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深土鎮地處漳浦縣東南沿海,北與湖西、赤土相接,西以浯江溪為界與舊鎮相鄰,東與赤湖鎮接壤,南臨竹嶼鹽場、六鰲鎮。東南面為將軍灣海域,海岸線總長8.4公里,海域面積4200畝。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7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170畝,山坡地450畝,總人口52880人。深土鎮轄19個行政村。深土鎮系第九、十屆福建省文明鄉鎮。

歷史沿革

民國29年(1940)置金塘鄉,1951年改深土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改鎮。1997年,深土鎮面積67.4平方千米,人口4.7萬。

行政區劃

轄墩柄、大肖、東吳、南境、近院、塘頭、深土、埭頭、大店、塔底、錦東、示埔、車鰲、山邊、山尾、庵下吳、東庵、埭厝、東平19個村。

地理環境

深土鎮地處漳浦縣東南沿海,北與湖西、赤土相接,西以浯江溪為界與舊鎮相鄰,東與赤湖鎮接壤,南臨竹嶼鹽場、六鰲鎮。東南面為將軍灣海域,海岸線總長8.4公里,海域面積4200畝。深土鎮地勢北高南低,最高的東平村在 灶山主峰(海拔580米)之下,南部的深土村一帶為海積平原。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7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170畝,山坡地450畝,總人口52880人。

基礎設施

深土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環境良好,現有工業企業51家,主要產業以食品加工、石板材加工和鋁土礦深加工為主。已形成洋蔥、大蔥、花菜、蘿蔔、包菜種植基地和對蝦、鮑魚、紫菜、螃蟹四大水產養殖基地。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實施浯江片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基本形成了以蔬菜、蘆筍、食用菌、水果、紫菜養殖為主的農業結構,形成萬畝蔬菜,萬畝番薯,萬畝花生油料,萬畝水果,5千畝水產養殖,5千多畝蘆筍等六大生產基地。洋蔥、番薯、花菜、芥菜、包菜等各種農副產品運銷東北及俄、日等國。全鎮擁有一支1500人的營銷隊伍,擁有100輛汽車的運輸隊,在全國各地建立130個蔬菜經銷批發點。

經濟發展

深土鎮是農業大鎮。全鎮有耕地40064畝。深土鎮加強以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總投資達300萬元的國家級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項目,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5500畝,加上維修清理渠道,使受益農田面積達1萬畝。2010年,全鎮圍繞「新型工業強鎮、現代農業富民」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第一抓手,全力推進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商貿服務業發展。全鎮國民生產總產值達10.2億元,同比增19%;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同比增30%;財稅總收入1650萬元,同比增61.7%;農民人均純收入7153元,同比增18%。其中工業經濟方面:全年新投產工業企業5家,其中民營企業4家,外資企業1家,分別完成年任務的200%和100%;淨增規模工業企業2家,全鎮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4億元,同比增87.5%;完成合同外資額300萬美元,實際到資額178萬美元,分別完成年任務的150%和119%;實現出口創匯820萬美元,同比增100%;完成工業稅收850萬元,比增25%。10個工業項目的投資保持良好勢頭,可實現年度投資7100萬元以上,各項工業經濟指標都能夠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初下達的任務。[1]

文物古蹟

土樓珍品錦江樓

錦江樓是三圈內通廊式土樓。內圈平面直徑25米,高三層,內牆厚均為0.5米,一層外牆石構,以上為三合土版築隔為十二間,正北間作為祖堂方石柱接木柱承重;二樓木結構內向通廊,三樓全圈無隔間,主樓四層,可通三層樓頂,樓頂雙坡頂,外牆高於屋頂,作女牆式,樓門匾刻:「錦江樓」以及「乾隆辛亥年端月穀旦建」。中圈平面直徑42米,高一層,隔為24間,組成七單元,門匾刻;「安瀾著慶」及「嘉慶癸亥年端月穀旦置」。外圈平面直徑58米,雙向坡頂,均為平房,隔為37間。樓門前留寬16米的通道,鋪設三層磚埕,埕前設戲台,水池。為福建土樓群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五落官廳」

清乾隆皇帝御前帶刀侍衛林寅登府第「五落官廳」:

清代殿前侍衛西丹人氏林寅登歸休後所建,府第前後五進,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列為漳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官廳東向,以一座府第,六組廂房組成的建築群,寬70米,府第以門廳,二堂,正堂,後堂組成,面闊五間,進深二至三間,梁架木結構,硬山頂,府第前設半月形磚埕,其建造技術也是世界「非遺」中「閩南民居營造技藝」代表之一,獨具特色的建築技藝值得保護和推廣。此外,官廳後200米處的石山上建有「寨仔堡」,堡面北面作弧形,東南面呈多角形,占地1500平方米,牆以亂石和三合土砌築,厚0.6米到2.0米不等,東南角作寨門,利用石洞設置水門和暗道,寨中東南側建三合土二層小樓和二座平屋,寬15米,深5米,隔為三間,樓門前台基下建平屋,現除樓頂木結構被拆除外,其餘保存完好[2]

資源優勢

交通區位優勢

瀋海高速公路漳浦互通口距我鎮9公里,省道漳東線從我鎮鎮區穿過,沿途四個行政村里程5.4公里。

規劃建設中路面寬32米的一級公路濱海大通道,經過我鎮八個行政村,現已進入開工建設階段,而且與我鎮兩條主要交通要道深六疏港公路、山竹公路( 深土鎮山邊村至竹嶼鹽場)平面交匯。深六疏港公路兩側存在較大面積的未利用山坡地,該地塊離古雷石化基地約40公里,離六鰲港12公里,離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只有80分鐘裡程。

土地資源優勢

剔除30170畝深土人民歷來賴以生存的耕地不講,鎮域東南部也就是深六公路延線兩側,地勢平坦,大多以林地、山坡地為主,未開發利用面積大,規劃建設中的濱海大通道與深六公路圍合連片土地約10平方公里。

勞動力資源優勢

我鎮人口5.4萬人,是一個人口大鎮,從事雨傘、針織、服裝加工的家庭作坊約40家,存在有一定數量的熟練技術工人,作為農業大鎮,經商意識較薄,經商人口較少,全 鎮人口以務農、務工居多,勞動力充足。

農副產品資源

擁有30170畝耕地和8.4公里海岸線的 深土鎮,農副產品豐富,有日本大蔥、紅心7號地瓜、丹山洋蔥、紅蘿蔔、白蘿蔔、甘蘭、包菜、芥菜、花菜、紫菜、白對蝦、斑節蝦等。產量較大,產值也較高。

旅遊資源

鎮域北部灶山山脈,海撥500多米,山勢巍峨壯觀,奇岩怪石天然,石棚洞穴,曲徑通幽,山頂常年雲霧繚繞,氣溫涼爽,史載古時抱朴子在此煉丹,故灶山也稱丹山,山上有皮定均將軍陵園、葛洪煉丹處、登仙處、八卦堡、抱朴石室等景點,山下還有錦江樓、西丹古民居、瑞安樓、霞陵城、寨仔堡、埭厝城等,這些資源集休閒、度假、旅遊於一體。

主要榮譽

深土鎮系第九、十屆福建省文明鄉鎮,2008年再次順利通過省文明鄉鎮驗收。2009年8月深土鎮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村鎮。2010年12月被漳州軍分區評為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四項競賽」綜合考評2009年位居全縣第四名,2010年位居全縣第二名。

相關視頻

美麗的深土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