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明時節(初守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明時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清明時節》中國當代作家初守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明時節

清明佳節三月三,三月的故事,三月的情懷,「春麗(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垂(御)柳斜」。清明時節,日暖風清人欣悅。每到清明節,家鄉的鞦韆隨處可見,四根條直的鑽天楊交叉着作支架,叉上放上橫樑,橫樑上垂下兩根大繩。小的時候,感覺着這四根柱子已聳入雲端,兩根長長的大棕繩,仿佛是從雲彩上放了下來,悠來盪去的引得那些紅男綠女們你爭我搶,十分賣力。

鞦韆盪起八九米高,帶着呼呼地風響。上了鞦韆的人,心中雖有點忐忑,卻還是躍躍欲試,剛從鞦韆上下來的人們,滿臉牽強的笑容,滿足中略帶驚魂未定的神情,但總在刺激中找到愉快。

鞦韆下很多看熱鬧的男女,看樣子是精心地收拾過自己,趕着時髦。其實,家鄉的清明節,就是女人的節日,她們在半月前,就定做購置自己認為漂亮應心的衣服,在清明佳節盡情展示自己的身材與風韻。她們是真正的過清明節嗎?不過,她們還是讓清明節着實精彩了許多,熱鬧了許多,似乎清明節不能少了她們,她們讓清明節沾了許多舒心快樂的精氣,她們成了春天裡一道別致明麗的風景。

在古代,鞦韆的寓意是,利用鞦韆來迴蕩起的高度,尋找深山中的介子推,介子推找了幾個世紀沒找到,鞦韆卻以一種娛樂方式延續至今,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鞦韆有的搭在閒置的場院內,有的搭在寬敞的馬路邊,分別叫做過街悠和順街悠。若行人很多,過街悠有時會不安全,可人們還是搭了,還在拚命地悠。鞦韆也好像懂的人們的心思,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抖擻着精神,把快樂的人們帶到半空,又帶到半空,一直悠到深夜都不叫累。

鞦韆的旁邊,常有賣零食和賣風箏的,有蝴蝶的,有老鷹的,有獸形的,各種形狀的風箏,招惹的很多孩子像一樣圍着轉,來回地挑着選着,忙的那賣風箏的大嫂笑的合不攏嘴。我小的時候,父親也不慣縱給孩子們做這些東西,偶爾自己學做了,牽着線在草地上跑得滿頭大汗,風箏總是打着漩,飛不高,剛想回頭放線,風箏就一頭跌在地上。記得當時沒有一點失落感,總覺着非常地快樂開心,無拘無束。而今想來,如果那時能夠買上一個漂亮的風箏,放飛到藍天,到白雲身旁,那該多好啊!或許今生做了生意的緣故,對在三月的鞦韆旁賣風箏的那位大嫂,倒是有些佩服,佩服她的聰明,很有些做買賣的天賦,或許她已咀嚼透了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吧!

清明時節,是祭奠掃墓的日子。賢孝禮儀本是民間傳統美德,是流傳千年的鄉風鄉俗,人們懷着沉重的心情,對親人濃濃的思念,從淳厚的心靈深處一直延續,延續……

清明佳節,時值三月,春意濃,春未老,風細柳斜斜。柳絮飄舞,如同冬日風中的雪花,悠悠輕颺,輕得像煙霧,像紗曼,俏的直往你的睫毛上粘,往角落裡跑,捲成一個個小小的絮球,毛絨絨的鬆散的如蠶絲,似虛無。我好奇的想抓住它,剛一伸手,它就跳着從指尖飛走了,很輕盈,如心事,散去。溫暖的風在地面上輕輕地飄蕩,我懷着對親人的思念,又一次踏上這塊載着我童少年記憶的土地。

故鄉的人,故鄉的情,成為遊子心中對這塊土地最真誠的依戀。柳絮飄飛的日子,千里遙遠的遊子,都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回家祭祖,悼念死去的先人。遊子們在家鄉的土地上相見,相互寒暄問好,親熱的如同家人,相互詢問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情況,那種醇厚的鄉音,鄉情,鄉土情感油然而生。故土難離啊!離了又何時能歸?此時,眼前那些含苞欲出的麥浪,像一片碧綠的海洋,在春風中搖曳蕩漾,像歡迎久別遊子的歸來,帶着一路的征塵;仿佛看到鄉親們在向我熱情的招手,看到鄉親們親切的笑容和親切的話語。是這方水土養育了我,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時光飛逝,轉瞬之間,我已過不惑之年,可是對這片熱土的眷戀與思念,依然未減,並且越來越強烈,兒子終究要回到母親的懷抱,人畢竟要落葉歸根的!

我走在那條熟悉的田間小路,望着四周的景色,不斷重拾兒時的記憶,想起和小夥伴們一起逮蝴蝶,湖邊摸螃蟹,挖野菜的路上卷一牛角一樣的蘆葦哨,朝着家的方向吹響……當我邁着沉重的腳步,踏進這塊讓我悲傷的墓地,觸景生情,心頭不自然地發顫,想起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家,來到這個孤獨的地方……鼻子發酸,是啊!歲月流走了我們的生命,卻流不去我們童年的記憶與歡樂。

墓地里雖沒有暮秋般的淒涼,總少不了幾分悚懼的壓抑。那些參差錯亂的楊柳,葉子還是清淡的黃綠,茫茫的白絮像捉迷藏一樣,在這些亂七八糟的樹叢里亂竄,那些榆槐樹,嫩葉才從蕾里冒出來,烏蒙蒙的老樹皮,怪物似的挺立在那裡,枝幹無規律地向上伸展,灰里摻雜着黑,像恐怖片中瞬間失去血肉的手臂,絕望地、痛苦地伸起,不知要掙扎着得到什麼?

幾聲鴉雀驚懼地啼叫着,讓本來肅靜的墓地更顯幽靜。遠處的田野中,會看到幾處祭奠親人攢動的人頭,他們的心情大概和我一樣吧!我跪在親人的墳前,腳下是剛剛出土不久的嫩草,我不忍把這些香紙放在它們上面一起燒掉,因為它們會一直陪伴着我的親人,讓他們在那邊不會孤獨。我舉起燃着的三柱香,向天祭拜,心中誠心地祝福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的親人們:你們在那邊幸福安康,最後虔誠地磕了三個頭。

清明時節有朗朗的晴空,也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陰雨天。記憶中,有那麼幾年的清明節,細雨霏霏,陰雨綿綿,仿佛老天有滿腹的憂傷,莫非這小雨就是上天哭泣的眼淚?是在向人間訴說着,深山裡埋藏着一個古老的忠義故事。

上小學的時候,不知道清明節就是寒食節,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可總是盼望着寒食的到來,能吃到純煮熟的雞蛋。後來老師講了關於介子推的故事,和現實總是聯繫不起來,可能是年代久遠,歷史延續緩變的原因吧,懵懂中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那時候,農村的孩子,對於這個世界,心中總是充滿着爛漫與天真和好奇的絢爛,不懂得什麼是憂傷,也不會因為下雨了而影響玩的興致,等到雨水淋濕了頭髮才發現下雨了,快樂本就填滿了兒時的記憶。

每到寒食這天,我們姐弟每人要分到三個雞蛋,母親是不會偏心的。平時嘴饞得我,這時也不會立刻把雞蛋吃掉,我用蠟筆細心地畫上圖案,塗上顏色,然後跑到大街上炫耀,和小夥伴們比,比誰的好看,然後,用雞蛋的尖互相碰撞,看誰的硬,直到把雞蛋皮全部撞碎,才慢慢吃掉。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為人父,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寒食節不再是那讓人可憐的三個雞蛋的誘惑,可寒食節總是伴隨着清明節,降臨在芳菲的三月,陶醉在明媚的春天裡。清明佳節三月三,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清明節就是寒食節,雖不是什麼大節日,卻總讓我懷念她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

[1]

作者簡介

初守亮,男,山東博興縣錦秋街道孟橋,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