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新流暢的山水之歌(胡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新流暢的山水之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清新流暢的山水之歌》中國當代作家胡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新流暢的山水之歌

逐漸從文界詩壇淡出的我,驀然受李彥良的囑託要我給她即將付梓的詩集《山溪淙淙》寫篇**,難免覺得手生。但因為是幾十年的文朋摯友,沒有理由推託。將其**稿捧讀過後,覺得也還是有不少的話不吐不快。儘管我們十多年來見面頗少,但作者展現在詩作中的音容笑貌和文筆風采還是讓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她的人格認知。說詩言志,賞詩談韻,一家之言,大致概括為如下五點。

之一,詩集書名清新。我知道李彥良的這本詩集早在兩年前就編輯成形了,但她對詩集的命名很是慎重和費心。她先擬為《李彥良詩集》,還請陽泉詩詞曲學會會長杜肇事昆先生為其寫了序。後來有朋友建議為《瓦妮詩集》或《瓦缶聲聲》,理由是可與她的自傳體散文集《瓦妮說童年》形成系列,凸顯其詩作質樸素雅、渾厚酣暢的風格,所以在書後有了賈懷元先生「草根賦詩」和「瓦缶有音」的評價。她曾與我斟酌再三,我認為「瓦缶」生澀,容易讓讀者產生歧義,因此表示不贊成。後來她就將書名改為《山溪淙淙》了。我認為《山溪淙淙》比較合乎李彥良詩作的風格。我曾讀過她早在山西師範大學讀書時的一首《山溪入夢》,覺得很美,也很雅。她是這樣寫的:「啟明未落金雞啼,姑嫂結伴去洗衣。披晨暉,踏露水,牽手嬉笑到村西。/挽起袖,跪下膝,先掬一口漱漱嘴。趁着晨風梳梳頭,再捧一捧把臉洗。/低下頭,照鏡子,鏡子裡有飛鳥啼。羊白牛黃莊稼綠,天藍草茂花鮮翠。/朝霞紅,太陽起,霧靄朦朧呈祥瑞。遠處山,近處地,四圍錦繡明鏡里。/牧童讀書牛背上,半山雲中歌聲脆。情不自禁放聲唱,醒後方知在夢裡。」與那些把文字擺弄在朦朧中的作品比,李彥良的詩作看似不很深沉,但格調自然明快,用詞有聲有色,詩意淺顯如畫朗朗上口,乾淨利索,賞心悅目,將學子念鄉的情致通過對夢境的描述,躍然紙上,意境和文字都現實而美好,讓人一讀就明白,掩卷而思,也並不缺乏音韻餘波。「深沉」和「含蓄」,許是詩人最不願意捨棄的高雅,但運用得恰到好處,也是詩作最難把握到位的。李彥良曾玩笑說「我的詩是順口溜」,我倒認為,把詩溜得文雅順口也不簡單。《山溪淙淙》,書名清新,貼近了老百姓讀詩的需求,裡面的作品也回歸了詩歌的自然和社會屬性。

之二,詩意陽光浩然。旋律昂揚向上,陽光浩然是《山溪淙淙》給我的深刻印象。她在開篇之作《仰望華夏詩魂》中寫道:「我莊嚴地把頭昂起,感悟那汨羅江畔的秋風冷雨。我虔誠地雙膝跪地,撫摸那天姥山剛勁挺拔的石脊。/網絡中的文字形形色色,可零丁洋上空的丹心照樣熠熠生輝。/《大風歌》的霸氣,《龜雖壽》的感懷,雖然都系不住帝業的興衰,卻也豪邁了中華詩韻的神威。/杜甫筆端的悽苦,王昌齡邊塞的冷月,范仲淹岳陽樓上的絕唱,總令讀者迴腸盪氣。/李清照詞曲的溫婉,《滕王閣序》字句的瑰麗,也並沒有隨文曲星入雲遠去。/社稷戎衣幾度秋,掩不住《滿江紅》沖天的豪氣。/蘇氏筆力透《赤壁》,《示兒》中陸游的厚望永遠不死。/最是毛公《沁園春》,無限光華照耀人民江山千萬里。/中國,詩的國度,華夏,詩的家園,可愛的祖國啊,我願作一個為您盡情放歌的韻符,把崇高的愛意獻給你。」其詩作的不凡氣勢,穿透了歷史的時空,其中的深刻寓意和昂揚情懷讓讀者情不自禁地為詩感奮。這首開篇之作展示給讀者的不只是中國詩史的源遠流長,通過讚美那些留存在各個歷史階段具有楷模示範作用的詩歌代表作,也讓讀者體悟到了中國歷代詩人的高尚靈魂和非凡氣度。作者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所作歌詞《曾記否,不可忘》中寫道:「推開現實的門窗,回望歷史的滄桑,清風徐來燕舞鶯歌,歲月安詳。曾記否,太行風高,華北告急,殺氣與秋風俱烈,熱血與江河並流,房舍碎成瓦礫,家園變戰場!/推開現實的門窗,回望歷史的滄桑,明月高天,春風化雨,良宵夢長。不可忘,日寇兇殘,百姓遭殃,妻子送郎去從軍,母親送兒上戰場,江山發怒咆哮,碧血映斜陽!」讀起來讓人盪氣迴腸。真想就如作者寫的那樣:「站在百團大戰紀念碑前,吼一曲《在太行山上》——紅日早已把東方照亮!」好的詩歌往往能夠展示給讀者一種難以名狀的氣場。愛國憂民,筆意酣暢,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詩人特別注重的情懷和操守,李彥良亦然。不難看出筆有骨力、句有氣勢是李彥良詩歌的重要特色。

之三,詩情感恩向善。至孝和向善是李彥良存善心施善行的宿命根基,也是她紮根故土,將良善情懷與流暢詩句進行完美組合的原動力。其集子中的詩句看似其貌不揚,但懷親思家,念鄉憂民,向善感恩的平民情懷很是感人至深。一首流暢如白話口語的《焚書祭爹娘》就情真意切地展示了作者對父母的孝敬情懷:「清明上墳做祭奠,雙膝跪在墓碑前。手捧新作送父母,點燃《瓦妮說童年》。/焚書青煙隨風起,絲絲縷縷柳梢纏。溫柔似娘梳我頭,狀如爹手把囡牽。/爹娘雖然不識字,卻供獨女把書念。新書隨火燒成灰,渴盼爹娘能看見。/爹娘心事兒知曉,兒對父母常思念。淚灑墳頭憶恩情,扶杖墓畔望高天。」用自己的作品焚祭爹娘,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李彥良做到了,難能可貴。這種焚書祭爹娘行為,本身就詩意醇醇,再將其入詩入句,詩味自然就更加純正綿長了。李彥良不只對父母孝,她對家鄉的愛也總是洋溢在她詩作里。請看《松溪春晨》:「冶頭村前有松溪,奔騰不息連晉冀。流凌潤澤河兩岸,春意蕩漾碧波起。/人勤吆得春來旱,披星戴月五更里。黃狗隨牛一起跑,坕地半晌雞才啼。」作者將對故鄉山水的讚美和對鄉親們勤勞品質的讚揚巧妙地糅合在了那幅《松溪春晨》圖裡,讓讀者不只聽見了山村五更天的雞啼,也看見了跟着牛快跑的狗兒。李彥良不只對父母有孝心,對家鄉有愛心,還有一副憐憫自然萬物,同情弱者的菩薩心腸。《登冠山六首》中《資福寺遇雨》最為可讀:「夏至邀朋冠山行,恰遇雷公察旱情。燃火金鞭動號令,調集彤雲播甘霖。/待哺雛鳥翼羽嫩,遭風遇雨難飛動。擦乾水跡抱懷裡,同避雷雨佛殿中。/神台佛祖明因果,慈眉善目不言聲。合掌心中默默禱:天下生靈皆太平。/雲飛雨住天放晴,呵護雛雀歸山林。資福寺前放眼望,雲蒸霞蔚景更勝。」這是一首以七古形式寫的敘事詩,四組十六句,一幅雨中救雛圖栩栩如生。善事恰逢善地出,獨特的背景給了作者獨特的感悟。透過此詩,不難看出李彥良是個身體力行的環保者。善念作詩魂,善行入詩行,善意使詩作更溫馨。一心向善,知恩圖報是李彥良做人的準則,她詩作中釋放出來的正能量,很是容易感染讀者。

之四,詩風自信舒放。我和李彥良女士同行,也差不多同齡。隨着古稀近迫,十多年的教書生涯,早已讓我們華年遠逝,年輕時的鋒芒也早被職業的艱辛和世事的曲折磨礪得差不多沒有了。在李彥良的人生旅途上,也確曾有過幾頂大小虛實的「官帽」讓她榮耀過,那「官帽」也確實或多或少讓她的個性受到過一些約束,但她人格本質的自信舒放,還是在詩中得到了真實的流露,她在《贈友說仕》中的後一段寫道:「仕途風景美,欲求何其難。自古為士朋友多,知音不嫌茶飯淡。喊黃狗,牽黑犍,山間放牧也是倌。/或為士,或為倌,酒做友,書為伴,壺中書中乾坤大,開卷掩卷自悠然。鞭舞彩虹飛,歌醉九霄天。日升月落多自在,管它星聚和雲散。」讀來如飲茅台。就詩歌風格來說,李彥良的詩作文風正派,用詞嚴謹,不只委婉成趣,也聚散着自由舒放的詩風。既給人農婦「麻線口袋倒西瓜,叫人痛快」的感覺,也給人武術家眼中「長拳派」的味道。龍騰虎躍的招數,意氣風發的語義,酣暢淋漓的敘述,讓人讀得懂,看得明。不像有些太極高手,自謂綿里藏針,緩移手腳,虛晃架勢,卻讓外行難以捉摸。李彥良的《陶韻六節》簡約直白,但寓意深厚,很有秦漢時期的古典詩風:「陶根朴朴,土石是母。為求新生,粉身碎骨。/陶骨崢崢,煙火是父。燒髓烤脂,神凝形固。/陶情柔柔,綿綿無休。陰陽合好,方圓有度。/陶韻悠悠,無雙獨秀。如詩似畫,蘊今懷古。/陶魂范范,貌雅人慕。亢卑隨運,慎獨自處。/陶品端端,寧碎不屈。卓而不凡,莊嚴操守。」四言詩很不容易寫好,這首蘊涵着古典遺韻之美的詩不只通過對陶品的讚美頌揚了珍視品格操守的人文美德,也充分顯示出了李彥良的古詩文基礎造詣之深。要寫出好詩來,詩人必須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保持一種感覺上的陌生,因為熟悉的地方往往看不到特異的風景。同時詩人必須對身邊司空見慣的人或事富於超然敏銳的感覺。李彥良對見聞的感覺正是這樣。日常生活中的所聞所睹,一點一滴在她的心中都能生出別人生不出的新鮮感,所以詩的題材皆可順手拈來,詩的意境也因時因地各不相同。《我想借……》就很有創意,主題和選材皆有異趣,很是吸引讀者:「我想借玉皇大帝的凌霄殿一用,請玉帝放寬心,我沒有大鬧天宮的本事,只是想拜一拜早已升天的哲人。/我想借東海龍王的珊瑚舫一用,請龍王相信我,我做不了基督山的海盜,只是想訪一訪早已入海的賢聖。/我想借太陽公公的金梭一用,八卦藏玄機,公器我不敢私圖,只想與探險的朋友一道,體驗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我想借月亮婆婆的銀針一用,歲月如逝水,晝夜不舍,只想與巧手媳婦一起,縫製一個放飛宇宙太空的風箏。/我想借小石潭水和桃花源一用,但不賞桃花,也不遠行,只是想種些瓜果菜蔬吃着方便,並不想成為柳宗元和陶淵明。/我想借豐都鬼城的閻王殿一用,看看魑魅魍魎的行徑,因為判官們太累了,我得幫閻王和鍾馗把污吏和貪官捉審一通。/我想借祖墳一方,但不是想長睡不醒,是打算會會故去的親人,與他們聊聊別後的情形。/我想借龍鱗入海,我想借鵬翅翔空,還想借馬良神筆,描摹遇到的情景。/怎麼你什麼都想借?因為我在異想天開的睡夢中。所以無論借什麼,也會完璧歸趙,只不過是想試一試造物主的心。」此作品能夠在「不收費」的誘惑下被由中華散文網、詩潮雜誌社、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組織的「2014年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組委會評為一等獎,說明李彥良的詩作是能夠得詩界高壇的行家高手公認的。但當她在被通知要交不菲的入選費用到人民大會堂領獎後,卻沒有去花錢買譽。參賽作品發表和獲獎的希望失去了,不免讓人覺得遺憾,但其不沽名釣譽的人格卻得到了守護和彰顯。詩風,也即作者的人品風格。毫無疑問,李彥良那自信、嚴謹而不失疏放的詩風還是能夠令讀者肅然起敬的。為人處事,難得自信舒放。不自信的人是舒放不起來的,自信舒放就是率真單純,不作假,不故弄玄虛,更不言不由衷。詩風的舒放,更難得。舒放與嚴謹並不矛盾,舒放是在嚴謹基礎上的無拘無束和自由奔放。詩風的舒放之美,美在作品情感的真本超然和意趣的質樸純正。這一點在一個女作家身上,少見。

[1]

作者簡介

胡彬,山西省作協會員,山西平定人,民盟盟員,大專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