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小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浮小麥,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的乾燥輕浮癟瘦的果實。全國產麥地區均有生產。

入藥部位: 乾燥輕浮癟瘦的果實。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心經。[1]

功效: 除虛熱,止汗。

主治

用於骨蒸勞熱,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 15-30g。生用或炒香用。

相關配伍

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浮小麥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干棗煎服。(《衛生寶鑑》獨聖散)

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服。(《奇方類編》)

採集加工

一般在夏至果實成熟時採收,取癟瘦輕浮與未脫淨皮的麥粒,揀取雜質,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乾即得。

炮製方法

炒浮小麥: 取淨浮小麥,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棕黃色,取出放涼。

生理特性

稈直立,叢生,具6-7節,高60-100厘米,徑5-7毫米。

葉鞘鬆弛包莖,下部者長於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長披針形。

穗狀花序直立,長5-10厘米(芒除外),寬1-1.5厘米;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發育;穎卵圓形,長6-8毫米,主脈於背面上部具脊,於頂端延伸為長約1毫米的齒,側脈的背脊及頂齒均不明顯;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8-10毫米,頂端具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幾等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