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潤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潤河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位於潁上縣城西南部約20公里處的淮河左岸,東與半崗鎮接壤,西南以淮河為界,隔河與霍邱縣相望,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8公里,總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534畝,轄30個村民委員會,三個街道居委會,124個自然莊,常住人口65670人(2017年) ,主要是漢族、回族。[1]

建制沿革

全鎮西高東低,南崗北湖,逐漸形成坡形平原。沿崗堤以西的崗沖地和小河灣、孔家灣、第三湖的湖窪地約占全鎮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二,潤河集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鎮黨委、政府機關所在地。潤河集古稱雙廟集,清乾隆年間劃歸南四都所管轄,後因小潤河由集西入淮,改雙廟集為潤河集。解放後一直是區、人民公社、鎮機關所在地,1992年撤區並鄉,組建潤河鎮。

2001年初,結合農村稅費改革,配套進行鄉鎮機構改革組建新的黨政機構,事業單位由原有七站八所,撤銷合併為五站一所,全鎮機關事業單位共分流247人。政府職能得到有效轉變,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更好地適應了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發展。[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潤河鎮現有中學三所,教職工104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小學26所,教職工257人,其中專任教師241人;幼兒園1所,教職工6人,其中專任教師5人。農村稅費改革以後,在財政極為緊張的情況下,鎮黨委、政府支持教育的決心不改,響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危改資金,加大籌資力度,想方設法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已完成危房改造2869平方米,1993平方米正在施工建設,預計2004年內中小學改造工程全部結束。

該鎮在抓教育質量提高的同時,狠抓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鎮裡採取責任制,責任到人,劃片包干,強化政府行為,嚴格監督檢查,用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手段,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加大對貧困學生幫扶力度,實行減、免、緩交學雜費,確保貧困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由於該鎮的艱苦努力,2003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2%,鞏固率98%,大大提高了普及程度。

衛生事業

潤河鎮的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鎮建中心醫院1所,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70平方米,職工36人,院內設有急診、內科、外科、中醫科、兒科、婦產科、骨科、五官科、放射科、化驗室、心電圖、B超室等,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村村建有醫療室,解決了群眾就醫難的問題。

潤河電灌站

該站現有職工21人,行管3人,技工18人,離退休人員4人,站首管理範圍12646.5平方米,站內設黨支部,屬潤河鎮黨委領導、業務工作屬水利局領導.

法律服務所

潤河鎮法律服務所設立於1986年3月,現有辦公用房120平方米,專職從業人員5人。開展的主要業務:1、應聘擔任法律顧問;2、受當事委託、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3、受指派代理非訴訟事務;4、主持調解糾紛;5、解答法律諮詢;6、代寫法律事務文書;7、協辦公證和辦理見證事項;8、國家法律、政策允許承辦的其他法律事務。[3]

經濟概況

2003年,該鎮的國內生產總值12562.4萬元,人均純收入1413.3元,第一產業收入8180.9萬元,占總收入65.1%;第二產業收入1921.7萬元,占總收入15.3%;第三產業收入2459.8萬元,占總收入19.6%。

該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物產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土質為黃粘土、黃白粘土、黃黑粘土、砂粘土,適應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主要作物有小麥、稻穀、玉米、大豆、紅芋,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蔬菜。

1996年全鎮先後投入農田建設資金100多萬元,完成了田鋪、曹莊兩村6000畝高標準農田治理,建U型渠10條,節水閘7座,斗門330個,修建二級站1個,同時認真落實黃淮海開發項目,新增陶壩電力排灌溉站1座,可灌溉農田10000畝,並可排除第三湖兩岸5個鄉鎮的內澇,實現旱澇保收。1995年南潤段退堤工程開工,建新莊台3個,小河灣低洼地得到有效治理。2001年以來,國家治淮工程臨淮崗工程上馬,潤河境內新築壩堤11003米,即將竣工,為提高防汛抗洪能力。2002年全鎮籌資100多萬元,對第三湖窪地進行治理,開挖精養魚塘150畝,治理宜林地9320畝,2003年完成造林任務,共補助林業資金46.6萬元。潤河鎮黨委、政府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立足於兩高一優,發展訂單農業,2003年全鎮簽訂農業訂單500份,2000畝,主要作物有優質水稻香秈10號、億源大豆、蒙陽紅石榴。全鎮水資源豐富,擁有可養水面7000畝,水產量達3395噸,產值2100萬元。

畜牧業發展迅速,立足於畜禽良種改良,以西門塔爾雜交肉牛和波爾山羊雜交為主,養殖效益提高20%。在做好良種改良的同時,每年做好動物防疫,每年兩次接種疫苗,2003年秋,防疫動物15850頭,豬8900頭,牛2150頭,羊4800隻,掛耳標6300個,防疫密度達100%(三不打除外),提高肉產品的質量,為與世貿接軌打好基礎。2003年黃牛存欄6840頭,山羊存欄16600千隻,生豬出欄1.5萬頭,畜牧業收入2760萬元,林業發展快,2003年四旁植樹3萬棵,速生豐產林5000畝,經濟果木林1000畝,增加了農民收入。規範勞務市場,促進勞務經濟發展,鎮成立了勞動就業指導服務站,對外出人員進行崗前技術培訓、法律培訓,提高務工人員素質。2003年全鎮輸出勞力8281人,全年勞務收入2480萬元。

鄉鎮特色

我鎮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剪紙藝術尤為突出。田鋪村的唐玉英擅長剪紙,她用靈巧的雙手剪出的動物栩栩如生,剪出的人物惟妙惟肖。她的剪紙作品深受廣大愛好者的好評,曾多次代表我鎮參加過省、市、縣剪紙大賽,每次都載譽而歸。

潁上縣潤河鎮潁光特優米開展公司與潤河鎮黃洋村聯合開發種植優質水稻秈8號,該品種是綠色食品,產品市場銷路廣。潁光特優米開發公司與黃洋村簽訂了訂單農業2000畝,回收價高於其他水稻0.2元/斤,提高了種植效益。

雙洋村大力改造低產田,調整種植業結構,栽植優質果樹蒙陽紅石榴,同時套種高產億元大豆,畝均600斤,增加了農民收入。[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