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 |
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5月,2006年3月升格為省級開發區,現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北依瓊州海峽,西臨北部灣,東接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南臨金馬物流園。距省會城市海口市中心30公里,距美蘭國際機場42公里,區內有粵海鐵路海口南站、鐵路物流配送中心、東環高鐵和西環高鐵穿過開發區,並設有西環高鐵老城站;區內有全國第4個綜合保稅區海口綜合保稅區、全國25個中心樞紐港之一的馬村港(國家一級口岸)和中國海洋石油海南後勤服務基地。園區區位優勢明顯,屬於環北部灣經濟圈,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位于海澄文一體化重要經濟帶,是海南省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重要支點的組成部分,也是海南省新一輪全面改革開放的重要區域。
園區區位
老城經濟開發區位於澄邁縣老城鎮,地理位置優越,開發區北依瓊州海峽,西臨北部灣,東接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南臨金馬物流園。距省會城市海口市中心20公里,距美蘭國際機場42公里;區內有粵海鐵路海口南站、鐵路物流配送中心、東環高鐵和西環高鐵穿過開發區,並設有西環高鐵老城站;外海岸線16.5公里,區內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馬村口岸,已開通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區內公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海南環島西線高速公路、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觀大道西延線以及海口繞城高速公路均在區內交匯,區位獨特,交通便利。
經濟發展
2019年,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完成生產總值(GDP)152.48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開發區對澄邁縣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1.9%,拉動澄邁縣經濟增長3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70.86億元,同比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1.62億元,同比增長10.9%。二三產的產業結構比重分別為46.5:53.5,產業結構調整更趨向合理化。
產業發展
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堅持不懈抓產業發展,引進了一大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吸引了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國華能、中國電子、中國有色、中國華電、中國航空工業、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形成了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成為海南省唯一有較齊全產業體系的開發區。一是現代服務業。發區緊緊圍繞國家「經略南海」、「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加快馬村港建設。目前馬村港一期、二期擴建工程、三期散貨碼頭已經建成運營,其中一期作為南海後勤服務基地,該基地緊緊圍繞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兩大國家定位,目標是建成保障南海資源開發與服務的前沿基地。
隨着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推進,我縣依託馬村港正在謀劃建設油氣勘探生產服務基地,積極推動油氣勘探服務產業發展。區內的海口綜合保稅區是繼洋浦保稅港區後,海南又一個由海關監管的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便捷的特殊經濟區域。引進海南一齡國際醫療、海南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大洋公館康復康體養生項目、海南頤仁醫院和養老基地等幾個規模較大的康復康體養生項目,着力把康復康體養生產業做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一環進行打造。
盈濱半島旅遊區融合了永慶寺宗教文化旅遊、海上競技等,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集濱海旅遊度假、水上運動、宗教旅遊為一體的藍色海洋生態文化休閒旅遊景區,是發展休閒旅遊度假產業的重要承載地。此外,開發區還引進中信國安足球訓練基地、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飛碟射擊等項目,打造體育文化產業。二是新材料產業。開發區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區內的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引進美國PPG—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玻璃製造工藝技術,建成四條高端玻璃生產線,並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端特種玻璃材料研發中心,該基地的落戶建設,使海南省成為世界級的高端玻璃生產基地;海南展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套引進歐洲的先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生產中高端真空光電器件,代表我國該行業先進水平;欣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現有6個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30多項國家專利,其擁有「全國非織造技術中心」、「國家非織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非織造行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其承擔的「醫療衛生用非織造屏蔽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已建設實施,在國際無紡業界已具備較高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農副產品與食品飲料加工業。
區內有翔泰漁業、通威水產、中漁水產和中聯生物等水產品加工企業,代表海南省最先進的技術水平,水產品出口美國、歐盟、日本、東南亞等地,年出口額約2.2億美元,約占全省水產品出口額近50%,逐步形成海南省漁業加工出口基地。椰樹、統一、康師傅、怡寶等國內知名飲品企業落戶開發區。四是新能源產業。開發區緊緊圍繞國際旅遊島建設戰略,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中電新能源、神州沼氣、華能光伏發電等為支撐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
公共服務
近年來,開發區圍繞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以產業為支撐,宜業宜居的濱海城市目標,積極推動完善城區公共服務配套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的服務功能和宜居指數。一是醫療配套建設方面。規劃醫療衛生用地21.31公頃,現已建成3家衛生院,5家私人診所,31家農村衛生室,引進社會投資建設的頤仁三甲醫院已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後將極大地滿足園區人才落戶發展的醫療需求。二是教育配套建設方面。規劃教育科研用地188.03公頃,現已由政府投資建成海南省高級技師學院、老城中學(原)、老城中心小學;引進紅黃藍教育集團投資1.3億元建成海南生態軟件園紅黃藍國際幼兒園;推動軟件園與北京十一學校合作,總投資18億元的國際學校已正式開學;華中師範大學與老城中學項目開展聯合辦學,目前已正式開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與福隆集團合作,投資建設重點中學。園區教育資源配置得到了極大優化。三是商業服務配套方面。已建成42萬㎡生活服務設施,四季康城、綠生花園等集餐飲、購物、娛樂等為一體的一批大型綜合性服務小區已先後建成;萬達影院、瑞今超市、洪都超市、駿群超市、多美麗和亨美樂等多家知名服務連鎖企業先後進駐;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的「美侖第三時間」熱帶風情商業街、綠生步行街建成使用;集生態、休閒、美食文化為一體的盈濱半島內海灣生態修復工程已正式啟動建設,開發區的人氣和商業氛圍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四是交通配套方面。
區內有粵海鐵路海口南站、鐵路物流配送中心、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馬村口岸;東環高鐵和西環高鐵穿過開發區,並設有西環高鐵老城站,海南環島西線高速公路、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觀大道西延線、海口繞城高速公路均在區內交匯;開發區累計建成「五縱八橫」主要幹道總長130公里,完成工業大道、快速幹道等主幹道改造工程,盈濱海灣大橋建成通車;園區每天有免費的66班員工通勤車往返海口和軟件園,57、59等多路公交車也往返海口和開發區,交通出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五是文體設施配套方面。規劃文化及體育設施用地48.83公頃,美倫河、澄江兩岸帶狀公園、中信國安足球訓練基地、沃克公園等項目已相繼建成,園區文體設施條件不斷完善。六是產業住宅配套方面。由開發區投資平台發展公司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已建成一期共7棟938套住房、二期800套住房,並配套建成老城農產品批發市場。
政務服務
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要求,開發區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機制。2001年4月,在全省率先成立項目投資服務中心,實行「一條紅地毯鋪路、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支筆審批」制度;首創「馬上辦」服務機制,推行服務承諾制、項目跟蹤責任制、服務限時制、首問負責制和社會治安保障制等「五個服務制度」;成立重點項目推進領導小組,由工委主要領導任組長,通過「綠色通道」服務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實施主任窗口辦公制、審批部門領導窗口輪班制、聯審制,對一些緊急和重大項目業務審批啟動「馬上辦」機制,實行業務聯審,實現從「串聯」審批轉變為「並聯」審批。進一步精減辦證證明材料,減少企業辦證時間和成本。大力推行「一張網審批」和「不見面審批」,初步實現「最多只跑一次」的便民服務。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為開發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特別是在「多規合一」下,2015年8月,在海南生態軟件園實施最大限度簡化行政審批改革試點,制定「兩書一制度」 (《澄邁縣企業、項目依法依規投資經營承諾書》、《澄邁縣行政審批人員廉政審批保證書》和《澄邁縣行政審批人員免追責准入清單制度》),實施「規劃代立項」和「承諾制」,社會投資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縮短到30個工作日和48個工作日。設立企業服務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務,入駐型企業實現「零審批」,最快半天完成企業設立手續並領取公章。同時探索優化機構設置,協調老城國稅分局和老城地稅分局入駐軟件園辦公,為園區企業提供更為便捷的涉稅服務。為全省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得到中央深改辦的充分肯定和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點讚報道。認真總結和借鑑海南生態軟件園「極簡審批」改革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進「極簡審批」改革工作的深化和推廣,開發區制定了《澄邁縣進一步深化海南生態軟件園「極簡審批」改革實施方案》、《澄邁縣推廣「極簡審批」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下一步對標自由貿易港要求,探索更便捷的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