪武七年(1374)始建,清光二年(1822)重修。建築面積523平方米,由山門、正殿、偏殿等組成。附屬文物有清道光年間由福建汀漳龍道攝理台灣府事方傅燧敬書「聖績益彰」木匾等。

文物單位

麟山宮又是我市重要涉台文物單位,至今仍保存着一方敬仰媽祖的清代木匾《聖跡益彰》,落款時間為「道光歲次乙酉十月穀旦」,即清道光五年(1825年),系當時福建汀漳龍攝理台灣府事方傳燧所獻,是研究閩台歷史關係重要實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