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作品名稱:《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辛棄疾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獨宿博山王氏庵的感受。上片以所見所聞渲染寂寞荒涼的環境和氣氛;下片寫白髮蒼顏、壯志難酬的憤慨心情,最後表現雖處境悲涼但雄心不減的可貴精神。這首詞感情濃烈,語言平淡,對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描寫和形象刻畫都十分成功。

辛棄疾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原文

譯文

飢餓的老鼠繞着床竄來竄去,蝙蝠圍着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夾帶着松濤,猶如洶湧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仿佛在自言自語。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髮。一陣淒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

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辛棄疾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