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清華大學分析化學學科在1926年化學系成立之初就作為重點發展的「專門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調整使清華大學化學系的發展一度中斷,但是分析化學教學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續。1972年在國內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復招收「物理化學與儀器分析」專業的本科生並招收應用化學(分子光譜、儀器分析)碩士生。1985年清華大學恢復組建化學系,原分析化學教研室與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整合成教學、科研、服務三結合的實體。
師資隊伍
本學科的發展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特別是1985年復系以來,鄧勃、鄭用熙、李隆弟等教授在化學計量學、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和膠束增溶及室溫磷光光度分析研究方面,形成了有特色並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學科方向。九十年代後隨着羅國安、童愛軍、丁明玉、張新榮、林金明、李景虹等一批中青年人才的引進,明確了以色譜分析、光譜分析、表面分析、電化學分析、藥物分析作為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本學科現有高級職稱[1]研究人員16名,其中教授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學術方向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科研項目
年間本學科承擔了包括國家「973」、「863」、科技攻關與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以及軍工項目等共173項,總經費 4560 萬元;共發表SCI論文365篇,影響因子IF>10的1篇,IF>5的23篇,IF>3的70篇;其中Anal.Chem.12篇, J. Am. Chem. Soc. 2篇;申請專利[2]近百項,其中授權38項;出版專着28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基於OLED面成像檢測的微流控研究論文 (lab on chip 2005,4,603) 被當年Chemical Technology雜誌評為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物10篇Hot-papers之一;基於納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研究論文(Chem. Mater.2005,17,3537)在美國2006年化學周活動中被評為100篇Hot-papers之一;碳納米管鑲嵌電極應用於生物活性分子檢測的研究論文(Analyst 2002, 127, 653)他引100餘次,被Science Watch 評為全球引用top 1% 論文。
發展模式
本學科在國內率先探索了學科與分析儀器平台融合發展的模式,依託分析中心在大型儀器設備方面的優勢為本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現有儀器設備總價值已超過5000萬元,並與珀金-埃爾默、安捷倫、熱電、日本電子等國際着名儀器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國家能譜中心、北京清華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教育部中醫藥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均設在本學科。此外,本學科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建立了協作實驗室。
應用方向
色譜分析 微流控分析 電分析 光譜及波譜分析 材料與表面分析 藥物分析。
參考文獻
- ↑ 評高級職稱需要什麼條件?哪些機構可以評職稱?,搜狐,2020-11-26
- ↑ 國家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搜狐,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