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CISTP)是2003年由國家科學技術部委託,清華大學批建的校級研究機構。中心定位為「高起點、寬視野、前瞻性、國際化」,圍繞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在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及相關公共政策領域開展理論和應用研究,目標是逐步發展成為在科技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領域有影響的一流研究基地。2018年,中心通過了學校校級科研機構[1]評估,被認定為首批校級智庫機構,並在浙江工業大學全球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名榜中躋身「中國大學頂級智庫」三十強,取得第二十一名的佳績(位列科技類智庫第一名)。

中心簡介

中心現依託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共有專職研究人員10餘名,資深顧問及兼職研究人員40餘人。成立以來參與或承擔了包括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戰略研究,《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研究, 「中國國家創新體系與創新政策研究」(與OECD合作)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工作。在國家創新體系、科技全球化等領域形成一定優勢積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ResearchPolicy,National ScienceReview,《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中國軟科學》等科技政策與公共管理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2](SSCI/SCI收錄)發表論文幾十篇,部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獲得了中央領導及北京市領導的批示,並被相關決策部門採納實施。

學術交流

中心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近三年來,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7次,學術報告、學術沙龍等活動六十多次,參加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領域的國內外學術會議十餘次,與與國內外主要科技政策研究機構均有着密切交流與合作關係,包括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科技政策中心,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技政策研究中心(SPRU),麻省理工學院工業生產率中心,斯坦福大學區域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研究中心,蘭德公司在內的國內外一流科技政策與創新研究機構建立了經常性的交流關係。

中心主任薛瀾教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博士,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國務院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戰略諮詢與綜合評估特邀委員會委員、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科學、技術和創新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任高級研究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絡(SDSN)領導委員會聯合主席等。2003年及2011年先後兩次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課。曾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傑出貢獻獎等。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內外重大研究課題,同時還參加了一系列科技教育重大政策和規劃的起草及評估工作,在國際及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研究方向

科技全球化理論與實證研究

對科研機構、大學、及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國科技活動開展理論與實證研究,分析科技全球化發展的動力、趨勢及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影響。

國家創新系統理論與實證研究

跟蹤與發展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前沿,比較各國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模式,研究各類創新主體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功能定位,以及科技人才培養、標準與知識產權等相關制度、管理、政策問題。

科技政策體系和政策過程研究

就科技政策體系、政策手段和政策過程展開理論、實證與比較研究,分析科技政策過程案例,研究全球化條件下自主創新的政策支持問題。

教育發展戰略與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發展戰略及政策的理論、實證與國際比較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研究型大學建設,中外合作辦學等專題研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