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消夏(張中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消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消夏》中國當代作家張中坡的散文。

作品欣賞

消夏

夏天,對於草木來說,是一個自由舒展、盡情發揮、最大限度實現自己潛能的黃金季節;古人稱之為「夏長」。但是,對於我們,恆溫37℃的動物,夏天,特別是暑天,就比較難過了。先秦時代,人們已在抱怨「赫赫炎炎,雲我無所」,說是無處不熱,連個躲藏的地方都沒有。「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熱得讓人產生錯覺,天上出了十個太陽,金石都銷化!所以,消夏對於古人來說是個現實性的問題。

我國古代有「凌人」的官職,職責是「掌冰」,「暑氣盛以冰頒賜」。也就是說,皇家在冬天把冰藏在地窖里,暑天拿出來用;這其實是個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活——只要地窖足夠深,封閉足夠嚴密。但它是一項笨重的活計,而且冰也占地方;所以藏冰不多,能夠等到暑天用的就更少,可用的冰只有藏冰量的三分之一。皇帝自家,在盛夏,可能還有冰消暑,至於頒賜到大臣的冰,那只能是象徵性的恩典。曹丕《與吳質書》說,「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寒水,大概是冰塊化成的水。不然,夏天從深井裡打上來的水,不過是涼水罷了,怎說得上寒呢?想曹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漢丞相的世子,在熱天吃點冰鎮水果,很正常。

鐘鳴鼎食之家的榮國府,在伏天裡,公子小姐也只能聚集在王夫人的上房吃點西瓜消夏;或把「果子湃在那水晶缸里」。所謂「湃」,也就是用深井汲上來的水把瓜果泡一泡,取其涼意,吃起來爽口。三十多年前,小時候在豫西南鄉下,我們鄉下人也就用這法子取涼,稱作「拔涼」。不光是水果可以拔涼,麵條也可以。從涼水裡撈出來的麵條,拌上新掐現焯的紫紅或青綠的莧菜,還有香油調製的蒜泥,我們叫作蒜面——呼嚕呼嚕吃一碗,到如今我還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這可算是老百姓的消暑法,來源頗為久遠。清代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載:

夏至,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天下無比。諺云:「冬至混沌夏至面。」省妥爽便,莫此為甚。

我們鄉下常吃的蒜面原來來頭這麼大!其實它比潘榮升說的還古老。清代的過水麵,唐宋時候已經有了,叫冷淘。

[1]

作者簡介

張中坡,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