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涼世界憶讀書(劉敬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涼世界憶讀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清涼世界憶讀書》中國當代作家劉敬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涼世界憶讀書

暑假開始了,圖書館又成了我和妞妞讀書學習的打卡之地。置身於琳琅滿目的書海之中,沐浴着清涼的世界,幸福之餘,我不由地想起了我曾經的讀書經歷。

我接觸書籍要早於我識字許多年。我父親50年代初中肄業,雖然沒上高中,但當時在村里也算是個「識文斷字」的人。父親喜歡讀書,所以家裡多多少少還有幾本書的氣息。我大概三四歲的時候,經常發現磚制的窗台上擺放着一本白皮書,封面上端有一行紅色字體,我不認識,但封面中間是一位騎着戰馬端着長槍向前衝鋒的八路軍戰士,於是我便猜想裡面內容應該是講打仗的故事。家裡沒有什麼可玩的,無聊的時候,唯一能打發我時間的,就是這本書,我經常把它從頭翻到尾,從尾翻到頭,雖然斗大的字不認識一個,但封面上衝鋒的八路軍戰士形象卻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腦海里。受之影響,等到我長大了一點,便央求母親給我做了一頂小八路軍軍帽,再打上家裡不知道怎麼得來的黃色綁腿,就和左鄰右舍的同齡的小夥伴們玩起了打鬼子捉特務的遊戲。不認識字,看不懂書,但那時候的我們已經明白哪是好人,哪是壞蛋,而且愛憎分明,這應該是潛移默化的結果。

我79年上一年級。那時候發的書就兩本,一本語文,一本算術。我好奇心很強,老師不講,我就翻着往下看,一股股新書的墨香味就沁入心脾,這更增加了我閱讀的興致。我還記得第一課內容好像是一副毛主席的漢白玉坐像圖畫,下面印着的好像是「毛主席萬歲」這五個字。再往後的字不認識了,我就只揀圖畫看,看圖畫想象故事,現在想想倒也鍛煉了思維能力。自己發的書看完了,我就拿姐姐高年級的課本去看,也只是貪圖看個插圖,別的也不懂。

上了兩年學,認的字多了一些,只要見到書,不管哪一種類別的,我都饒有興致地磕磕巴巴地去讀,當然也念錯了好多字,像把「狐狸」念成「瓜里」,姐姐就嘲笑了很多年。八十年代初期,流行小人書,我們也叫「畫本」,有年齡偏大一點、家裡殷實一些的孩子,就陸續購買,積攢了幾十本甚至上百本,於是就拿到集市上擺攤出租給人看。這些畫本通俗易懂,每一頁上面是圖畫,下面是兩三行文字。不認字的可以看圖畫,故事情節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認字的更好,對故事表達的內容理解更深刻。看一本二分錢,有時候一分錢也能看,倒也不貴,所以每逢集市的時候,我和幾個要好的小夥伴就一起到擺小人書的地方租書看。書非借不能讀也,花錢看書自然格外珍惜,看的也非常認真。再大一點,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我也利用爹娘給的壓歲錢去新華書店買畫本,也學着慢慢積攢,手裡面的畫本也有了幾十本。我是沒膽量去集市出租給別人看的,都是和本村同齡的小夥伴們相互交流着看,或者陰天下雨的時候,獨坐在屋檐下,靜靜地反覆翻閱手裡的這些小人書。我感覺下雨天看書真好,不僅清爽,關鍵是下雨天不能幹農活,心能靜下來,能旁若無物地深入到畫本故事裡,去感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也在不知不覺間拓展着自己的眼界,陶冶着自己的精神情操。

四五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喜歡讀《少年文藝》,感覺裡面的文章很符合同年齡段的心智。不過這課本般大小的雜誌只有郵局經銷,新華書店沒有,而郵局的業務又比較忙,他們根本不會讓人去翻閱所賣的書,要麼你直接掏錢去買,要麼你就站在櫃檯外面眼巴巴地盯着雜誌的封面去看。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想買而自己兜里沒錢。如果同學誰有一本《少年文藝》,那我就十分討好地去借,或者拿出自己頂好的畫本去交換着看。上了初中,我已經不滿足僅僅學習課本了,我開始讀小說了。記得有一次,我去大姨家,看錶姐在看一本《啄木鳥》,厚厚的,裡面都是長篇或者中短篇小說,我便央求着借來看。借書有歸期,我格外珍惜,爭分奪秒地去讀,裡面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一發而不可收拾。再到後來,像《收穫》《人民文學》這樣的大本,像《陳真傳》《書劍恩仇錄》等這樣的武俠小說,像《情深深雨濛濛》《鳥朦朧月朦朧》等這樣的言情小說,像《敵後武工隊》《夜幕下的哈爾濱》等這些戰鬥小說,我是無所不讀,廣泛涉獵。隨着讀的書越來越多,我感覺眼前就是一片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

高中時代,校園裡開始流行朦朧詩,很多情竇初開的同學迷戀汪國真,喜歡看《少年維特之煩惱》等,我卻沒有多大的興趣。我喜歡讀名家的作品。那時候我特地去縣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卡,去借了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曹禺的《雷雨》等,但終因學習緊張而沒有看完。上了大學以後,我又開始了喜歡的讀書生活,不過這時候我是有目的地精讀大家的作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我是買了簡裝本,邊讀邊做批註,而且寫了很多讀後感。曹雪芹的《紅樓夢》,我既做批註,又背精彩段落,而且找話題和室友共同探討裡面人物的悲歡離合、前世今生和冥冥命運之安排。那時候很少看電視,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信息閉塞,但卻讓我有了一段潛心讀書的大好光陰,終生受益。

如今,網絡科技發達了,人們接觸的信息更廣了,視野更開闊了,但心卻更亂了,很多人在光怪陸離的世界裡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拔,能靜下心來認真讀書的能有多少?時下的我也偶爾刷抖音,但看到認真做讀書直播的直播間觀眾寥寥無幾,而做吃貨的直播間觀眾常常多達幾萬人,也不由得噓唏感慨。我也開始思考,當今時代讀書到底還有多大價值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人們不能沉下心來讀書呢?又到底該如何去引領人們去讀書呢?

所幸的是,黨已經深深意識到全民讀書的重要性了,從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舉措來倡導、來鼓勵人們去讀書,讀好書,以此來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真乃長遠睿智之舉。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提高了,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就容易了嗎?

看着圖書館裡奮筆疾書的年輕學子們,看着絡繹不絕、井然有序前來辦理借書還書的讀者們,看着自修室里或撫卷沉思、或摘抄記錄的奮進者們,沐浴着清涼的世界享受着優越的讀書資源,一種幸福感,一種責任感,一種自豪感從心底油然而生。[1]

作者簡介

劉敬森,山東曹縣人,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青年作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