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圳海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深圳海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海關)前身為「九龍關」,1887年在香港成立。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九龍關,將其總部機構由香港撤回深圳,並於1950年將「九龍關」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九龍海關」。1997年7月1日,隨着香港回歸祖國,「九龍海關」更名為「深圳海關」。

機構簡介

深圳海關是受海關總署直接領導,負責指定口岸及相關區域範圍內海關工作運行管理、監督監控的正廳級直屬海關,領導隸屬海關。深圳海關管轄範圍為廣東省深圳市、惠州市的各項海關管理工作。目前,我關內設機構21個、隸屬海關單位32個,所屬事業單位10個、總署委託管理事業單位1個;共有在職幹部職工8000餘人。深圳口岸業務量大,海、陸、空、鐵、郵監管門類齊全,各項業務規模均居全國海關前列。

工作職能

深圳海關的職能包括:依法對經深圳口岸和惠州口岸進出境的貨物、運輸車輛、行李郵遞物品進行監管;徵收關稅和其它法定由海關徵收的稅費;查緝走私;開展出入境檢驗檢疫;編制貿易統計並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深圳海關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在新中國經濟社會建設的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深圳海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一以貫之地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全面推進政治建關、改革強關、依法把關、科技興關、從嚴治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新海關努力奮進。

相關資訊

深圳海關助力深圳外貿出口實現27連冠

落實「六穩」施策精準,助力2019年深圳外貿出口27連冠;全鏈條不間斷打擊「洋垃圾」走私,查辦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罪案全國海關第一;深化「放管服」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兩年壓縮一半以上……

據深圳海關統計,2019年,深圳進出口總值2.98萬億元,其中出口1.67萬億元,同比增長2.7%,出口規模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第一位。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2019年深圳海關在總署黨委的領導下,迎難而上,奮勇爭先,提高站位,落實「五關」建設要求,自覺把海關工作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以赴穩外貿、促增長,開創了海關各項工作新局面。

講政治 把國門堅決有力

2019年以來,深圳海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鏈條不間斷打擊「洋垃圾」走私,開展「藍天2019」專項行動,查證固體廢物4.18萬噸;嚴厲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查辦走私罪案59起,居全國海關第一,建成全國海關首家「瀕危物種司法鑑定實驗室」,打擊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更加高效有力。

成功承辦世界海關組織「雷電」暨「大地女神」第五期國際聯合行動總結會,深圳海關打擊走私經驗走上國際舞台。

2019年全年偵辦走私罪案件、走私行為案件、違規案件數量共3.4萬起,三類案件均居全國海關第一,刑事立案案值再創新高。「清風行動」「龍騰行動」查處假冒偽劣貨物和涉嫌侵權貨物均居全國海關第一。

守護國門安全,口岸檢疫防線更加牢固,妥善應對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

推改革 出實招服務大局

2019年兩份重量級國家戰略規劃相繼出台,深圳從經濟特區跨越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為一個因改革而生的城市,「雙區」建設讓深圳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上。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海關,着眼「灣區所向」「深圳所需」,盡「海關所能」主動擔當,堅持改革創新,全力服務「雙區」建設。

去年以來,在深圳前海推出MCC「粵港澳大灣區新物流模式」,在鹽田、惠州推出「惠鹽組合港」,通過「同船運輸」等方式,打通深圳海上物流通道,實現東西部港口「兩翼齊飛」。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口岸,創新適應「一地兩檢」要求和「高鐵速度」的海關監管模式,助力建設香港連通內地的客流「大動脈」。支持前海建設「離港空運服務中心」,支持航空貨物在前海灣保稅港區與香港、深圳、廣州機場等航空樞紐的便捷流通,構築以前海為中心的「全國攬貨、前海集聚、香港直飛」出口模式,支持深圳機場國際客貨運航線擴線。

抓落實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堅持紓困舉措與賦能機制相結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放管服」,實施優化營商環境36項重點工作,出台推動外貿高質量穩定發展32項措施,實施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0項行動計劃,落實「綜保區21條」,全力以赴改善口岸營商環境[2],穩外貿、促增長。持續簡流程、減手續、提速度、降成本,率先試點「兩步申報」,落地「多證合一」「註銷便利化」「證照分離」等改革,優化通關業務處置,「單一窗口」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達100%。

深圳海關創新監管模式打造海上物流通道

一年來,深圳保稅物流進出口逆勢增長18.2%,成為外貿增長新亮點;推動跨境電商全模式運行、全領域推廣,跨境電商全年進出口增長1.8倍;平行進口汽車首次通過滾裝船運輸,進口企業增長50.3%;成功應對歐美技術新規,利好我國相關產品出口。

一系列精準施政「組合拳」,助推深圳外貿結構不斷優化,穩中不斷進步,繼續保持優勢地位。據統計,2019年深圳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分別壓縮56%、75.4%,累計減稅265.4億元。

促科技 建設「智慧海關」

圍繞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展開探索,組織推動科技興關「樣板間」建設,打造智慧海關,促進貿易便利化,為海關業務發展賦能。截至目前,「樣板間」的「5G智能單兵應用」「視頻智能報警」「異常事件指揮」和「海運碼頭先期機檢」等4個應用場景均已建成通過技術評估。

深圳海關關員深入出口企業調研

一年來,深圳海關積極運用探索運用區塊鏈、大數據[3]、5G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海關,「把國門」科技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智慧旅檢功能升級,人臉識別覆蓋全國陸路口岸;智能紅外等9大衛生檢疫裝備上線,場所智能管控實現智能報警實時管控。

此外,深圳海關智能審圖覆蓋全部機檢圖像,快郵件監管疊加信息化手段;對接企業ERP、WMS系統,深化「互聯網+網上稽核查」,智慧審簽助力8類原產地證書「秒簽」,通關時間大幅壓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