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浣溪沙·百畝中半是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是北宋詞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野外居所,少有人來。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誰"愛閒";下片從內而外,縱目山野。該詞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寫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詞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邊的杏樹來比喻自己,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隱居山林後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②"百畝"句:句出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百畝:概數,形容庭園極大。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③白道:潔白的小道。唐李商隱《無題》:"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④"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⑤"山桃"句:語本唐雍陶《過舊宅看花》:"山桃野杏兩三栽,樹樹繁花去復開。"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⑥"為誰"句:句出唐嚴惲《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白話譯文

很大的庭院,里有一半長滿了青苔,門前的白沙道曲曲折折,和清清的溪流纏繞在一起。平日裡沒有幾個人過來,我喜愛這寧靜的生活。

小院和迴廊在春天裡都寂靜無聲,山坡上溪水邊三三兩兩地栽着幾棵桃樹和杏樹。在這個寂寞的地方。請問你們是為誰凋謝又為誰開放的呢?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退居江寧,寓居半山園時所作。

作品鑑賞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髮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緻小巧的藝術品,境悵靜悠,含蓄有味,令人回味。 詞的上片寫自己寓居的環境,表現詞人歸隱生活的冷清寂寞。下片高情於景,詞人對生長在寂寞環境中的桃杏發出深沉的慨嘆,寄託着自己內心的惆悵與不平。

上片中作者寫到寓居的環境有寬敞的庭院。潔淨的小路,盤旋的溪水,呈現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村野生活情景。 "百畝中庭半是苔",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說明這裡已經很久沒人來了,也表明主人公心情不好無暇打掃乾淨,煩事擾身,從側面表現出由以前的門庭若市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門庭冷落,顯出幾許蒼涼和寂寞,營造了一種淒涼氛圍。"門前白道水縈迴",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如此優美、清閒的環境,本能吸引很多人來訪,但是並沒有人來,可惜了如此美景無人觀。"愛閒能有幾人來",喜歡悠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這是從正面描寫淒清的場面,不禁讓人感到惋惜,也從側面說明主人公希望能有一兩個知音懂得他此時的心情,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分享這美景,可惜就是沒有知音。

下片,"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春天到了,院子裡曲折的迴廊非常安靜,山上的桃花開了,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春天這裡本該非常熱鬧,但現在如此寂靜,桃花和杏樹都無人觀,孤獨地佇立在春天裡。此句從側面突顯出這裡的寂靜和蒼寥,襯托出環境的落敗。"為誰零落為誰開",山裡的桃花已經開放了,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再美又有什麼用,哪裡會有人來這裡欣賞呢。這小園風情景物,寓意頗深。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法",其中酸苦,用"為誰零落為誰開"之問也十分貼切嗎。這裡詞人以桃花自喻,表達自己也像它一樣孤獨,沒有人問起,落寞之情溢於言表,反映環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噓。這首詞以問句結束,啟迪讀者思考詞外之意,深化了詞的內涵,擴大了詞的表現空間。

這首詞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王安石晚年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孤獨寂寞,雖然身處美景之中,卻是孤身一人,沒有知音。儘管如此,王安石還是用寫景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寓情於景,對山中的美景頗為喜愛。總的來說,《浣溪沙》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表達出他晚年"人走茶涼"的寂寞之情,此情頗為深沉、悲涼。

名家點評

梁啓超《王安石傳》:其《浣溪沙》蓋集句也,開《蕃錦集》之先聲矣。其流亦為山谷一派,非詞家正宗。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宋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有《王臨川集》 、《臨川集拾遺》等存世。[1]

參考來源