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平樂·風鬟雨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平樂·風鬟雨鬢》

作品名稱: 《清平樂·風鬟雨鬢》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清平樂·風鬟雨鬢》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1]

此詞整體基調淒婉傷感。也有一說這首詞是為憶梁汾而作。上闋追憶往日的幽會歡情,極為濃艷。「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刻畫月下柔情繾綣、軟語溫存的情態。那樣歡情溫馨的畫面,卻偏帶着追憶的傷感,讓人不得不暗暗嘆息。下闋寫今日淒清冷落、孤獨難耐之感,面對黃昏、梨花而傷春傷別。梨花,即離花,花也傷別離,結語之景象增添了雋永之韻味。

歌女作為宋代的一個群體,頗受關注,她們有着文化素養,有着藝術才華,是宋代文人十分欣賞的一個群體。納蘭並不是一個貪戀美色的人,但他卻是一個最需要愛情的男人,他的愛情曾隨着表妹的入宮一度低沉,隨着妻子盧氏的去世差點毀滅,甚至隨着沈宛的離去而消散殆盡。這首詞寫的是納蘭與妻子離別後,追憶將別時的情景,通過寫歌女的孤單寂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傷感和無力。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情人冒着風雨前來約會,因為是背着人偷偷跑出來的,所以常常不能如約而至。

和她一起倚在玉闌幹上賞月,低聲細語傾衷情,還能聞到她身上的香氣。

然而相聚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轉眼之間(軟風即暮春之風)暮春之風吹過窗紗,與她一別相隔天涯。

從此每逢暮春時節便傷春、傷別,黃昏日落,只一人空對梨花悠悠地思念她。

文學賞析

因為有了愛情,生活才有了調味劑。於是,才有了那麼多賞心悅目的詩詞歌賦,因為有了感情,辭賦便變得更有味道。雖然納蘭的愛情路十分坎坷,不過還好,在他的內心,始終保存了有關愛情的一點追求,而納蘭又將這點追求,放入了詩詞中,時刻提醒自己,原來,愛情並未走遠。

這首《清平樂》情辭真切,將相戀之中人們想見又害怕見面的矛盾心情,一一寫出。「風鬟雨鬢」,本是形容婦女在外奔波勞碌,頭髮散亂的模樣,可是後人卻更喜歡用這個詞去形容女子。女子與他相約時,總是不守時間,不能準時來到約會地點。但納蘭在詞中卻並無任何責怪之意,他言辭溫柔地寫道: 「偏是來無准。」雖然女子常常不守約定時間,遲到的次數很多,但這並不妨礙納蘭對她的寵愛。想到與女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納蘭的嘴角便露出微笑。「倦倚玉闌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記得舊時相約,你總是不能如約而至。曾與你倚靠着欄杆在一起閒看月暈,軟語溫存.情意纏綿,那可人的縷縷香氣更是令人銷魂。如今與你遠隔天涯,縱使期許相見,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了。從此以後便獨自淒清冷落、孤獨難耐,面對黃昏、梨花而傷春傷別。

過去的時光多麼美好,但是美好總是稍縱即逝在納蘭的回憶里,這份美好過分短暫。好像柔軟的風,只是輕微吹過臉龐,便已逝去。「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與《清平樂》的上片相比,下片的格調昆得哀傷許多,因為往昔的美好回憶過後,必須要面對現實的悲涼。在想過往日與戀人柔情蜜意之後,今日獨自一人,看着春光大好,真是格外感傷。納蘭一向是傷春之人,那是因為他內心深處一直藏着一份早已遠逝的情感,就如同這春光一樣,雖然眼下再怎麼美好,總有逝去的那一天。「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結局就是這樣,有時候,人們往往知道結局是無法逆轉的,但站在時光的路口,依然想不自量力地去扭轉乾坤。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清詞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