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梁縣鵝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浮梁縣鵝湖鎮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東北部,東與安徽祁門、瑤里鎮婺源縣接壤,南毗湘湖鎮,西連莊灣鄉、峙灘鄉,北鄰興田鄉,總面積209平方公里。2008年10月,下轄15個行政村,2個村級場,118個自然村,6465戶,26325人。其中:農業戶5822人,23752人,非農業人口2573人,有漢族、回族,漢族占99.97%。景(德鎮)瑤(里)公路過境。地處丘陵。旅遊景點有瓷土產地高嶺村。2019年7月24日,鵝湖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1]

中文名稱: 鵝湖鎮

外文名稱: Ehu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

政府駐地: 景東路227號

電話區號: 0798

地理位置: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東部

面 積: 209平方公里

人 口: 2.6萬(2013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潮濕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H

行政區劃

轄鵝湖、橋溪、京山、朱錦、創業、小源、桃嶺、曹村、楚崗、集源、柳溪、鄧村、張村、盛家墩、潘村等15個行政村。

沿革

地形以天鵝頭部隆起的大內包,有天鵝嬉戲於湖內因此得名鵝色灘,又稱鵝湖灘,簡稱鵝湖。解放前屬浮梁縣第三區所轄,建國後屬第二區。1954年成立了18個初級社,1956年合併為5個高級社。1958年將臧灣墾殖場的臧灣、馬家、倉下村劃入,成立紅旗公社。1959年又將臧灣、馬家、倉下村劃出,改名為鵝湖公社。1966年復改為紅旗公社。1968年將金竹山、天寶2個公社併入,復稱鵝湖公社。1975年回復金竹山、天寶2個公社。1980年屬鵝湖區。1984年改稱鵝湖灘鄉,1989年建鵝湖鎮。1997年,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鵝湖、橋溪、京山、朱錦、南泊、東埠、高嶺、查坑、創業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鵝湖村。2000年12月8日,撤銷天保鄉、金竹山鄉,劃歸鵝湖鎮(贛民字373號批覆)。2003年8月19日,將鵝湖鎮的東埠(竹嶺、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蓮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嶺、南泊、查坑行政村劃歸瑤里鎮管轄(贛民字188號批覆)。

[郵編]333409 [2008年代碼]360222101:~200鵝湖村 ~201京山村 ~202朱錦村 ~203創業村 ~204橋溪村 ~205潘村村 ~206盛家墩村 ~207張村村 ~208鄧村村 ~209柳溪村 ~210小源村 ~211桃嶺村 ~212集源村 ~213曹村村 ~214界田村 ~500鵝湖園藝場 [2004年代碼]360222101:~200鵝湖村 ~201京山村 ~202朱錦村 ~203創業村 ~204橋溪村 ~205潘村村 ~206盛家墩村 ~207張村村 ~208鄧村村 ~209柳溪村 ~210小源村 ~211桃嶺村 ~212集源村 ~213曹村村 ~214界田村 ~215鵝湖園藝場 ~216鵝湖鎮林場

附:天保鄉位於浮梁縣東部,距縣城27千米。地處盆地,四周環山。景(德鎮)瑤(里)公路過境。 [沿革]1958年設紅旗公社,1965年改天寶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柳溪、鄧村、張村、盛家墩、潘村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盛家墩。

附:金竹山鄉位於浮梁縣東部,距縣城32千米。地勢南高北低,山峰多在海撥500米以下。景(德鎮)興(田)公路、鵝(湖)錦(里)公路穿越鄉境。 [沿革]1958年屬興福、紅旗公社,1959年成立金竹山墾殖場,1962年改金竹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小源、桃嶺、曹村、楚岡、集源、毛坪源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小源村。

鵝湖鎮特色

「鵝湖大米」,產自世界聞名瓷之源的高嶺峰下。這裡空氣清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溫濕度適宜,屬酸性結晶類風化麻砂泥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速效氯、磷及全鉀;無任何污染的山溪水灌溉生產出來的大米,米粒完整,光滑透明,飯爽適口,清香細潤,未經化學藥劑熏蒸,不含任何添加劑,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造就了鵝湖大米特有的內在品質。鵝湖鎮是享譽全國的「水稻之鄉」,為本市糧食主產區,素有「浮梁糧倉」之稱,水稻年產量達3萬噸。

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有「金竹瀟瀟,溪水潺潺,萬木敷榮,四季如春」美譽的「金竹山寨」景區;有影響深遠的,打響了浮梁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為皖贛邊蘇區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勁動力的「小源暴動」舊址;有千畝原始森林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植物界「大熊貓」之稱的南方紅豆杉群;有歷史久遠的「黃山寺」和歷經百年仍在燒制陶瓷的「天寶龍窯」。境內有茶葉1萬畝,油茶80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富含礦產資源,有大理石、瓷土、黃金等多種礦產,經地質專家勘探,鵝湖天寶大理石礦儲量達6000萬立方米,有天寶大理石公司及下屬加工企業28家,大理石礦業已成為鵝湖鎮工業主導產業。

基礎設施

截止到2008年,全鎮水利設施總容量12644.4萬立方米。有小(一)型3座(虎形、錦溪、小麥塢),小(二)型7座,小山塘97座。有效庫容963萬立方米,堤河壩2座、主渠道51米、機電灌站6座,有效灌溉面積21247畝,旱澇保收面積12256畝,養殖水面2083畝。學校19所,其中中學2所,在校生4805人,教師236人;幼兒園託兒所21所,文體場館2個,醫院衛生所37所,醫生74人,病床數68張,敬老院1個。交通、郵電、衛生事業發達,縣派駐鎮機構齊全。

廉政建設

21世紀以來,為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鵝湖鎮以監督為抓手,不斷拓寬監督的渠道,切實加強「五層面」監督,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健康發展。一是發揮黨組織的監督作用。認真貫徹執行黨委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對班子成員的監督,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使黨委會能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集中決策。二是發揮黨員的監督作用。在每季度的黨員大會上,領導幹部(包括村級支部書記)向全體黨員匯報一季度來的工作、生活、守紀等方面的情況,自覺接受全體黨員的監督。三是發揮紀檢的監督作用。鎮紀委堅持預防在先、防微杜漸,加大對黨員幹部的經常性教育,利用各種會議對黨員幹部進行宣傳,加強學習,杜決源頭防止腐敗,促使黨員幹部不犯或少犯錯誤。四是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將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向人大代表匯報,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答覆人大代表的議案,主動接受人大代表的監督。五是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完善了村務公開、黨務公開、財務公開,健立了領導幹部年終述職制度,加大了個人的工作、生活、行為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自然地理

域地系丘陵地帶,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平緩,轎頂山最高處海拔達842.2米,境內最大河流為東河,發源於瑤裏白石塔和三銀源,由東向西縱貫全域,歷史上曾是浮東主要水上通道。域地為亞熱帶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左右。土質主要有砂粘土、紅粘土兩大類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經探明地下有沙金、大理石、花崗石、煤、銅、山金等十幾種金屬、非金屬及天然礦泉水等礦產。地上有闊葉林、松木、杉木毛竹、紅豆杉等林木。經濟型植物和果樹主要有有油茶、獼猴桃、山蕨、柑桔、梨、枇杷、板栗、楊梅、中藥材等。 野生動物有虎、豹 、狐、雉、鷹、鯢、鰱、鯿、鯰、鯽等。

經濟建設

截止到2008年10月,有耕地面積45672.7畝,其中水田34404畝。糧食播種總面積54635畝,年總產25600噸,糧食商品率達86%。每年向國家交售優質糧食17702噸,占全縣25%;山林面積182364畝,其中杉木占總材林的40%,公益林49077畝,其中地方公益林38982畝、國家公益林10095畝,毛竹林36180畝,茶山1618畝,茶園面積5186畝,西瓜種植面積5000畝。森林總蓄積量51673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4%。年產商品木材6100立方米、毛竹11萬根。鎮辦企業發展很快,截止到2008年有集體企業3家、民營企業25家、個體工商戶818戶、鄉鎮企業總產值3600多萬元。以大理石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固定資產498.2萬元,年產值達800多萬元。下設9個分廠,主要產品有:大理石料、建築材料如漢白玉、景青等,石雕工藝品、仿古石雕等,石材化工原料、裝飾材料等產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鎮容面貌的改觀。鵝湖鎮於2000年制定了2001—2015年的小城鎮規劃建設,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到2008年,鵝湖鎮區高樓林立、商業網點星羅棋布,通過招商引資建成的浮東商貿中心,占地6000多平方米,擁有店面70間,是浮東最大的集貿市場。鎮區經商戶達300多家,年商品零售總額3000餘萬元。2001年時,鵝湖鎮社會總產值達24210萬元,工農業總產16504.7萬元,財政稅收500餘萬元,人平純收入2185元。2008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20905萬元,同比增長15%;財政總收入達1528萬元,增長5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261萬元,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70萬元,增長196%,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30萬元,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987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5541元,同比增長44%。2008年全年共引進企業兩家,即:景德鎮仁義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和江西省之江服飾有限公司。其中仁義汽配投資3000萬元,落戶在湘湖工業園,之江服飾投資2.1億元,落戶在洪源工業園,2個企業已於2008年正式開工建設。

視頻

浮梁縣優秀班主任余素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