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溫州市第十九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溫州市第十九中學創建於1995年,是距溫州市政府最近的一所公辦中學。現有教職工125人,教學班30個,在校生近1000人。學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臨繡山公園,南靠溫州市博物館、科技館,西鄰溫州市展覽館、體育中心,北接鹿城文化中心。

目錄

學校概況

溫州市第十九中學創建於1995年,是距 溫州市政府最近的一所公辦中學。學校環境優美,建築古樸典雅。 校園圍繞厚德、睿智、行健、尚美、怡趣等主題,精心設計、巧妙布局,建成了具有 蘇州園林特色的百果園、懿馨園、墨園等,置身其中讓學生們心曠神怡。

辦學優勢和特色

優勢

1、理念優勢

學校以「綠色教育」為辦學理念,以「人人健康、人人快樂、人人喜歡」為辦學宗旨,堅持「健康比成績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明天比今天更重要」的育人思想,倡導在育人過程中遵循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教學規律,既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要關注學生健康身心、良好習慣、高尚品德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1]、終身發展奠基。

學校的辦學理念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在2013年的全國特色學校創建論壇評比活動中,學校撰寫的《溫州市十九中「綠色教育」辦學理念研析》一文獲得一等獎,校長吳長青還應邀參加由教育部主辦的「義務教育[2]學校校長專業標準」內涵解讀暨全國特色學校創建與名校長辦學成功經驗報告會,並在會上作「綠色教育」的經驗介紹,受到了與會領導、同仁高度好評。

2、管理優勢

學校實行精細化管理,體現在目標精細、過程精細、評價精細、反饋精細。以學生管理而言,從入學開始,為新生制定三年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在人生規劃、習慣培養、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進行科學分析,通過行規管理系列、節文化系列、學生活動系列、習慣培養系列等,給予可靠的引導,幫助孩子走上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特色

1、校本課程

學校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形成了學科拓展、人文素養、體育健康、職業技能、科技實踐、生存生活等六類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已開出60多門校本課程,為學生的全面、個性發展提供了平台。其中人生遠足、音樂跑操等校本課程,在全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受師生和家長的歡迎。

人生遠足校本課程。人生遠足是一門集體育活動、社會實踐、環保教育、人生體驗為一體的校本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親近自然篇、軍營體驗篇、都市生存篇、農村生活篇、企業實踐篇和場館參觀篇等六大內容,要求每個學生在三年內必須修完課程中的所有內容,並按照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一定的學分,旨在通過「人生遠足」活動,幫助學生走出學校,走進自然、走進社會。2012學年第一學期,學校成功開出了翻越大羅山的人生遠足活動,全體師生徒步攀爬近20公里。這項活動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巨大反響,省市媒體紛紛予以報道。其中,溫州晚報頭版給與報道,溫州電視台還做了對我進行了專題採訪。

音樂跑操校本課程。學校每天上下午25分大課間時,各進行一次統一跑操活動。在跑步過程中要求同學們和着音樂,步伐整齊,精神抖擻、口號響亮,排成6個縱隊沿操場,每次跑1000米,共2000米。「音樂跑操」創新了課間鍛煉組織形式,提高學生了耐力,鍛煉了意志,凝聚精神。

2、手球特色

在歷任校領導、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共同努力下,手球運動已成為我校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配有專職教練,安排教練參加國家級手球教練培訓;組建男女手球隊,進行專項訓練,並將手球教學滲透到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營造手球運動氛圍。在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中,學校手球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也成為「浙江省手球訓練基地」。

3、「12345」快樂課堂

學校率先實行「小班化」教育,授課班級人數30人。同時,利用推行「小班化」教學改革實驗的契機,努力打造12345「快樂課堂」,將學案導學引入教學中,積極打造「自主、互助、合作」的課堂,真正實現了備課分層化、作業面批化、評價多元化的自主課堂模式,促進了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教育交流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與北京四中(網校)合作辦學;與溫州醫科大學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推進校本課程建設;開展大拜師活動,與溫州中學、溫州市實驗中學、溫州外國語學校的名師結對,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借力發展。另外,積極拓展辦學的國際化視野,與新西蘭帕帕紐誼學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開展教師教學科研合作、學生交流、聯合培養學生等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動,以國際視野開闢了育人新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