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渦北基督教堂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渦北基督教堂又稱福音堂,美國浸禮會宣教士到亳州福音並建教堂,因地處渦河北岸,故名「渦北基督教堂」。

目錄

建築特點

坐北朝南,青磚灰瓦,磚木結構,哥特式教堂。高11米,占地314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外部是歐式建築風格,內部是中式建築風格,整個樓閣呈U型,從教堂上方往下看,整座教堂呈十字架形,尖頂外觀,歐式彩色玻璃窗戶,堂內梁枋、瓜柱、雀替上雕有中國結、古銅錢等。

南山牆上部呈三角形,下部有兩門,內部北側是一講台,西、南、東三面離地約3米處環建木質穿廊,教堂內懸有「永生真神」匾額(1915年立),制有康熙帝所題對聯 「無始無終真主宰,宣仁宣義大權衡」。

主要貢獻

講台下面建有施浸池,與教堂同時所建。該教堂建築對研究亳州地區基督教傳入、日常宗教活動及教徒發展情況等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通過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聖經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築學上則有牆的作用[1],起到部分的支撐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則位於主,副入口上的圓形玻璃窗,稱為玫瑰窗;細長的玻璃窗稱為柳葉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2]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數是用燭火照明,現在也用電燈了,有很多還是做成蠟燭的模樣。主要的採光還是靠窗戶,外面的陽光透過花窗照進來,光的反差會很大,所以昏暗中看這些玻璃窗,線條和色彩就更為鮮明。也許這就是設計者的用心所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