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濤聲已遠(平時)

濤聲已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濤聲已遠》中國當代作家平時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濤聲已遠

大海的濤聲,是一種自然力量的渲泄,或輕輕波涌,或驚濤駭浪。風平浪靜的日子,潮起潮落里,海岸邊也有海水摶擊的喧嘯。有朋自南方發來滾滾浪涌的圖片,且繪聲繪色地講述那些海邊風光,滑落在時光里的暢想就會去海夢裡流連。狂放的大海,自有其迷人的魅力;一曲濤聲依舊,可以讓人回到過去,回到波瀾壯闊的夢想時代。

遠去的歲月已深,耳邊的澎湃,就是遙遠時光的濤聲。我告訴南方朋友,你所在的位置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那只能算一個淺水灣。你應該繼續往前走,朝驚濤拍浪的深處,到有海鷗翱翔的地方去,方能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才能感受到大海的動魄與驚心。

志在遠方,就要走向海深處。無邊無際的海洋是一個透着深藍色的莫測世界,你離她越近,就越能發現關於大海的故事;越能發現到大海蘊藏着無窮無盡的奧妙與神秘。晴朗的日子,泛着涌浪的海水沿着海岸線一直向天邊蔓延,水天相連的盡頭永遠是未知的世界。蔚藍色的天底下,逐帆的海鷗盤旋着隨浪遠去,偶而也有從海深處傳來的汽笛,讓初來海邊的人們,望驚濤生畏,為狂嘯止步不前。海平如鏡的黃昏,殘陽浮在海平面上,金紅盡染,海天一色;輕浪是彩色的柔波,帆船就如畫軸的點染,遠方的島嶼寫意般飄浮着,就如一個人工堆沏在海面上蕩漾。當然,大海也有暴跳如雷的時候,站在狂風大浪的海邊,需要有極大地勇氣人才能面對那種滔天的咆哮,那是鍛煉人意志與膽量的地方。再大的船,再大的膽量的人到了海上,都需要收斂平常任性,用一種敬畏的神情聽從自然的擺布,畢竟人力難抵自然之無窮力量。人生一如大海,全都不能由己由心。飄蓬人生就如海上航船,大風大浪也要迎風掛帆。

遠離大海,心裡少了那種常常會動魄的驚悚。人生的腳步只有踩在堅實的土地上,才叫腳踏實地。用人生的腳步丈量土地,就沒有站在海邊畏手畏腳的思慮,就感覺可以放開手腳、自由自在地行走於江湖。因之,很少有人選擇終生與大海為伴,偶爾看看大海是一種心靈享受,自始至終地停留在大海邊,需要有迎接風狂雨猛的思想準備。大道直而坦,任爾各東西。離開南方那個海邊很久了,雖也有嚮往,但終歸未能成行。只是常常會在夢裡聽濤,終究我們只能做大海的朝拜者,夕陽西下里與濤聲漸行漸遠。

我現時所在的城市,離最近的海岸線用大雁南翔的速度也須旬余。所以聰明的人們就取消了鴻雁傳書老笨的方法,改用信號流溝通。把意識放在網絡中,可以舊地重遊,可以與老朋友相約,可以神往海角天涯。調侃話說,人到不如心到,心到了可以看到平常人們費盡心力都看不遍的地方。海水的寬度是思想的厚度,時空的長度是心底的距離。遠了,那些隨風飄蕩的歲月。濤聲已遠終不寢,隨夢漫遊到天涯。

住所臨江,戶外古樹參天,有極好的視聽氛圍,總是鳥聲先入耳,風聲依窗進。每每在天將明未明時,耳畔就有如濤的聲音從江上傳來,你仔細地聽聽,卻又不真切,或如擺渡者的吶喊,又不同於汽笛之雄渾,那是一種讓人回到往昔里的惆悵。常常自認為那是錯覺,以為是從某個角落裡翻出來關于海的記憶在耳邊播放。當伸出頭去窗外看看,那裡沒有海,只有江水在奔流,只有順江而來的輪機馬達聲。悠遠綿長的日子,帶着江濤低沉的回音,滄桑着如流歲月。

那一扇聽濤的夏窗,終究是沒能關住季節的喧囂。江畔黃鸝鳴深樹,檐外晨風搖枝頭。生命爭相在晨樹中鳴唱,只是不知道他們為何要這麼早起。這裡離江水很近,鳥鳴是聽濤的配音。陽光透過樹葉的影子,搖動在窗玻璃上,細如碎花般的剪影,不斷地摩挲着宿睡未醒的醉眼,何能不誤清夢。只是惺忪睡眼待日上三竿,方為不急不徐的人生。

江濤與海濤,同是澎湃在人心中的一種感受。就如遠夢中的一種迴響,一浪一浪地拍打着歲月的記憶。海濤之猛浪,更勝於江濤之溫順,那種無風不起浪的規律在大海面前就失去了說服力。沒有風的時候,那些涌是從遙遠的國度浪漫過來的情緒,不管不顧,後浪推着前浪走,並不要什麼動機,那是力量之源泉,那是一種進步的動力。大海曾經是所有生命的搖籃,世界正是後浪推前浪運動的結果。湧起的滾浪翻動着古老的海洋,飛揚的水花就代表着歷史的進程。一個浪頭打過來,就翻開一個歲月的記憶。還沒有等它落下去,另一個捲嘯就滾滾而來,仿佛每一個浪濤的背後都隱藏着一個不可告人的歷史秘密

深藍色的海洋,是流動着的存儲器。運動着的海水,承載着改變自然的意願。湧進歲月深處波濤,帶着生命的痕跡,看一眼的人會記住一輩子。當人不能駕馭自然的摶動;當人成為被動的看客;當自然的力量推着生命的小船漫行於波濤之中,世間萬物都是微不足道一個點,人與船之渺小,比較起大海的浩瀚與廣闊,已變得無法可比。站在海邊看浪涌,始覺一切都不是人力可為,不能駕馭,只能聽任大自然的戲虐

碧海無垠,煙波浩渺。舉目四望,海天盡頭是天涯。很早就有的一種願望,去南海深處看看,嘗嘗人在汪洋之中是什麼滋味。那一次乘坐朋友的漁船出海,船向南航行一個多小時,就已經感受到四顧無陸地的心虛。不去試航就不知道海洋之深淺,不遠離海岸線就不知道什麼叫飄搖。而對於漁民們往南海航行三四個小時那是家常便飯,他們去海上就如我們去一趟集貿市場那樣簡單。當海島就只剩下一個模模糊糊的黑影時,同行的人們不幹了,有的人開始眩暈,連站起來的膽量都失去了。不經大風大浪,不經歷險惡環境的人是站不穩航船的弱者。有的人心裡想着假如碰到風浪就回不去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呢!人生是條船,社會如風浪,很容易讓人失去平衡的定力。其實初去海上航行的人,心裡的感受就如一滴水落進了沙漠裡,擔心找不回來。不經過,就不知道海洋之浩瀚遼闊;不經歷驚濤駭浪,就不能感受海之博大與深遠。人在風雨旅途,才能感受到生命之脆弱無依。

不去大海航行,就不知道舵手的重要性。你不去海浪上飄浮,就不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的起因。你不去領略那種海鷗與海浪摶斗的驚詫,就不能體會出世事其實都不易的古訓。聽漁民介紹在大海上航行,有一些小風浪就代表着天氣正常,無須擔心有突如其來的大風大浪。如若發現突然風平浪靜,那就要十分小心了,那是海上醞釀着一場暴風雨前奏。航程上,濤聲是航行者的安心符,濤聲是跳動着的生命脈摶。

摶擊大海者,枕着濤聲入夢,伴着濤聲入眠,即使旅途有風雨飄搖,也是無悔的征程。

人生航程,風雨依舊可揚帆;隨浪起濤聲,只是已遠行。

[1]

作者簡介

平時,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