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度廓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溫度廓線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溫度廓線(temperature profile),是描述大氣中的溫度隨高度分布的曲線。 將大氣劃分為不同氣層有數種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是基於大氣溫度的豎向分布和變化。根據這種分類方法,大氣從最底層到最高層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流層以及最上面的熱層。全球大氣每一分層的厚度和邊界不是完全相同的,在不同的時間和地方會發生變化。

對流層的平均厚度大致為12千米,並且夏季的對流層要厚於冬季的對流層。在低緯度地區的對流層通常比高緯度地區的要厚。赤道上空的對流層約為18千米厚,而兩極附近區域的對流層厚度僅有8-9千米。對流層的溫度通常隨着高度以6.5°C/千米的溫度垂直梯度降低。對流層的空氣更為不穩定,並且伴隨着強對流。大氣中幾乎所有的水汽都位於對流層中;因此,常見的天氣現象諸如雲、霧、雨和雪只發生於這個氣層中,而往往不是其更低的部分。

平流層位於地面以上10千米到50-55千米的範圍內。從對流層頂部到大約30-35千米較低範圍內的溫度基本是恆定的,或者隨着高度略有增加。35千米以上範圍內的溫度隨着高度以5°C/千米的平均速率增大。平流層上面部分的溫度升高是因為臭氧層吸收了紫外線照射。由於幾乎沒有地表面的粉塵或者水汽能夠到達平流層,所以這個氣層的氣流是穩定的。

中流層的區域大約在高度50-80千米的範圍內。中流層的溫度通常隨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中流層頂部處的溫度會低至-95°C或者是更低。中流層中從地面到中流層頂部的氣體成分,除了水汽和臭氧之外幾乎都是相同的,因此位於中流層下面的區域也稱作均質層。

熱層位於中流層頂部以上的區域內,這個區域內的溫度會再次升高。當太陽活動較弱時,熱層的高度能夠達到400千米。處於太陽活動強烈的時期時,熱層能夠達到約500千米的高度。在熱層較低區域內的空氣極其稀薄,因而空氣中的粒子很容易被電離,致使空氣中增加許多自由電子。因此這一層也稱作電離層,可以非常有效地反射無線電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