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嶺市太平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溫嶺市太平街道浙江省溫嶺市轄街道,位於東南沿海溫嶺市中南部,古稱泉溪。自明成化五年(1469年)12月立縣到1994年2月撤縣設市至今,一直是市(縣)治所在地,是溫嶺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位優勢明顯。 2001年2月撤鎮設街道,轄14個社區、19個行政村,地域面積 34.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9.6 萬人。街道辦事處駐鳴遠路128 號。[1]

中文名稱:太平街道

外文名稱:Taiping Street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嶺市

人 口:139696人(2010年)

街道簡介

幾年來,太平街道黨委、辦事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統籌兼顧、加快發展,注重產業結構的轉化升級,實現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先後獲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首批教育強鎮、省綠色小城鎮、省體育先進社區等稱號。.87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81億元,三產增加值18.5億,農民人均純收入9138元,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五連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實現四連冠,並在 2005 年度全市綜合目標考核中位居第一。

2006年,街道黨委、辦事處以「凝聚十萬人心,再創太平輝煌」為目標,着力打造「實力工程、基礎工程、民心工程、素質工程」等四大工程,力爭「三產發展、綜治維穩、教育事業、計劃生育、新農村建設、基礎黨建」六個走在全市前列,為建設實力太平、小康太平、文明太平、和諧太平而不懈努力。

開放的太平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到太平投資、觀光、旅遊!

歷史沿革

1993年11月16日,溫嶺縣城關鎮更名為太平鎮。1994年2月18日,撤銷溫嶺縣,設立溫嶺市(縣級)。2001年1月21日,溫嶺市撤銷太平鎮設立太平街道。

從城關鎮到太平鎮,再到太平街道,它一直都是溫嶺的行政中心。當年之所以在城關鎮更名時選用「太平」,是因為溫嶺原名太平。明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黃巖縣南部置太平縣,以其境內有太平山而得名。1914年,北洋政府內務部因太平縣與別的省存在重複縣名,所以用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同時太平兩字寓意美好,所以在城關鎮更名時,將其改為太平鎮。

行政區劃

太平街道轄北山村,小河頭村,西郊村,迎輝社區,小南門村,肖泉村,西園社區,西門村,太平社區,下河村,塔下村,尚書坊社區,三星社區,屏下村,南門社區,梅嶺村,賣魚橋社區,錦屏社區,方城社區,繁昌社區,東門村,岙底楊村,岙底胡村,三星橋村,北門村,田洋村,月河社區,山下金村,東輝社區,南泉社區,南屏社區,錦園社區,後應村共14個社區居委會,19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有常住人口15.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71萬人;外來流動人口6.8萬人。

經濟

2014年,太平街道實現財政總收入16.4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38億元;完成限上固定資產投資23.1億元;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0.23億元,增幅達20.9%;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5元,同比增長10.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