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青花寶相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雍正青花寶相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是清代文物。[1]
青花瓷概述
清雍正青花花鳥紋玉壺吞瓶青花瓷器起源於唐代,發展於元代,成熟於明、清,並成為主流,是中國古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品種之一。青花瓷到明代青花瓷的燒造技術達到了頂峰,至清代開始走向衰弱,只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在工藝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雍正青花瓷工藝水平極高,處於歷代之最。雍正在位13年,所燒制的青花瓷的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因此雍正青花瓷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許多收藏者孜孜以求,其市場價格穩中有升。
清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的高度發展時期,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各種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雲集景德鎮,形成該鎮「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榮局面。體制上承襲明代,繼續在景德鎮設置御窯廠燒制宮廷御用瓷,並實行官搭民燒的辦法。
清代青花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狀況,最能代表景德鎮制瓷工藝水平的仍然是官窯產品,品質精良,主要擔負着朝廷陳設和生活用器及對內外賞賜和交換的需要。而民窯青花風格上則表現出自然、淳樸、流利,富於藝術氣質。
文物信息
名稱:青花寶相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直徑:37厘米
估價:RMB250000一280000 鑑賞 鑑賞評論:口沿小修。扁圓瓶身,前後繪寶相輪花,花新為陰陽八卦紋,邊際環以花瓣形紋;兩側則繪纏枝靈芝;束頸起棱;圓球形口,上飾一周纏枝花紋;綬帶耳上繪折枝花;底承方足。葫蘆瓶造型源自中東的金屬製品,清雍正青花寶相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的形制則直接仿自明初永樂、宣德朝作品。和永樂、宣德時的區別在於:永、宣的上半腹斜直較瘦小,康、雍開始加寬下垂;永、宣時的綬帶且略小,小圈足,橢圓形,而清代康、雍時的綬帶且則大而飄,圈足略大,圓角方形;從工藝上看,永、宣的上下對接,而康、雍的則,前後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