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消費升級,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消費體制升級是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頂樑柱」、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更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1]

消費升級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公布,為促進消費體制升級繪製「藍圖」。[2]

基本概念

現代經濟學認為,經濟結構決定着產品總供給結構,總需求結構決定着消費結構;同時產品總供給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也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經濟結構和總需求結構。通過消費結構升級擴大內需,再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集中體現着消費需求對生產的決定作用。

三次消費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三次消費升級,推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消費結構的演變帶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第一次消費結構升級

(1)第一次消費結構升級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初。此時,糧食消費下降、輕工產品消費上升。這一轉變對我國輕工、紡織產品的生產產生了強烈的拉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並帶動了第一輪經濟增長。

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

(2)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這一階段的前期,「老三件」(自行車、手錶、收音機)和「新三件」 (冰箱、彩電、洗衣機)分別是溫飽和小康時期的標誌性消費品,作為一種時尚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後期階段的消費特點是:家用電器消費快速增加, 耐用消費品向高檔化方向發展,大屏幕高清晰度彩電、大容量冰箱、空調器微波爐、影碟機、攝像機成為城鎮居民的消費熱點,普及率進一步提高。這一轉變對電子、鋼鐵、機械製造業等行業產生了強大的驅動力,帶動了第二輪經濟增長。

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

(3)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轉型正驅動着相關產業的增長。在這一過程中,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住宅、旅遊等方面的消費,尤其是與IT 產業、汽車產業以及房地產業相聯繫的消費增長最為迅速。

目錄

提質升級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公布,為促進消費提質升級繪製「藍圖」。

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健全高層次、廣覆蓋、強約束的質量標準和消費後評價體系,強化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提高消費者主體意識和維權能力,創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意見強調,完善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製度。構建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加大生活性服務領域有效有序開放力度,逐步放寬放開對外資的限制。[3]

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跨境網購消費日漸強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