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渚口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渚口鄉位於祁門縣城西部,東與小路口鎮和溶口鄉相鄰,南接蘆溪鄉,西依閃里鎮,北枕歷口鎮,西南與江西省浮梁縣接壤,地處東經117°24′~117°32′,北緯29°45′~29°52′,東西長13.7公里,南北寬13公里。全鄉總面積107.32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大北埠(系1999年5月18日由渚口村遷至),為省道慈張線和大青線交匯點,交通十分便利,距縣城28公里。[1]

產業結構

渚口鄉是個糧、林、茶並舉的農業鄉。全鄉耕地面積4600.6畝(其中水田3949.2畝,茶園8758.8畝,中 藥材800畝),林業用地面積144000畝。2005年農業總收入達到290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031元,分別比2004年增長9.5%、13.3%,民營經濟實現總產值2260萬元,實現增加值745萬元,分別增長7.5%、11.2%。農村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剩餘勞動力逐漸向工、商、運輸業轉移,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一產比重下降,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工業的發展是強鄉興鎮及農民增收、財源增長的主要途徑。依託本鄉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和扶持鄉鎮企業和個私企業。2005年全鄉股份制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已發展到300餘家,營業收入達3280萬元。

1999年5月18日,鄉政府駐地從渚口村搬遷到大北埠以來,為大北埠小集鎮的綜合開發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共投入資金近600萬元,先後鋪設了大北街四面水泥路面、興建了兩個中心花壇,完善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舊城改造步伐加快,興建了兩幢商住樓和車站商貿樓,拆舊建新20幢,土地開發近7000平方米。

農業發展

按照縣委縣政府"做大、做強"的要求,搞好黃山藥谷建設。通過兩年的努力,使藥谷形成了以金銀花為主打品種,各種藥材展示種植的新局面。在它的輻射帶動下,渚口村以種植黃山貢菊為主,樵溪村以種植金銀花為主,水村、清溪以種植天麻、太子參、茯岑為主,除黃山藥谷外全鄉共發展中藥材種植近300畝。②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2000年來,全鄉共發展食用菌66戶近80萬棒,種植地點也從以往羅村的基礎上輻射到大北、伊坑、渚口、水村等周邊地區。③做優茶葉文章。大力發展無公害茶園,成立了渚口村茶葉協會,近幾年,全鄉共改造舊茶園1200畝,2004和2005年茶農人均增收180元和379元。④拓寬養殖業。全鄉共發展三元雜交豬500餘頭,黑山羊300餘只,雞鴨12000隻,孔雀8隻,野豬30餘頭。[2]

旅遊資源

主要有:一距大北埠集鎮1公里處的龍船灘,常年水深3米,有一處10餘畝的古樹群,臨水而生,盤根錯節,極為壯觀,兩岸山水相映如畫,適宜開發水上漂流、競技、露天泳池等旅遊項目。二原鄉政府所在地渚口村,三面環水,又名錦城,是我市古文化名村。村內古建築"貞一堂"占地面積2276平方米,為明代戶部尚書倪思輝修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民居"一府六縣"是清代進士倪望重的私宅,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仿古徽州府建制,設一個府廳,六個縣廳,因此得名"一府六縣",其豪華別致、獨具匠心,為全市罕見,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順水而下的清溪村,是明代戲曲家"目連戲"創始人鄭之珍的故鄉,鄭之珍夫婦合葬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資源特產

楓林古木羅漢松

古羅漢松很多,在楓林有株古羅漢松,被《安徽古樹名木》收錄。此樹高18米,胸圍2.8米,枝下高1.8米,"根盤樹老幾經春",已有350多年樹齡了。後人建房時將下面的大枝砍掉了,因而新枝萌發後,密集叢生,整個樹形緊束,樹冠窄而直,枝條繁而密,好似一個巨大的雞毛撣帚。

鄉土風韻祁西土布

祁西土布,門扣在5百至6百根紗左右,門約1尺8寸,長度3丈6尺至4丈足尺。品種有醉紅、窄綠、紫青、十文青、三文青、白地青花、青花白地等,可做衣服、印花被面、包袱、頭巾。因其特別厚實暖和,耐用經磨,用來做冬天的內衣和棉被裡子非常適宜。

以 前,祁西一帶的農家婦女有不少會織土布,從棉花到成布,一般要經過軋花、彈花、搓條、紡紗、搖線、煮漿、解線、經紗、梳紗、織布等工序。所用的機件都是竹 木製成,單人操作,手工完成,講究的是個心靈手巧。如今,在歷溪村的"徽州民俗物品展覽館"中,就有一套當年的織布工具,保存完好,讓人可以想象那時的織 布情景。據說,由於工具簡陋,一個勤快的婦女一天也只能織成一個土布。在紡織過程中還有些講究,大多數是緯線用色線,織成的一點一點的似爬滿螞蟻,叫"螞 蟻布"。也有用等距離的隔色紗織成的,叫做條子布、骰子布。

這種土布獨特的是,在顏色搭配方面,主要是用青、白兩色紗線交織而成,看上去樸實大方,密而有序。其染色方法有煮色、瓮染、印染3種,顏色鮮明,不易褪色。還可通過印花工藝,印染上一些簡潔明快、造型生動的圖案,古拙樸素,鄉土氣息濃郁,給人一種特別的美感。

祁門瓷器盛名遠揚

祁門瓷器花色品種豐富多樣,琳琅滿目,造型優美,畫工精細,既充分反映了祁門瓷土的優異品質,又體現了祁門瓷器生產者的精湛技藝。產品裝飾多種多樣,既有粉 彩、貼花、青花,也有結晶釉、顏色釉和多種藝術釉。產品品種中日用瓷有各類碗、壺、杯、盤、匙、壇等餐具和用具;工藝瓷有各種花瓶、筆筒、掛盤、釉面磚、 壁畫等。1972年問世的"雙龍茶杯"採用竹節造型,自然別致,畫面是根據神話傳說中的雙龍戲珠設計的,粉彩描金,富貴古雅,曾經榮獲安徽省輕工業廳優質 獎,暢銷東南亞、北美等地。薄胎瓷是祁門瓷器的藝術珍品,系採用太和坑瓷土為基本原料,精心製作而成,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為其四絕。一隻口 徑達13.5公分的薄胎碗,僅重75克,最薄處不到0.5毫米,通光處可清晰地看到背面的山水圖畫。

祁門瓷器在國內外頗負盛名,曾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精製過一批青花、十字花和描金的迎客松煙缸、茶具,胎體晶瑩,花樣清新,美觀大方,充分展示了祁門瓷器的風采。祁門瓷器遍銷於國內外各地,深受消費者的喜愛。[3]

紅茶品鑑

紅茶有條形紅茶和紅碎茶。條形紅茶主要有福建武夷山的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條形紅茶適合清飲。紅碎茶就是切碎了的紅茶顆粒,用紅碎茶做成的袋裝紅茶適合於牛奶、檸檬片等調飲。紅茶干茶因為經過完全發酵,茶葉中內含物質完全氧化,色澤烏黑油亮,條形紅茶條索均勻,紅碎茶顆粒細小、均勻。

紅茶的茶湯紅亮,因為紅茶經過完全發酵,茶葉中的物質已完全氧化,變成茶黃素、茶紅素等物質,經過浸泡後這些物質分解到水中,茶湯就變成了透亮的紅色。

紅茶滋味醇厚微甜,濃厚鮮爽。工夫紅茶滋味醇和,葉底完整;紅碎茶茶湯鮮紅明亮,滋味鮮爽濃烈,有刺激性;小種紅茶經特殊加工帶有松煙香。

基礎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教育方面,興建了恩美樓教學樓,購置一整套較為先進的教學儀器,辦學條件大大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方面,住院大樓、綜合大樓、醫務人員宿舍樓一應俱全,醫療設備先進,醫療保健水平居全縣前列。文體方面,有1個文化站,文化娛樂設施7處,廣播站1個,電視轉播台7個,差轉台1個,3處體育場地占地面積達9500平方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