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深坑區是台灣省新北市轄下的市轄區,古稱"簪纓"、"深坑仔"。位於新北市中央,北、西、南等三面與台北市南港區、文山區為界,東與新北市石碇區為鄰。[1]
歷史
因為地形狹長,形似簪纓,故舊名叫做"簪纓";簪纓為官宦之服飾,比喻高官顯宦。但接着清末日據時期產生番亂,獨本地以地形易守而倖免,所以改名"深坑",其來自深坑仔,乃因本區四面環山形似坑底故名之。
本區位於台北盆地南緣地區,清代屬拳山堡,山脈綿延,後因名稱不雅,日據時期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深坑地區和文山堡的其他地區景美、木柵、新店、坪林、石碇一樣,在清代都屬平埔族秀朗社所轄。當漢人來到深坑開墾時,地屬秀朗社地,如欲開墾,必須先得到頭目及番業戶的同意,並給予相當的代價,才能取得墾耕之權。
目前所知,最早來深坑開墾的是許宗琴,其次開墾的中心為萬順寮,此一地名之起源相傳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有泉州人張萬順開闢今萬順里一帶土地而得名。萬順寮隘的設立,使得萬順寮地區墾務得以順利進行,也造成了後來溪南五莊的建莊,在溪北萬順寮地區墾務進行的同時,溪南的拓墾活動也已經展開,其過程更為艱辛,當大批安溪移民進入深坑地區時,他們首先到達萬順寮及大坑地區,向秀朗社番業戶繳出一筆費用,以獲得土地開墾權。而整個地區的開墾需要投入大批資金和人力,不是個人所能勝任,於是產生了開墾組織。
先民早年之所以沿河拓墾,其原因之一是距離河岸近,取水灌溉均甚方便;此外深坑屬山區,交通不便,利用陸路交通倒不如水路來得便利,是以居住河邊取其近便。大約道光年間,深坑、石碇、平溪、坪林等地的農產品,甚至遠從宜蘭來的商旅貨物,都由山上挑擔送到深坑與石碇交界處的楓子林渡口上船送到外地販售。當時的深坑成了染料、茶葉、樟腦的集散地,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日據時期。所以深坑在當時變成了台北大文山區的政治中心。
環境
本區周圍多山,大部份屬雪山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30米至500米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2月),平均氣溫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
近代發展
不過後來隨着水運衰微,深坑也逐漸沒落。但在近代則是因為全區的山林覆蓋完整、水質甘甜,人們好水研磨黃豆,然後製成豆腐,深坑漸漸以自制的深坑豆腐打出名號,加上國道三甲、石碇交流道的開通,來深坑的遊客絡繹不絕,於是市府在2008年將深坑老街列為歷史風貌特定區,將深坑老街重新規劃整建,期望能重現日據時期大正年間的紅磚拱廊建築。
為了有效紓解北深路壅塞交通,進而擴大深坑老街商圈,也興建了以橋樑形式跨越景美溪,從平埔街延伸至文山路的平埔橋,而長程規劃部分,市府也將在本區規劃捷運系統、景美溪左右岸親子生活自行車道從木柵延伸至本區及增闢快速公車往返台北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