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蘿,中藥名。【別名】鹿角菜、鹿角、猴葵、綸、赤菜、牛毛菜、毛毛菜、紅菜、膠菜、紅毛菜、石花菜為海蘿科(內枝藻科)植物海蘿 Gloiopeltisfurcata (Post.et Rupr.) J. Ag. 及鹿角海蘿 Gloiopeltis tenax (Turn.) J. Ag. 的藻體。具有清熱,消食,祛風除濕,軟堅化痰之功效。常用於勞熱,骨蒸,泄瀉,痢疾,風濕痹痛,咳嗽,癭瘤,痔疾。
海蘿的成分
海蘿 含大量的微量元素。粘液內含瓊脂二糖二甲基縮醛(agarobiose dimethyl acetal),甲基半乳糖甙(methyl D-galactoside),甲基木糖甙(methyl D-xyloside),3,6-脫水半乳糖二甲基縮醛(3,6-anhydro-L-galactosedimethyl acetal),D-半乳糖(D-galactose),以及由半乳糖、木糖(xylose)等組成的硫酸多糖(sulfate polysaccharide)及牛磺酸(taurine),D-天冬氨酸(D-aspartic acid)。
鹿角海蘿 含鏈烷烴(alkane),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和甾醇(sterol)。[1]
海蘿形態特徵
海蘿:藻體紫紅色,黃褐色至褐色,軟革質,干後韌,高4-10cm,可達15cm,叢生,主枝短,圓柱形或亞圓柱形,寬約4mm,不規則二叉分枝,於分枝處常縊縮。內部組織疏鬆或中空,故藻體有時扁塌,細胞壁外層為海蘿膠,內層為纖維素。四分孢子囊散在皮層中,十字形分裂,成熟的囊果圓球形或半球形,很小,突生體表,密布於藻體上。固着器盤狀。
鹿角海蘿:藻體紫紅色,軟革質,高5-12cm;叢生,初生枝圓柱形,其後漸扁,寬約1-4mm,不規則二叉分枝,在分枝處不縊縮,枝端常尖細,彎曲似鹿角形。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膨起呈半球形。
海蘿生長環境
海蘿:生於中潮帶和高潮帶下部的岩石上。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台灣等沿海。
鹿角海蘿:生於中、高潮帶岩石上。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
性狀鑑別
海蘿:藻體紫紅色或紫褐色,叢生,長4-8cm,軟革質。基部有圓盤狀假根。主枝圓柱形,有不規則的叉狀分枝,基部常縊縮。老枝中空。氣腥,味咸。
鹿角海蘿:主枝下部扁圓柱形,上部扁平。叉狀分枝2-3次,枝端尖而彎曲,形似鹿角。
採集加工
東海夏季,南海春季,渤海、黃海夏、秋季採收,去除雜質,洗淨曬乾。
相關配伍
治痢,小兒熱痢:(海蘿)用淡水漂白,曬乾。煮糖水或用開水沖泡(1-2h),加白糖服。(《南海海洋藥物》)
治腸炎,痢疾:海蘿、白頭翁、地榆各9g。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治風濕性關節通及癭瘤:海蘿9g,兩面針3g。煎服;或用約40%黃酒浸5d。浸液每日3次,每次適量口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治乾咳痰結:海蘿、知母各9g,冰糖適量。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