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漲漢語常用字 。有兩種讀音:zhǎng、zhàng,即《康熙字典》「知亮切,音帳。水大貌。」 zhǎng音本義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來,引申為「價格提高」 [8] 。zhàng音義為「體積增大」、多出來,又用作姓。[1]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漲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漲無船。
又溢也。《杜甫詩》春日漲雲岑。
又南海名。《謝承·後漢書》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
又《集韻》展兩切,長上聲。義同。或從長作涱。
又《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義同。《郭璞·江賦》趨漲截洄。
方言集匯 ◎ 粵語:zoeng2 zoeng3 ◎ 贛方言:drong3漲水;drong4漲人
常見詞組
[zhàng] 漲紅、膨漲、漲悶、漲膀。
[zhǎng] 漲潮、漲風、漲價、漲落、暴漲、飛漲、高漲、看漲、上漲、升漲、水漲船高、漲海、清漲、漲痕、漲級、滾漲、禿擼反漲、鼓漲、漲潰、怒漲、飽漲、泛漲、塵漲、澎漲、春漲、黃漲、沙漲、驟漲、濖漲、江漲、水漲船高、山漲、消漲、秋漲、積漲、臉紅筋漲、漲灘、漲潦、溟漲、漲水、潮漲潮落、回漲、瀦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