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 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子
出生 1964
逝世 1989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在詩人生命里,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

人物簡介

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海子在創作初期受朦朧詩人江河,特別是楊煉的影響,形成了詩歌創作的方向之一「史詩」的創作。這些長詩創作,雖然評論界對其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藝術結構,還是其鮮活的奇崛的語言,都顯示了海子的詩歌天才,對於這些巨構的解讀,將使海子傑出的現代浪漫主義詩人形象日益突顯出來。但受到讀 者普遍歡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里,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讚,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弔。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湧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主要作品

生前自印

《小站》(1983)[3]

《河流》(1984)

《傳說》(1984)

《但是水、水》(1985)

《如一》(1985)


《麥地之瓮》(1986,與西川合印)

《太陽·斷頭篇》(1986)

《太陽·詩劇》(1988)

榮譽記錄

詩歌獎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就,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

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

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

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文學特點

詩歌風格

海子帶着對詩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詩歌,走入永恆。他直接成為這種精神的象徵。海子的詩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過一次性行動突出原始生命的內核和本質。海子的詩歌就是這種行動,它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寵廓的前景,我們開始從當下的現實抬起頭來,眺望遠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漸在我們身後展開。

海子是一個抒情詩人。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都是經過了火烙後生成的。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表現出詩人一生的熱愛和痛惜,對於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對於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動和關懷。海子的詩歌世界是非常複雜的,他的詩歌觀念是對古代史詩、近代抒情詩、浪漫主義詩歌和現代主義詩歌理念的綜合。從思想上,他接近於一個存在主義者;從情感上,他接近於一個浪漫主義者;從精神上,他接近於一個「狂人」式的先知;從認知方式上,他又是一個充滿神性體驗色彩的理想主義者。在詩學觀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爾等人的影響,相信「酒神體驗」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偉大的本質力量;在藝術觀念上,他又特別認同凡高、荷爾德林那種瘋狂的氣質。

海子的抒情詩寫得很美,充滿了神啟式的靈悟意味,筆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響的靈性之光。

海子的詩中還充滿着一種絕望的、執着地認同死亡的情感,但這種絕望並不顯得頹廢,而是顯得非常壯美,這與他的內心氣質和後來的命運是有關的,在《春天,十個海子》中,他寫道:「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麼長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麼?//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這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着空虛而寒冷的鄉村……」面對大地上自然的海子在春天到來時自動綻放出的生機,面對大自然的傑作,海子感到渺小、迷惘和緘默,並感到了死亡的降臨。「傾心死亡」是海子對藝術和生命的一種終極式的哲學理解,是使他的作品煥發出神性與不朽力量的原因之一。

長詩特點

海子詩歌的起點是生命元素。他自稱他的長詩創作是出於某種巨大元素的召喚。這些生命無素潛藏在文明的深處。用哲學的語言表達就是本體和實體。海子在他的筆記中寫道,詩「要直接面對實體。」「詩應是實體強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顫抖。」「詩人的任務僅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將黑乎乎的實體照亮」。海子的實體與意象派詩人的「實體」有着根本的不同,後者只是對具象的強調。海子的實體是沉睡在我們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創造之日,實體活動起來,成為主體。詩作為主體行動體現在但丁、米開朗琪羅、落士比亞、歌德的創作中。他們與原始力量之間的關係是造型的,史詩的關係。原始的主體力量的流動造就了人類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貴的文化,造就了史詩、悲劇和建築。海子的詩自覺地承受了這一實體的命運,這一命運以太陽為象徵。他的詩表達不是個體對這一原始本體的追求,不是對文化的歷史性起源的再造,而是本身作為主體的行動,歌唱,燃燒。在這樣一個本體焚燒的世界,現代世界的人與世界,精神與自然的緊張第一次得到和解。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復活。天空和河流綻露出親切的微笑,仿佛慶祝人類浪子的回歸。

呈現在海子詩中的世界無疑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它是原始生命通過人類的語言創造的另一個世界。它頑強地群臨於這個世界之上。它的光芒照見了這個世界的荒謬和黑暗。這種創造正是浪漫主義的精神。

因此,海子的浪漫主義不是主觀抒情,不是自我陶醉,甚至不是心情,感性和性靈的體現和表達。海子明確地表示「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這不是為了逃避現代主義者的指責,而是表明他的詩與通常的抒情詩歌有着很大的不同。海子詩中的抒情因素不是自我的抒發,而是實體的歌唱。海子談到一種「熱愛景色」的抒情詩人,他們把宇宙當作廟堂。他所摯愛的梵高和荷爾德林是這一類詩人的典範。

海子的浪漫精神不是對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簡單復歸,更不是中國傳統的莊禪之道的發揚,而是從生命元素和主體意志出發,對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所體現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揚棄。在現代主義者眼中,土地已經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膚淺的,永不饜足的欲望。這種欲望不是出自主體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實、而是出自貧乏。導致土地喪失的是啟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義之斧砍斫生命之樹。原始的生命蛻化為文明的形式。現代主義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殼,拚命鐫刻詩歌。因而構成現代主義詩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創造的盲目。後現代主義者明確表示對詩歌精神和創造主體的拋棄,於是現代主義以最後的一躍,也耗盡了自己最後可能。對於表象和修辭的過分熱愛是一種文明走向沒落的徵象。後現代主義詩歌表現出的無可奈何的超然和冷漠正是這樣一種沒落的情緒。海子不是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相反,他的詩歌道路始終處在現代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中。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堅持詩歌精神和主體意志,堅持原始生命對現代世界的抗辨,就是一種孤獨而悲壯的英雄主義行為。


情感生活

根本上來說海子一生愛過7個女子。他第一個所愛的女性是生養他的母親曹採菊,自當不說[3]。

另外還有6個女孩或者說女人,曾經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暫生命中出現過,閃爍過。關於這6個女人,據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的描述:這6個女人分別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蘆花」和「李華」。在《撲》中燎原僅僅以「B」、「P」、「A」、「S」、「H」和「L」等「虛擬」字母予以替代。

這6個女人,或者可以統一定義為「海子的情人們」,有的是曾與海子建立正式情人關係的,有的則是在情感上引導過海子,有的占據着海子內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波婉

他的愛情 ,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這個在他生命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波婉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當老師時候的學生之一,她活潑可愛,對自己詩人的老師異常崇拜。後來他們大膽地相愛相戀,海子度過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難忘而快樂詩意的時間,他為波婉寫下了包括《歷史》、《中午》、《埋着一隻為你祝福的杯子》、《寫給脖子上的菩薩》、《打鐘》等等抒情小詩,寄託對波婉濃烈的愛意。期間他還寫下了如《亞洲銅》等現在膾炙人口的篇什。但最後由於家庭及社會的種種原因,他們的關係逐漸疏遠。在傷痛間海子寫下了《渾曲》、《肉體》、《我感到魅惑》等詩歌。

白佩佩

在海子的詩歌生命中,一股比較恆久和穩定的支持和鼓勵力量來自白佩佩或者P。這個比海子年紀大,而且已經生兒育女的女人,一直充當着海子的情感港灣,以及精神的依託者的角色。她欣賞海子的詩歌才華,她在海子的影響下重拾起自己詩意的筆,她為海子開解情感的死結……他為這個紅顏的姐姐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最著名的有《美麗的白楊樹》、《日記》等等。她曾經多次被海子擁抱着,曾經為海子而跟家人鬧矛盾……但白佩佩畢竟是理智的,她能體會海子的快樂和痛苦,她甚至能為他提供一種依靠,她為此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並感謝海子對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兒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責,她總是「發怒」,用姐姐的語氣迫使海子「放開雙手」——最後白佩佩迫於外界儘量減少了和海子的單獨往來,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由始到終最依賴的女性。

安妮

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詩歌愛好者,海子曾經教過她寫詩。她愛着海子,但海子並沒有感覺到,她只能在北京畢業後回到家鄉四川。海子對安妮的愛是在跟波婉出現矛盾後,經好友駱一禾的提醒開始的。可最初海子依然糾纏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時候,她已為人妻。但他並不甘心,安妮是他繼波婉後真正的最大的愛情依託,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結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暢遊,他們發生了關係。她和安妮一起遊樂,一起寫詩,好不快活。這時期他寫給安妮的詩歌包括《大風》、《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園》、《五月的麥地》、《長發飛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對安妮的愛意,安妮對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詩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關係最後被安妮家人發現而不得不選擇分開。

詩芬

海子對詩芬或者說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養的,但事實上並沒有成功。詩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後最直接的一個情感寄託,她成熟穩重,深愛着海子,為海子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詩意,海子卻不喜歡這點。他知道詩芬對自己的愛,也努力試圖去培養這段感情,他曾為她寫下了《獻詩——給S》、《不幸》,但他失敗了,這段時間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詩芬的離開對海子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這時間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長詩的寫作之中……

蘆花

蘆花或者H,這個被海子的母親稱之為「原本是我家媳婦」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學,或許可以用「青梅竹馬」來比喻兩人曾經的關係,但自從海子考上北大並留京工作後,蘆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會去見蘆花,對她的感情也保持着最高度的純潔和真誠,他甚至告訴自己:下輩子一定要娶蘆花,他為她寫下了《村莊》、《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詩。

李華

如果說「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和「蘆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現,那麼「李華」或者說L的出現形象則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覺得詩人李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對她抱着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說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這麼說李華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國近代詩人,他甚至跪倒在李華面前要求讓他在她房內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華的拒絕……海子和李華的親身接觸大概就那麼的一次,他因而寫下《黑翅膀》、《我飛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對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精神層面的,甚至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天馬行空:譬如在詩歌《麥地》寫到的「妻子們興奮地/不停用白圍裙擦手」——「妻子們」顯然是海子的內心表露,他的情感寄託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樣蘊藏着這樣的情感「我的美麗的結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運女神還要多出一個」——「荒涼的山岡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牽掛的4個女人——波婉、安妮、詩芬和白佩佩。整個結局,作為詩人的海子都是悲劇性的,他的生命出現過快樂和溫存,但一切最終回歸悲劇——海子的悲劇,愛情的悲劇。

海子的愛情就在這6個女人中曲折而艱難的結束了他悲劇的命運!最終在愛情的不斷輪迴和失落中他最終帶着純潔的《新舊約全書》、悠遠的《瓦爾登湖》、遼闊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踏上了山海關的鐵軌,帶着對母親深深的懺悔、帶着對六個女性深深的愛戀,用詩人極端而決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臥軌自殺

自殺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身邊帶着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4]。他的遺書中寫着「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1989年3月25日凌晨3點,海子在宿舍里喊了聲「我不行了!」。單元樓里的幾個同事趕到他房間查看。敷衍走同事,他寫下了「不是遺書的5封遺書」。幾次提到「幻聽」、「折磨」、「昏迷」,他寫:「從上星期四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為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某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5]

海子失蹤了兩天,3月26號,政法大學校方打開了海子宿舍的門。房間明亮乾淨,藍色窗簾依然微微透光,書架整理過了,7卷本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擺在書桌顯眼處,沒來得及修改的手稿,都被塑料繩捆成小捆,放在從家鄉帶來的小木箱裡,擺得一絲不苟。綑紮的塑料繩被仔細編成了麻花辮的樣式。5封「遺書」放在抽屜里。

常遠急了。他被要求立刻寫出一份交代材料,他也祈盼儘快找到海子,「把這件事情徹底澄清」。他寫:「這些年來,我在與海子的整個交往過程中,關係一直很好,我從未與他吵過一次嘴,也從未與他鬧過任何彆扭。」自殺消息傳來,常遠本打算也去一趟山海關,被同事按住,學校通知他「不許外出,隨叫隨到」。4月的精神鑑定會上,常遠解釋說,也許海子練氣功走火入魔,腦子裡出現幻象,把這幻象強加到了他的頭上;可他也又堅稱海子絕對沒有精神分裂。「有一次他大叫屋子裡鬧鬼了,我和馬琛過去一看,一面牆上的唐卡突然飛到了另一面牆上,地上的椅子咔咔抖動。不是幻象,是我們親眼看見的。」海子最終被鑑定為「精神分裂」。

海子臥軌自殺,身邊有最後一封遺書,他否認了前5封「遺書」,寫道:「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在後來不斷衍生的神話里,海子腸胃裡僅有的幾瓣橘子成為太陽的象徵。神話里說,橘子在他手上,不偏不倚被火車斬為兩半,就像海子的身體一樣。

學校接到警方的電話時,已是26日深夜,電報迅速發到安徽:「海子病重,父母雙方速來。」海子的父親查正全說,這叫「騙」。在山海關,他們見到的是冰凍過,整理過遺容的兒子。有張追悼會的照片,海子躺在花簇中,穿一身藏藍色中山裝,臉被抹得灰白,頭髮往後背,神色有一點窘迫。他以一種全中國的殯儀館都極為擅長的弱化個性的方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查正全和曹採菊穿着土布棉襖,為防昏倒,被眾人架在一旁。

他們在北京只呆了4天,走時帶着海子斑駁的小皮箱、亮黃色的絨毛小狗、藍格子床單、行軍水壺、綠色挎包……還有2000多冊藏書。輾轉幾次搬家,它們都沒有被丟掉。最後一次,海子大弟弟查曙明的兒子、二弟弟查訓成的媳婦和三弟弟查舜君,花了兩個月為這些書編寫序號,再由在文化館工作的堂姐輸入電腦,就像組建一個小型圖書館,四家人里有文化的,都出了力。它們整整齊齊,脊背上粘着小標籤,碼進「歷史的房間」。

自殺原因

眾說紛紜

根據海子死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後,關于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近在某期書城雜誌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朱大可說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西川說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死,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于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相關分析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着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打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

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準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着「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着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着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麼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麼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裡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麼?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捨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迴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覆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迴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于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實際上,海子設計的自殺方案共有八種,以上詩歌涉及其中六種。另外兩種方案,見《七月不遠》的解讀。

七月不遠

——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月不遠

性別的誕生不遠

愛情不遠——馬鼻子下

湖泊含鹽

因此青海不遠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顯得淒淒迷人

青草開滿鮮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裡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野花青梗不遠,醫箱內古老姓氏不遠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遠

骨骼掛遍我身體

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

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

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隻鳥早已飛去

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

暮色蒼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籲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臥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瀰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臥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臥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後世紀念

​海子故居

2004年,海子家人利用他的稿費在査灣村頭購買了一塊地基,仿照老屋的布局興建了一棟三開間的瓦屋。房子竣工後,請著名的書法家鄧曉峰先生在門頭的匾額上題寫了四個大字:「海子故居」。故居正中是客廳,客廳周邊的牆壁上懸掛着詩人生前的影像。左側是海子父母的臥室,右側是書房。為了展現海子的閱讀、寫作和生活,他的弟弟將海子的遺物和一箱箱圖書重新搬到了這裡,並且和他的堂姐一起對這些圖書進行詳細編號重新擺放在潔淨的書櫃裡。其中,文學作品居多,還有一些佶屈聱牙的哲學著作。

海子傳記

散文家葦岸在他回憶海子的文章里曾經這樣寫道:「關于海子,我們應該做的還有很多:世上應該有一部《海子全集》,應該有一本海子傳說。」而20多年以後,人們所看到的便有了這樣三本書:燎原的《海子評傳》、余徐剛的《海子傳》、周玉冰的《海子詩意人生》。

這三本書中燎原的評傳是直接對葦岸這段話的呼應,而後兩本書則有了一些為神化海子而推波助瀾的成分。因為這兩本書里包含着太多臆造的東西了,因此也飽受異議。一方面人們渴望海子回到他最真實的生活里,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或無意中將其神化。譬如在余的書里,反覆說到海子臥軌的鐵軌是」天梯「,是通往天堂的,說海子生與死是同一天等等。而西川在《死亡後記》一文就曾經明確表態地「如果海子真的那樣,肯定脫不了演戲的勾當」。

海子墓

海子墓樸素,大方,一條黃龍盤在墓碑的頂端,墓身正面有兩個小龕,海子從西藏背回來的那兩塊瑪尼石,被他父親鑲嵌在右邊的佛龕里,那兩塊石頭重約20公斤。父親深知那是海子深愛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

海子墓初修時無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兒,侄女的名義立了這塊碑。按照當地的風俗,自殺是不吉利的。村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遠千里,來查灣祭奠,緬懷一個自殺的人。

紀念活動

2008年,海子故居被當地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政府組織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瞻仰海子故居,憑弔海子墓,召開「中國·海子詩歌研討會」。

2009年03月26日,北京大學第十屆未名詩歌節開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

2012年7月25日至26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海子的《日記》中有「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一名句)舉辦了中國首屆「海子青年詩歌節」。同年,海子紀念館和海子詩歌碑林在德令哈市建成。

去世25周年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26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的鐵軌臥軌自殺。在海子去世25周年的忌日,很多讀者紛紛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在網上貼出「懷念海子和那個純真年代」等相關文章。

其中,《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還向網友貼出海子的經典詩句,並號召網友讀海子的詩歌,「今天,再讀一讀這些詩篇吧!在很少有人寫詩的年代,這是對詩人最好的緬懷。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

== 參考資料 ==: 1. "天才詩人"海子去世25周年 網友紛紛讀詩紀念 . [2014-3-27] 2. 海子25周年祭:一個時代的離去 . [2015-4-3] 3. 人物簡介 . [2015-4-3] 4. 海子去世時帶的四本書 . [2016-3-23] 5. 海子自殺前最後的生命軌跡:自責酒後傷戀人心 . [201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