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沙湖(楊鳳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沙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游沙湖》中國當代作家楊鳳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沙湖

有人曾有把人生當作一場旅行,目的地是不在乎的,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有多少次,我想象着自己背上行囊,開始一段靈魂獨處的旅程。許多時候,來到一個地方不需要任何理由,冥冥中自有前世註定的緣分,在遙遠的時間裡向你召喚。於是,我到來了這個叫沙湖的地方。

到了沙湖,我們先去買票,然後來到了碼頭坐船,船在湖上行駛,湖水有些渾濁,一片片綠油油的蘆葦叢屹立在湖面上,像一片片茂密的樹林,蘆葦叢里棲息着許多不知名的水鳥,水鳥們有的在水面上捉小魚,有的高高地站立在離水面較近的蘆葦上遠眺,還有的整個身體都藏在蘆葦叢中,就像在和其它水鳥捉迷藏似的,還有一群野鴨子在水裡游泳。我坐在船上,一邊欣賞湖面上的風景,一邊觀看湖中嬉戲的水鳥。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初沙湖见时,天真的很蓝,长空辽阔、一望无际,清风贴着微波荡漾的湖水,从芦苇丛中穿过,温柔的像情人的眼眸,融化了每一个到这里的游者。相逢的刹那,便让你我褪去一身的红尘烟火,忘却繁芜的过往。伫在湖边远眺,似乎某个地方一直萦绕着如纱的薄雾,隐约间又像是看到了什么。如果我是来寻梦的,哪儿会有似曾相似的记忆。现在,我如约而至,却只愿做一片白云,静静的飘过每个在梦里出现过的地方。

沙湖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距石嘴山市區26公里,距首府銀川56公里。國道與包蘭鐵路傍湖而過,京藏高速公路直達沙湖。景區總面積為80.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沙漠面積22.52平方公里。

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沙、水、葦、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是一處融江南秀色與塞外壯景於一體的"塞上明珠",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渾,又有江南水鄉之秀美,被譽為"世間少有"的文化旅遊勝地。

這不比影片裡的那些沙漠,這裡有綠洲,有喧鬧的遊客,有完善的設施,每個遊人可以盡情享受沙漠的熱情。在沙丘上行走,烈陽當照,沒有了起初泛舟湖水時的那份清涼,但依舊令人興奮。柔沙似綢,在手中滑落,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風吹沙動,流沙滑落,會發出金屬的鳴響,這是沙漠帶給遊人的問候。無數行人把腳印留在這裡,不知是誰來過,又或是原來的印記被另一個覆蓋。人生也如此般的重複忙碌,我們總是想留下來過的足印,但最終會像這片沙漠無情的掩埋。獨行在偏僻小路,手摸着頭上遮陽帽,竟有些燙手,便到陰涼地歇息。靜下來,悠閒的看周圍的人群嘻戲玩耍。陽光刺得耀眼,打着慵懶的盹,恣意的享受餘下時光。

老舊的渡船,載着行人悠長的夢,緩緩地駛向遠方。

「山映斜陽天接水,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浩渺的湖水,在煙波里看不到盡頭。初日,明媚嬌艷,清風徐來,水光瀲灩,湖水漫起了一圈圈的螺紋。時而有浪花拍打着船身,發出渾厚而又飽滿的聲音。渡船告別漸漸遠去的彼岸,在湖面留下美麗的痕跡。湖水如海,可以撐起無數的行舟,卻載不動游者的離愁。

沙湖泛舟,滋生着妙不可言的閒情。空氣里氤氳着湖水的氣息,像塵封的佳釀,只消輕嗅便已令人心醉。煙水迷濛,蘆葦蕩漾,時有白鷺嬉戲。水波過處,是無境的遐想,此時我才能停下腳步,讓心靈飛翔。「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筆下的西湖,就像多情的女子,但這裡卻因眾多的游魚和飛鳥,多了幾分獨有的生命靈性。「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很多人願意就這樣隨碧波蕩漾,行到水窮處。連綿千畝的蘆葦盪,是通往夢的入口。

婀娜蔥鬱的蘆葦,染綠了一湖江水,輕拂細柳,柔情的向遊人問候。風吹過時,綿延起伏,像一片片的汪洋,發出陣陣波濤響。無數的飛鳥在蘆葦叢中盤旋,嬉戲打鬧,覓食游水,讓人不由的心生留戀。這裡既是飛鳥與魚的天堂,亦是行人心靈的港灣。「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詩人筆下寫儘自然之美,而此時,我已卸下了人生包袱,乘舟在層層蘆葦中穿行。水波流動,輕舟駛過,分不清是水在動,還是蘆葦在動。「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沙湖水中的蘆葦盪是遊人最美麗的夢。在無數次的光影中,我早已將這畫面深刻在記憶里。如今,彼此間的距離不過一手之遙,「葦叢如綠屏,點在水中央。宛若山水畫,請君入夢來。」這便是沙湖的蘆葦盪,是許多人嚮往的蘆葦盪,也是大話西遊中紫霞仙子泛舟划過的蘆葦盪。天水一色,不染纖塵。這裡不是江南的水鄉,卻是多情人夢裡的天堂。

湖中央有一名曰「百鳥樂園」的小島。是遊客停歇的地方,也是無數飛鳥的歸巢。在木橋上行走,享受涼風吹佛,將周邊的風景盡收眼底。倘若你有閒情,也可買袋魚食灑在湖水上,欣賞滿池的紅鯉。古色的廊橋盡頭,佇着一張露天的網,頂上有許多鳥築的巢,這裡是鳥類繁殖集中的地方。島上的鳥類多以鷺科為主,它們體態優美,風姿迷人。繁殖季節將五顏六色的蛋,布在這片密集的葦叢中。於是每年的孵化期和繁殖期是這裡觀鳥的好時節。聽聞每當此時,最多會有數以百萬計的鳥類,成群從空中飛過。即使稍微的聲響,也能驚起上萬隻飛鳥,遮天蔽日,在空中鳴叫不已。那又會是如何震撼的景象呢。鷺鳥多年來鍾情於這裡,築巢安家,恣意生長。

此情此景,不由讓人想起蘇老的《游沙湖》。此文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居黃州時留下的一篇寫人記游的隨筆小品。原文如下: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從這篇文章我們自然可以見出作者開朗詼諧、活潑風趣的性情。作者貶居僻遠卻自居「異人」,這又是多麼樂觀、自信。這種樂觀、自信,在後文記游的《浣溪沙》詞中表現的更加充分:蘇軾高歌「誰道人間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該文題為「游沙湖」,行文重點不在"游",而在"感",文章先寫到沙湖"相田",接下來得了病,於是求醫,結識了名醫龐安常,病癒後二人同游清泉寺,這無疑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勇氣與信心,這是一種多麼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情懷!

浩瀚的萬畝沙海與隔岸的水域遙相呼應,相輔相成。沙與水,在這裡交匯融合,渾然天成。水圍着沙,沙繞着水,沙水相依,彼此相守着一份長久的靜默與美麗。

時間過得真快,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天色已經晚了,還有很多好玩的東西都沒有時間玩了,我戀戀不捨的來到了碼頭,坐上了返程的船,我看着一簇簇蘆葦飛快地向船後跑去,慢慢的變得模糊了,湖面已經不像我們剛來的時候那麼熱鬧了,鳥兒也許已經回巢休息了,湖面已經變得不再喧鬧了,慢慢地平靜了下來,看着漸漸離我們遠去的沙灘、湖水,沙灘上的遊人寥寥無幾了,湖面上也幾乎看不到幾條遊船了,只有青蛙在盡情的歡唱。

從前我並不知道沙湖的景色原來這麼美麗,只是聽大人說過,一灘水和一堆沙子,但這一灘水和一堆沙子卻別有一番景象,真叫人留戀忘返,我想有機會的話我一定還要再去美麗的沙湖。 [1]

作者簡介

楊鳳君,延長縣高級中學教師,兼國學、閱讀社團指導教師,延長縣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